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哈尔滨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6.30
折扣购买: 如今正好,别说来日方长
ISBN: 9787548452591
\\\"梁实秋 中国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他的文章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代表作《雅舍小品》《槐园梦忆》《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史铁生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被誉为中国当代ji富人格力量和灵魂深度的作家。他的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 冯骥才 作家、画家,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教授、中国小说学会名誉会长等职。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代表作有《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俗世奇人》《一百个人的十年》等,近年投身民间文化和传统村落抢救等工作,著有相关理论、随笔,并主编大型文献丛书多种。\\\"
\\\"懒/梁实秋 人没有不懒的。 大清早,尤其是在寒冬,被窝暖暖的,要想打个挺就起床,真不容易。荒鸡叫,由它叫。闹钟响,何妨按一下钮,在床上再赖上几分钟。白香山大概就是一个惯睡懒觉的人,他不讳言“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他不仅懒,还馋,大言不惭地说:“慵馋还自哂,快乐亦谁知?”白香山活了七十五岁,可是写了两千七百九十首诗,早晨睡睡懒觉,我们还有什么说的? 懒字从女,当初造字的人好像是对于女性存有偏见。其实勤与懒与性别无关。历史人物中,疏懒成性者嵇康要算是一位。他自承:“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同时,他也是“卧喜晚起”之徒,而且“性复多虱,把搔无已”。他可以长期的不洗头、不洗脸、不洗澡,以至于浑身生虱!和扪虱而谈的王猛都是一时名士。白居易“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还不是由于懒?苏东坡好像也够邋遢的,他有“老来百事懒,身垢犹念浴”之句,懒到身上蒙垢的时候才做沐浴之想。女人似不至此,尚无因懒而昌言无隐引以自傲的。主持中馈的一向是女人,缝衣捣砧的也一向是女人。“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是从前流行的女性自励语,所谓三光、三慌是指头上、脸上、脚上。从前的女人,夙兴夜寐,没有不患睡眠不足的,上上下下都要伺候周到,还要揪着公鸡的尾巴就起来,来照顾她自己的“妇容”。头要梳,脸要洗,脚要裹。所以朝晖未上就花朵盛开的牵牛花,别称为“勤娘子”,懒婆娘没有欣赏的分,大概她只能观赏昙花。时到如今,情形当然不同,我们放眼观察,所谓前进的新女性,哪一个不是生龙活虎一般,主内兼主外,集家事与职业于一身?世上如果真有所谓懒婆娘,我想其数目不会多于好吃懒做的男子汉。北平从前有一个流行的儿歌:“头不梳,脸不洗,拿起尿盆儿就舀米。”这是夸张的讽刺。懒字从女,有一点冤枉。 凡是自安于懒的人,大抵有他或她的一套想法。可以推给别人做的事,何必自己做?可以拖到明天做的事,何必今天做?一推一拖,懒之能事尽矣。自以为偶然偷懒,无伤大雅。而且世事多变,往往变则通,在推拖之际,情势起了变化,可能一些棘手的问题会自然解决。“不需计较苦劳心,万事元来有命!”好像有时候馅饼是会从天上掉下来似的。这种打算只有一失,因为人生无常,如石火风灯,今天之后有明天,明天之后还有明天,可是谁也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明天。即使命不该绝,明天还有明天的事,事越积越多,越多越懒得去做。“虱多不痒,债多不愁”,那是自我解嘲!懒人做事,拖拖拉拉,到头来没有不丢三落四狼狈慌张的。