乡读手记(精)

乡读手记(精)
作者: 王学武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3.60
折扣购买: 乡读手记(精)
ISBN: 9787301307946

作者简介

  王学武,科技日报社发展研究部主任,出生于浙江省淳安县威坪镇安川村,198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出版“孝亲三部曲”(《亲疼》《亲缘》《亲享》,北京大学出版社)。 姚科 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

内容简介

1 嗨,你在 嗨,你的号码还在,尽管从你离开的那一天起,我告 诉自己,那个号码不必再打。 给母亲每天打两个电话,是在母亲晚年十多年里的习 惯。母亲每天都会在电话里与我聊聊父亲是不是又喝酒了 ,或者说说田地里的活儿,有时还会说说村里的新鲜事儿 。父亲辞世后,不管母亲是否同意——我坚决给她买了方 便接听的老年机,希望随时能找到母亲,随时能拨通那个 号码。 母亲用上手机后,从未往外打过一个电话。母亲不识 字,只会按两个键,一个是接听键,一个是挂断键。每天 早晨,上班路上我都会给老人打个电话。下班回家,也会 不自觉地又给她去个电话问问做什么好吃的。过去不习惯 更舍不得兜里装值钱东西的母亲,即使到菜地里干活都带 着手机。 如今,已接不通电话那端的你,但电话里大声告诉我 去邻村仙山街“买了一斤多肉、一块豆腐、几根香蕉,花 了二三十块呢”的幸福感,至今还在我的回味里。想象得 出,你从一层层裹得紧紧的小布兜里小心翼翼拿出钞票时 的幸福又舍不得多花一分钱的神情,还有偶尔买一袋面粉 或者一袋米时内心的满足。 你在时,习俗里的每一个节,再贫穷的年代你也会粗 粮细做。即使在没有猪肉过年的年景,你也会把一桌饭菜 做得香喷喷。每年的清明节,按老家的习惯,你都会蒸了 包子(老家话,馒头)、菜包子(韭菜豆腐馅儿)、白米 馃,还有用地衣(沙藓)、野葱、豆腐做馅儿的靓梳馃。 有的时候也用艾草跟芡打在一起,做成清明锞,绿油油的 。做了清明馃,你会让我们送到外婆家。在老家习俗里, 清明节是出嫁的女儿给父母送清明倮的时节。我妹妹出嫁 后,每年清明也会给母亲送清明锞去。年少时的清明节, 是一个让孩子期待的节目,孩子们期待的是清明馃特有的 清香。 你在时,很多次跟我回忆起父亲的往事。吵了一辈子 的你们,却是难解难分。你曾说起,在贫穷的年代,喜欢 给人剃头的父亲认为自己是有技术的,只是工具不行。父 亲想有把“洋剪”(老家话,推子),希望有了像样的工 具后可以给人剃得更好,也可挣点钱贴补家用。你却舍不 得给父亲买,尽管只需要两三块钱。因此,父亲也从未靠 剃头挣过一分钱。剃头,完全是父亲干农活之余的爱好。 我也记得,年少时多么不情愿让只会剃汤瓶盖头型的父亲 剃头。你还多次提起父亲过年时放鞭炮的情景。我至今记 得,父亲晚年走路蹒跚,但依旧有浓浓的鞭炮情结。点燃 鞭炮那一瞬间,神情坚定,动作变得麻利,忘掉了自己的 年龄,一种岁月的升华、年的快乐,写在脸上。我们一起 回忆,做石磅是父亲一生中最自豪的事情。电话里,父亲 不再是你吵不完却离不开的对手,而是虽平凡却是一辈子 为这个家尽心、为这个家付出、期望家里能过上不借钱日 子的顶梁柱。 嗨,你在。明知两年半前的10月2日,那天上午的10: 20,你去了不再有病痛折磨的地方。那一刻,木然的我知   创新性采用原著、朗读、新媒体共读三者联动结构,感念亲情、乡情、友情这些真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