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漂流记/经典阅读解读点评

鲁滨孙漂流记/经典阅读解读点评
作者: (英)笛福|主编:海江|译者:徐霞村
出版社: 西安交大
原售价: 1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鲁滨孙漂流记/经典阅读解读点评
ISBN: 9787560551432

作者简介

笛福(1660-1731),18世纪英国小说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笛福的小说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传统。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情节结构不落斧凿痕迹,情景虽为虚构但契合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清新流畅,亲切自然,故事大都由主人公自述,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内容简介

母亲听了我的话后大发雷霆。她对我说,她知道 无论怎么说,父亲也毫不理会,他决不会答应我去做 这种冒险的事。她表示难以理解,在父亲对我进行了 那样一番语重心长的谈话后,我竟然还想离家远游。 她说,如果我执意自寻绝路,那就别指望谁会来帮助 我。 尽管母亲嘴上说不愿意向父亲转达我的话,但事 后,她还是把我们的谈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父亲 听了深为忧虑,叹了一口气说:“这孩子若留在家里 ,也许会很幸福;但如果他要到海外去,就会成为世 界上最不幸的人。”因此他没答应我的请求。 一年后,我终于还是离家出走了。事情发生得有 些凑巧,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到了赫尔市。刚开始时, 我并没有私自出走的念头。但在那里,我的一个朋友 正打算乘他父亲的船去伦敦,他怂恿我跟他一起去, 说我不必付船费。于是,我既没同父母商量,也没给 他们捎个话——因为我想他们迟早会听到这个消息的 。就在1651年9月1日一个不吉利的时辰里,我登上了 那艘开往伦敦的船。 我估计没有一个外出冒险的年轻人会像我那样一 出门就倒霉,一倒霉还那么久久难以摆脱。船刚驶出 恒比尔河就遭遇了可怕的风浪。这是我第一次出海, 不但身体难受得要命,心里也怕得要死。我开始有些 后悔了,老天也开始惩罚我这个背弃父母、不尽天职 的不孝子了。那一刻,父亲的眼泪、母亲的祈求及他 们的规劝全都涌进了我的脑海,我不禁自责起来。 风暴越刮越猛,海面汹涌澎湃,波浪滔天。我发 了许多誓,下了无数次决心,说如果上帝在这次航行 中留我一命,只要我双脚一踏上陆地,我就立马回到 父亲的身边,像一个真正的回头浪子一样,今生今世 再也不乘船出海了。 这些明智而清醒的想法,在暴风雨肆虐期间,乃 至停止后的短时间内,一直在我脑子里盘旋。到了第 二天,风平浪静了,我对海上的生活也开始有点儿习 惯了,但我仍整天无精打采,因为我有些晕船。当晚 和次日清晨,天气晴朗,日落和日出都显得异常清丽 。阳光照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显出了一种我以前从 未见过的壮美。于是那些明智而清醒的想法又渐渐远 去,我的心思又完全被那未知的世界吸引了。 出海的第六天,我们到达雅茅斯附近的锚地。由 于逆风,我们不得不在那儿抛锚停泊。 来自西南的逆风吹了七八天,我们本不该在那儿 停泊太久,怎奈风刮得太大,停泊了四五天之后,风 势更猛,因此船就一直在那儿耽搁下来。 那块锚地素来被认为是个良港,加上我们的锚十 分牢固,船上锚索、缆篷等设备也十分结实,因此水 手们对大风满不在乎。可是到了第八天早晨,风势骤 然增大,水手们的脸上也显出惊恐的神色。船长虽然 谨慎稳重,但当他经过我的舱房时,我还是多次听到 他低声自语:“上帝啊,可怜我们吧!我们都活不了 ,我们都要完蛋了!”我不知所措,一动不动地躺在 自己的船舱里,我变得有些麻木了。我以为这次的风 暴也会与上次一样平安过去,但我走出自己的舱房却 见到了我前所未见的凄惨景象:海上巨浪滔天,那可 恶的波浪每隔三四分钟就向我们扑来一次。停泊在我 们附近的两艘船,因载货太重,已经砍掉了船侧的桅 杆。 后来,大副和水手长也恳求船长砍掉前桅,船长 起初不答应,水手长说若不这样做船就会沉没,他也 只好答应了。前桅一砍,主桅就失去了平衡,船也随 着剧烈摇晃,于是他们只得把主桅也砍了,只剩下一 个空荡荡的甲板。 作为一个初次航海的小青年,不久前那次小风浪 已把我吓得半死,更何况这次大风暴,我当时的心情 可想而知。我们的船虽然坚固,但因载货太重,吃水 太深,一直在水中剧烈地摇摆颠簸,水手们也不时地 在喊叫着船要沉了。我看到了平时很少见的情形:船 长、水手长以及其他一些比较有头脑的人都不断地祈 祷着——看来船随时都有可能沉人海底。到了半夜, 到船舱底部去检查的人中有一个跑上来喊道:“船底 漏水了!”接着又有一个跑上来说,底舱里已有四英 尺的水了。于是全船的人都被叫去抽水。我立即打起 精神,来到抽水机旁,十分卖力地干起来。 虽然我们持续不断地抽水,但底舱里的进水还是 越来越多,船眼看要沉了,船长赶忙不断鸣枪求救。 危难关头,有一艘轻量级的船从我们前面顺风飘过, 他们放下一只小艇来救我们。那小艇冒着极大的危险 才划到我们的大船附近,但我们却无法上去,小船也 无法继续向我们这里靠拢。最后,我们从船尾抛下一 根带有浮筒的绳子,尽量把它放长,他们几经努力才 把它抓住。我们这才能慢慢地把小艇拖近船尾。可是 小艇却无法靠近那艘轻量级的大船,于是我们只能在 风浪中努力向岸边划去。我们的船长向对方许诺,万 一小艇在岸边触礁,他会照价赔偿。这样,小艇半划 半随浪逐流,逐渐向北方的岸边漂去,最后靠近了温 特顿岬角。 不到一刻钟,我们就看到我们的大船渐渐沉了下 去。这时,我才明白船只沉没是怎么回事。老实说, 当水手们告诉我大船正在下沉时,我几乎不敢抬头看 一眼。我大吃一惊,想到此行吉凶未卜,我万分恐惧 ,可以说已心如死灰。 水手们奋力向岸边划去,小艇被冲上浪尖时,我 们便能看到海岸,并能看到岸上奔走着的人们,他们 正准备着等我们的小艇靠岸时救助我们。但小艇前进 速度极慢,一时靠不了岸。最后,竟划过了温特顿灯 塔。海岸在那儿向西凹进,挡住了一些风势,我们费 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靠了岸。全体船员安全上岸后,步 行至雅茅斯。我们这些受难的人受到了当地官员、富 商和船主们的热情款待。他们妥善安置了我们住宿, 还为我们筹足了旅费,使我们可以随意去伦敦或回赫 尔。 假如我当时能够理智地回到赫尔,返回家里,我 一定会非常幸福。父亲也会像耶稣预言中的父亲一般 ,宰杀肥牛来迎接我。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