你懒,别人也懒,一推再推,推来推去,其结果只有误事。 懒不是不可医,但须下手早,而且须从小处着手。这事需劳作父母的帮一把手。有一家三个孩子都贪睡懒觉,遇到假日还理直气壮的大睡,到时候母亲拿起晒衣服用的竹竿在三张小床上横扫,三个小把戏像鲤鱼打挺似的翻身而起。此后他们养成了早起的习惯,一直到大。父亲房里有几份报纸,欢迎阅览,但是他有一个怪毛病,任谁看完报纸之后,必须折好叠好放还原处,否则他就大吼大叫。于是三个小把戏触类旁通,不但看完报纸立即还原,对于其他家中日用品也不敢随手乱放。小处不懒,大事也就容易勤快。 我自己是一个相当的懒的人,常走抵抗最小的路,虚掷不少的光明。“架上非无书,眼慵不能看”(白居易句)。等到知道用功的时候,徒惊岁晚而已。英国十八世纪的绥夫特,偕仆远行,路途泥泞,翌晨呼仆擦洗他的皮靴,仆有难色,他说:“今天擦洗干净,明天还是要泥污。”绥夫特说:“好,你今天不要吃早餐了。今天吃了,明天还是要吃。”唐朝的高僧百丈禅师,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励,每天都要劳动做农事,至老不休。有一天他的弟子们看不过,故意把他的农具藏了起来,使他无法工作,他于是真个的饿了自己一天没有进食。得道的方外的人都知道刻苦自律。清代画家石溪和尚在他一幅《溪山无尽图》上题了这样一段话,特别令人警惕。 大凡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不可懒惰。若当得个懒字,便是懒汉,终无用处。……残衲住牛首山房朝夕焚诵,稍余一刻,必登山选胜,一有所得,随笔作山水数幅或字一段,总之不放闲过。所谓静生动,动必作出一番事业。端教一个人立于天地间无愧。若忽忽不知,懒而不觉,何异草木! 一株小小的含羞草,尚且不是完全的“忽忽不知,懒而不觉!”若是人而不如小草,羞!羞!羞! 秋/丰子恺 我的年岁上冠用了“三十”二字,至今已两年了。不解达观的我,从这两个字上受到了不少的暗示与影响。虽然明明觉得自己的体格与精力比二十九岁时全然没有什么差异,但“三十”这一个观念笼在头上,犹之张了一顶阳伞,使我的全身蒙了一个暗淡色的阴影,又仿佛在日历上撕过了立秋的一页以后,虽然太阳的炎威依然没有减却,寒暑表上的热度依然没有降低,然而只当得余威与残暑,或霜降木落的先驱,大地的节候已从今移交于秋了。 实际,我两年来的心情与秋最容易调和而融合。这情形与从前不同。在往年,我只慕春天。我最欢喜杨柳与燕子。尤其欢喜初染鹅黄的嫩柳。我曾经命名自己的寓居为“小杨柳屋”,曾经画了许多杨柳燕子的画,又曾经摘取秀长的杨柳,在厚纸上裱成各种风调的眉,想象这等眉的所有者的颜貌,而在其下面添描出眼鼻与口。那时候我每逢早春时节,正月二月之交,看见杨柳枝的线条上挂了细珠,带了隐隐的青色而“遥看近却无”的时候,我心中便充满了一种狂喜,这狂喜又立刻变成焦虑,似乎常常在说:“春来了!不要放过!赶快设法招待它,享乐它,永远留住它。”我读了“良辰美景奈何天”等句,曾经真心地感动。以为古人都叹息一春的虚度,前车可鉴!到我手里决不放它空过了。最是逢到了古人惋惜最深的寒食清明,我心中的焦灼便更甚。那一天我总想有一种足以充分酬偿这佳节的举行。我准拟作诗,作画,或痛饮,漫游。虽然大多不被实行;或实行而全无效果,反而中了酒,闹了事,换得了不快的回忆;但我总不灰心,总觉得春的可恋。我心中似乎只有知道春,别的三季在我都当作春的预备,或待春的休息时间,全然不曾注意到它们的存在与意义。而对于秋,尤无感觉:因为夏连续在春的后面,在我可当作春的过剩;冬先行在春的前面,在我可当作春的准备;独有与春全无关联的秋,在我心中一向没有它的位置。 自从我的年龄告了立秋以后,两年来的心境完全转了一个方向,也变成秋天了。然而情形与前不同:并不是在秋日感到像昔日的狂喜与焦灼。我只觉得一到秋天,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调和。非但没有那种狂喜与焦灼,且常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而对于春,又并非像昔日对于秋的无感觉。我现在对于春非常厌恶。每当万象回春的时候,看到群花的斗艳,蜂蝶的扰攘,以及草木昆虫等到处争先恐后地滋生繁殖的状态,我觉得天地间的凡庸、贪婪、无耻与愚痴,无过于此了!尤其是在青春的时候,看到柳条上挂了隐隐的绿珠,桃枝上着了点点的红斑,最使我觉得可笑又可怜。我想唤醒一个花蕊来对它说:“啊!你也来反复这老调了!