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如星君如月--张爱玲传

愿我如星君如月--张爱玲传
作者: 卜可
出版社: 武汉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8.90
折扣购买: 愿我如星君如月--张爱玲传
ISBN: 9787558213465

作者简介

卜可,生于河南,现居北京。善于观望人生世态,她撰写的著作淡雅清新,文笔细腻。著有《林微因传》《张爱玲传》《纳兰容若词传等》。

内容简介

净空烟火 花开花落,缘起缘灭,岁月**天碾过,中国几 千年的历史风华变成了发黄的书页,堆积在布满蛛网 的空落房间里。轻轻拿起,尘土在阴暗中飞舞,我们 不能不坚信,时光如流水,故去的一切就算再珍贵, 再风光,都会被春水浸泡,消失隐没。抬眼看看** 的天空,花儿是否依旧美艳?树叶是否依旧青翠?久 违的青砖凤瓦下,能否还有燕儿的呢喃?推开纱帐, 我们闻到的却是“五四”敲响过后,清王朝残梦余温 的味道。湿湿的,沉沉的,惊起一群鸥燕向南飞。 他们说失去的都是美好的,留下的都是遗憾的, 我无力反驳,但我**肯定的是,我们谁也无法阻止 岁月的年轮****辗转。世事无常,每**都有人 死去,每**都有人降生,生生死死,悲悲切切,构 成了华夏历史的篇章。那里记载着历朝历代的明君圣 主;那里充满诗人墨客的*代风华;那里亦有奸恶之 徒的无耻心机。一刀一锤,刻在我们心里,无法忘记 。徘徊中,我看到有个孤寂的灵魂在飘荡,潇潇洒洒 ,坦坦荡荡,那遗世孤立的美叫我们不能不驻足凝视 。 她叫张爱玲,不,或许我此时应该叫她张焕(“ 爱玲”是十岁时母亲带她去黄氏小学依照英文名字 Eileen临时取的),1920年9月30*出生在上海公共 租界的张家公馆。 公共租界,大家都不会陌生,它曾经那么堂而皇 之地高耸在上海这座城市里。风声起,云絮落,想来 真的好奇怪,尽管“五四”运动刚刚开始,它还是一 派生机盎然的模样,歌舞升平,华丽无限。一个城市 分为公共租界和华人所住的贫民窟。这两者之间用一 块牌子分割得相当明显:“华人和狗不得入内!” 冷冷的风扫过心头,荡起灵魂的颤抖。是悲哀、 气愤,或者*有无语的默哀吧。抬头望望天,天依旧 蔚蓝,云依旧潇洒,生活依旧*复一*地度过。在岁 月的年轮里,我们只闻风声,不闻花香。袅袅然,凄 凄然,徘徊迷离。 其实在公共租界里也是有华人的,他们或是清朝 遗少,或是位高权重,不管是什么,**肯定的是他 们口袋里都有银子,每天醉生梦死,恣意过着有滋有 味的生活。看来悲哀,实则必然,那是个连孙中山都 气得吐血的时代,我们又能责怪他们什么呢?如若每 个人都能坚守,都能抓住信念,那么我可以肯定,他 会在那个时代里脱颖而出,流芳千古。中国的历史告 诉我们,在华夏这块神秘的土地上,生长着能“忍” 的人群,每一朝,每一代的历史*替,都是经历*黑 暗的时期后迎来的。 我曾问过一个朋友,他是我们身边***正直坚 守的人,我问他如果看到这样的牌子,他会怎么做。 他告诉我,“气愤,想摘掉!”我说如果你冲动地去 摘,被关进监狱或被*杀了呢?他停了下,告诉我: “那我会放在心里,将来找机会也要摘掉。”是呀! 找机会,他的机会就是中国人忍无可忍,一起团结反 抗的时候,那时才有机会! 张爱玲出生的时候,中国人还没有团结一心。那 里有着牌子,那里的洋人摆出施舍的面孔,他们恣意 妄行,把华人和狗画了等号。殊不知他们的衣食住行 是靠压榨谁的骨血换来的。 他们说尘世是残酷的,人性是现实的。我们踏着 哭声而来,注定生活苦多过甜,凄凉多过美满。当沉 雨打过残枝,当寒梅的尖锐,刺进心口,请记得,千 万不要落泪,叫自己不要那么悲凉。微笑地,告诉所 有人,你可以!张爱玲年幼之时,便已领悟到了这一 点。 张爱玲出生在官宦之家,身世显赫。她的祖父张 佩纶是晚清士大夫中“清流*”的代表人物,曾失战 福建“马尾战事”,被革职充*,流放张家口。光绪 十四年(1888年),期满释归。因与李鸿章是世交, 遂得收留为幕僚,协办文书,掌理重要文件,并因此 认识了李鸿章之女李菊耦。那年张佩纶已经41岁,两 年前元配病故,又是个刚释放的囚犯,而李菊耦只有 23岁,且素有才名,嫁给张佩纶做续弦委实委屈。其 母闻知此事,大怒,痛骂李鸿章“老糊涂虫,把才貌 双全的女儿许配给一个年龄相差十九岁的‘囚犯’” ,李鸿章不听。在旧社会女人的地位远远不及男子的 一发。 父命难违,李菊耦只能嫁了。结婚后,李菊耦亦 未想到张佩纶这般有才情,他们烹茶作赋,夫唱妇随 ,过了一段与世无争的幸福生活。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