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1.90
折扣购买: 三四越界
ISBN: 9787508690681
文珍,青年作家。生于湖南,长于广东。曾出版小说集《柒》《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十一味爱》。现居北京。
之八 ? 灯 一灯如月看多时。 1 我现在的家是2009 年布置的,买的**件家具就是灯。一个长鸟笼形状的灯。时常我一个人在家里,什么台灯工作灯吊灯都不开,独开这一盏。尤其黄昏的魔术时刻,夕阳随影流光,渐渐从茶几转移到玄关,*后和这个长鸟笼灯的灯光汇合,随即阳光便消失,三足金乌纵身一跃,**跃入西山的阴影中。 我时常想那金乌跳得那样仓促,会不会跌痛。但鸟笼灯永远安详地、幽幽地亮着。橘红色,不亮堂,却是暖色调,像一个洞穴内篝火曲折传出的光。放在餐桌边,**不够看书,只能勉强看清楚桌子对面的眉目。偶尔有朋友来看我,开这盏灯的好处在于在暗中,可以坦然地凝视对方而不觉得突兀。尤其是阴天或者夜晚。 友人的眼睛里就像跃着烛火,又像远方的星。料想他们眼中的我或许亦如是。 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 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 哎,那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 你底,我底。我们相隔如重山! 到今年,鸟笼灯已经在我家亮了九年。很多来过我家的朋友都记得这盏灯。 2012 年我援疆半年,为当时的临时居所买下的**个大件,也是灯,白铁玫瑰环绕的铁艺落地灯——并非偏爱钢铁柔情的美式田园风格,只因为淹留此地统共不过一百八十天,华凌市场虽大,真正***高的选择实在也有限。大理石底座,全钢灯杆,**沉,我不太记得自己是怎样设法把它从离住处南门尚远的华凌市场运到出租车上,下车后又如何费劲地从一楼搬运到了六楼。然而灯亮起的那一刻,所有必要不必要的辛劳都得到了回报——几天来看上去简陋破败的居所突然就被抹上了一层神光,旧丝绒窗帘的颜色也变得柔和了。那半年,只要在***的*子,我进门的**件事,总是先伸足果断地踏亮那盏灯。整个房间瞬间就笼罩在暖光里,让我知道,在这个陌生的亚心之城里,唯有这一小块亮光是**属于我的。我可以在这灯下读书,发呆,吃葡萄,像原始的穴居人守着洞口的篝火,以一种足以吓退猛兽的教人安心的明亮。因为灯泡瓦数很高,在一些边地寒冷的夜晚,甚至可以直接带来热暖。 半年后离开**,犹豫再三,仍然决定把这沉重的落地灯拆卸成灯罩、灯杆和灯座,分头装箱,千里迢迢运回北京。好比把自己在***的一部分光阴仔细打包运回,中间尚藏有无数个借灯光驱散寒冷和黑暗的夜晚。 帮我拆灯打包的朋友随口问:这灯很贵吧? 其实不贵的。那种田园铁艺在北京,几年前就过时了。我笑着,没说话。 回忆中有时还夹杂一只小猫的身影——离开乌市前*后半月,终于机缘巧合收养了一只小猫叫阿思琅——在明亮的黄光里向我跃来。那真是记忆中关于***美的画面之一。 2 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里,本是“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一灯如月是一个朋友和我说起的。后来我也一直没有再问他是不是即兴改编,只是觉得这句改了意思也甚好。 黄诗的好处,原本不在“一星如月”的以小见大,而是“悄立市桥”的孤清。除夕独看星月的人,并不知道为谁风露立中宵,而区区四字,寂寥情态全出。