我眼看见你的无数祖先,个个同你一样地出世,个个努力发展,争荣竞秀;不久没有一个不憔悴而化泥尘。你何苦也来反复这老调呢?如今你已长了这孽根,将来看你弄娇弄艳,装笑装颦,招致了蹂躏、摧残、攀折之苦,而步你祖先们的后尘!” 实际,迎送了三十几次的春来春去的人,对于花事早已看得厌倦,感觉已经麻木,热情已经冷却,决不会再像初见世面的青年少女似的为花的幻姿所诱惑而赞之、叹之、怜之、惜之了。况且天地万物,没有一件逃得出荣枯、盛衰、生夭、有无之理。过去的历史昭然地证明着这一点,无须我们再说。古来无数的诗人千篇一律地为伤春惜花费词,这种效颦也觉得可厌。假如要我对于世间的生荣死夭费一点词,我觉得生荣不足道,而宁愿欢喜赞叹一切的死灭。对于前者的贪婪、愚昧与怯弱,后者的态度何等谦逊、悟达,而伟大!我对于春与秋的取舍,也是为了这一点。 夏目漱石三十岁的时候,曾经这样说:“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至于三十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也多,欢浓之时愁也重。”我现在对于这话也深抱同感;同时又觉得三十的特征不止这一端,其更特殊的是对于死的体感。青年们恋爱不遂的时候惯说生生死死,然而这不过是知有“死”的一回事而已,不是体感。犹之在饮冰挥扇的夏日,不能体感到围炉拥衾的冬夜的滋味。就是我们阅历了三十几度寒暑的人,在前几天的炎阳之下也无论如何感不到浴日的滋味。围炉、拥衾、浴日等事,在夏天的人的心中只是一种空虚的知识,不过晓得将来须有这些事而已,但是不可能体感它们的滋味。须得入了秋天,炎阳逞尽了威势而渐渐退却,汗水浸胖了的肌肤渐渐收缩,身穿单衣似乎要打寒噤,而手触法兰绒觉得快适的时候,于是围炉、拥衾、浴日等知识方能渐渐融入体验界中而化为体感。我的年龄告了立秋以后,心境中所起的最特殊的状态便是这对于“死”的体感。以前我的思虑真疏浅!以为春可以常在人间,人可以永在青年,竟完全没有想到死。又以为人生的意义只在于生,而我的一生最有意义,似乎我是不会死的。直到现在,仗了秋的慈光的鉴照,死的灵气钟育,才知道生的甘苦悲欢,是天地间反复过亿万次的老调,又何足珍惜?我但求此生的平安的度送与脱出而已,犹之罹了疯狂的人,病中的颠倒迷离何足计较?但求其去病而已。 我正要搁笔,忽然西窗外黑云弥漫,天际闪出一道电光,发出隐隐的雷声,骤然洒下一阵夹着冰雹的秋雨。啊!原来立秋过得不多天,秋心稚嫩而未曾老练,不免还有这种不调和的现象,可怕哉! 上马石/李广田 “老兄弟,真想不到他就先走了。” “走了倒也罢了。我们还不是前脚后脚的事吗。” 太阳黄黄的。照着一个高大衰老的车门下。是将近秋末天凉的时候,人们已觉得阳光之可亲了。尤其是老年人。他们既没有事情可作,便只好到这车门下来晒太阳,吃旱烟,说说闲话。并且目送过路人来来往往。两个老头子又各领一个五六岁的小孙孙,看小孩,这也就是他们的一件工作了。小孩子要偎在老人怀中听闲话,老人却故意把他们哄开,并屡次说道: “好孩子,你们自己到那边骑马去吧。” 这个车门,位置在一条非常宽阔的巷口上。这条巷子是被两列低矮的小房子所形成的,在几家大门口外,有显得颇瘦弱的小牛小驴被拴在木桩上,此外就只见到几棵并不茂盛的槐树或榆树了,但这条巷子是曾经有过繁盛日子的,从现在说起,也不过是百十年前的事情罢了。那时候这里完全是一片高大的楼房,据说从这里赶了骡马到五里外的一条河流去饮水,在这距离中间络绎不绝的都是骡马,没有人能计算出一个实在数目。虽然那条河流现在已成了平田。而“饮马河”这个名字却还时常被人提起。再如这巷口的一块上马石台,也可以说是当年繁盛的一个记号吧。这块上马石除却特别重大外,与普通的上马石也并没有多大差别,不过这块石头如今已经不是什么上马石了,它成了一些闲散人坐下来谈天的地方,也是小孩子们聚拢来做游戏的根据地,有时候,一些青年人也用它来比试力量,然而三个人至五个人也只能撼得它微微欠身而已。两个老头子哄他们的孙孙来骑马。这块石头也就又变成一匹石马了。小孩子总喜欢跑到这块石头边,用小手拍拍那光滑的石头——石头已经磨擦得很光滑了——自己并做出骑马的姿势,口里喊道:“打,打,打。” 两个老头子都住在这条巷内,另有一个同姓的老弟兄,是住在这村子的另一个角落里的。只要有人提起“三个老头子”,大家就明白是车门底下的这三个了。他们除却睡觉吃饭之外,把大半的时间都消磨在这个车门底下。他们的记忆非常繁琐,他们的谈话又重复不尽,而他们永不会忘情于那些过去的好年月。他们一开口便是:“我们年轻的时候怎样……”或是“老祖父曾经告诉过我,说那些年间……”他们对于现今的事情不大关心,但偶然听到一点便长嘘短叹。他们常说:“我们是不中用了,活着也没有意思,还不如早些到土地里去歇息了吧。”他们也常常谈到:“老弟兄们。到底我们谁应当先走呢?”于是年纪最长的一个便很慷慨地抢着说:“当然啦,当然啦。我比你们大许多岁数,当然我先走啦,我恐怕不能给你们送行了。”另外两个老头子一定会同时把烟袋一敲:“也好,你先到那边去打下店道,到那边把床铺都安排停当,然后再来招呼我们吧。我们还可以到那边去同吃烟,同说话,就只怕那边没有太阳可晒了!” 今天只剩两个老头子了,那个住在另一个角落里,年纪最小的老头子已经早走了,走了好多天了。这个年纪最老,曾经自己答应先走的老头子,还不曾走,不过前些天他刚刚闹过一次伤风,几乎走掉,却又被医生给拉回来了。那个年纪居中的老头子,前些天是只能带了一个小孙孙到这里来晒太阳打盹的,现在他的老伴又出来了,就又有一肚子话要说。然而他们还想到那个已经走了的老伴,他们觉得有点荒凉,但这种感觉到底很淡漠,因为他们知道,那人不过是走了罢了,而他们自己也不过是前脚后脚的事情而已,特别是年长的那一个,他很抱怨,他说: “唉,唉。我认为他一定来招呼我了,可是他到底不曾来,不,他来过了,我曾经梦见他……” 话犹未完,第二个老头子已吃了一惊,他把烟灰一磕,歪着脑袋用低声说: “你梦见他?” “是啊,我梦见他,他提一个竹篮去赶集,他说:‘大哥,你告诉我,今天的芋头多少钱一斤?’你看这多么奇怪。我怎么就知道芋头多少钱一斤呢?我忘记我是不是已经回答他,在梦里也忘记他是已经走了的人了,不然,我一定问问他那边的情形是怎样。兄弟,你说,这是个哪样兆头?芋头是吉祥的呢,还是不吉祥的呢?” 于是他们就说起梦话来了,这个也是梦。那个也是梦,拿梦来解释一切,一切也都是梦了。最后他们又把话题回到那个已经走掉的人身上。于是又说到一些走了多年的人,说到过去的好年头,说到现今的世道,说现今的年轻人已完全不是他们当年那样子了,他们看着不顺眼,但愿意赶快把眼睛闭起来,于是,旧话重提,那个年纪较小的老头子又提议道: “大哥,我们两个再来打赌吧,我们看到底谁走在前边。” “还用打什么赌吗?”另一个回答,“麦前麦后,谷秋豆秋,是收获老头子的时候啊,我今年秋后不曾走,明年麦后是非走不行了。” 正说话间,忽然听到那边两个小孩子叫了起来,原来他们正在上马石上做着盖房子的游戏,他们用土块、破瓦、碎砖之类,在石头上面费了很大的力气要建一套房子。他们玩得非常高兴,等到房子已经建筑成功,他们正想招呼两个老头子过来看看,并希望从两个老人口里听到夸奖时,不料偶一不慎,一举手间就把一件艰难工程破坏了。等到两个老头子都急忙走来时,只见上马石上一堆零乱的瓦砾,他们都笑了。看看时候已经不早,车门前面已是一地阴影,秋末的西风也已有些凉意,两个老头子便向孩子们道:“好孩子,我们赶快走吧。”孩子们却固执要重修他们的工程,老头子则安慰他们,说等明天这里重见太阳时再来建一套更好的房子。老人手里各牵一个小孙孙,慢慢地向那条宽大衰老的巷里走去,又各自走进了低矮的大门。这时候虽然已近日夕,但在田间工作的还不曾归来,村井上也还没有人牵了牲畜去饮水,只有秋风吹起几个小小旋风,在这多灰沙的街上、巷中,家家门口,忽出忽没地连翩巡行。\\\" \\\"种一棵树,Z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人Z应该拥有的,就是对时间的敬畏感。不要把希望放到遥远的未来。 ◎梁实秋为你讲述活在当下的乐趣: 梁实秋的文章,幽默又超脱,娓娓道来朴素生活中的简单与平和,愿你我都能在无常的世界里学会珍惜当下,珍惜眼前 ◎梁实秋、史铁生、丰子恺等文学大师为大家叙说 那些想给而没给的陪伴 想实现但没实现的梦想 想珍惜而没珍惜的健康 想留住但没留住的时光 ◎人Z应该拥有的,就是对时间的敬畏感 把美好的留在Z后,往往只剩下再也提不起兴趣的憧憬和过期的幸福感! ◎青少年语文考试阅读、写作素材必备 文章入选近百种语文教材和中高考题库,一线名师推荐读本,满足学生海量阅读需要。 ◎余生漫漫文学系列畅销书 《人生没有真正完美的样子》 《如今正好,别说来日方长》 《越孤独,越自由》 《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继《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余生很长,别慌张,别失望》《多想在平庸的生活拥抱你》畅销书之后又一力作!找回初心,留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