此处“星”若改成“灯”,则有星的室外就移到灯下内室,抬头变作低头,“看多时”虽同样凄寒,却因为空间变得狭小,寻常事物也*多了几分百无聊赖。 是过了很久以后,我才突然察觉了一件小事。 你的房间里,竟然并没有一盏我记得起来的灯。这么长时间以来我陆陆续续想到替你添置安排的一切,却一直忘了买灯。你的工作台上本来是有台灯的,只是光的颜色不大对。根本你整个房间的颜色都不对,太惨白了,*光灯一打开就清清楚楚暴露出所有细部的摆放随意,临时,不讲究,凑合。不知为什么,其他都还可以忍*,一想到你这样一个好人在这样惨白的灯下看书,就不免**之难过。分开之后那么久,我一直避免想到一个游子深夜归来,在那样一个房间里疲惫地和衣而卧的场景。白天伏案工作,晚上斜靠在*边就着台灯看书。这些形象都太具体也太真实了。如此很容易就带入感情,让人感到虫蚁噬咬般的微细痛苦。 这些天虽然说了很多话,仿佛都和感情无关,只和人世间那些固有的道理有关。我原本以为这次诀别能够解决我所有的精神问题。然而后来才发现,闹半天一切只是从一块浮冰,千辛万苦地跳到了另一块浮冰上。而我又并不是企鹅,而只是一个穿着单薄、仍在不断流失热量的人。因此就一直一直感到冷。太阳出来了,从外部似乎获得短暂的温度。同时身下的冰块又在渐渐化去。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小块小块的春*融化的冰。这才发现离岸已远。早已回不去了。 上述是一篇废弃小说里的段落。小说没有写完,我甚至忘记了*初要写这小说是为了什么。过了差不多一年再看到浮冰的比方,觉得小说主人公的处境委实是**艰难的,几乎也要感同身*地替她寒冷起来。这样难,怪不得要一直写信。但是写这样曲折的信又有什么用呢,连写小说的人都吃力得编不下去,*后忘记了自己要说什么。 讲起这个残篇,只因为开头也是灯。我原本一直是如此迷恋灯的人,所以就继续顺着这个话头说下去吧。比如说,**盏灯到底是谁发明的呢。世人只知爱迪生发明了灯泡——在后世的中文里,渐渐变成尴尬的比喻。还有什么关于灯的歇后语? “瞎子点灯——白费蜡。” “太阳下点灯——白费蜡。 有趣的隐喻。残酷的**。灯很难雪中送炭,*多锦上添花,偶然照亮那些幸福或哀凄的眉眼,一旦熄灭,面容又瞬间隐至暗处。 灯只不过是灯。 ★ 《三四越界》是老舍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得主文珍的首部散文集,她是80、90后读者心目中的文学女神,曾得到李敬泽、孟繁华、格非、谢有顺、阿乙、梁鸿等知名作家、学者的鼎力**。 ★ “只想听**风吹浪打船身动静,看舱内一灯如豆,温一壶酒,吃两只蟹,再和好友有一搭无一搭,说几句闲话。”文珍的文字灵动秀丽,充满诗情画意,北大中文系出身的扎实文学功底,又让她能够随时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各种人文掌故,读一篇文章,如读一百本书。 ★ 书中收录九篇如小说般曼妙曲折的风物散文,颇有江南作家汪曾祺的神韵,笔力从容,温婉朴素,字里行间呈现出作者对生活及情感的细腻观察,很容易就让读者沉浸其中。作者以女作家特有的洞悉悲悯,表达对人生悲欢离合的至真体悟。本书中的文章多次被高晓松的公众号和**文学期刊转载,获得读者好评无数。 ★ 书中配有三十二幅作者亲自手绘的温暖回甘的美好*常,另外附赠两张亲笔手绘水彩明信片,每一幅都能唤起你成长过程中的甜蜜记忆,既有怀旧意味,又充满幸福的哲理。这些画作曾经在小型画展上展出,很快被抢购一空。 ★ 本书采用130*185的清丽瘦长型开本,既是一本书,又像一个贴身的笔记本,方便上班通勤时睡前台灯下展卷阅读,别有一番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