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潮州(精)

故乡潮州(精)
作者: 陈平原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60.80
折扣购买: 故乡潮州(精)
ISBN: 9787100215596

作者简介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第七届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008—201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讲座教授(与北京大学合聘)。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5,1998,2003,2009,2013),以及第四届王瑶学术奖著作奖(2016)、第四届思勉原创奖(2017)、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2019)、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2021)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散文小说史》《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等著作三十余种。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近期出版的随笔集包括《故乡潮州》、《大圣遗音》、《读书是件好玩的事》(增订版)、《怀想中大》(增订版)、《花开叶落中文系》(增订版)等。

内容简介

后记:最忆是潮州(节选) 为家乡潮州写一本书,这念头是最近五六年才有的。这一选择,无关才学,很大程度是年龄及心境决定的。年轻时老想往外面走,急匆匆赶路,偶尔回头,更多关注的是家人而非乡土。到了某个点,亲情、乡土、学问这三条线交叉重叠,这才开始有点特殊感觉。在我来说,那是2016年。这一年,我印制《双亲诗文集》,撰写《五味杂陈的春节故事》《扛标旗的少女》,演说“六看家乡潮汕”,还与朋友合编《潮汕文化读本》,一下子把我与家乡的距离拉得很近。 谈论故乡,没有一定之规,既可以高屋建瓴,也可以体察入微。我的立场是:就从自家脚下——包括儿时生活及家庭故事——一直说到那遥远的四面八方。 这就说到本书的性质,有论文,有随笔,有演讲,也有序跋,体裁芜杂,但主旨相近,全都指向“故乡情结”。因此,选择《如何谈论“故乡”》开篇,再合适不过了。第一辑“回望故乡”,既拉开架势,又举重若轻,很能体现本书的旨趣;第二辑“故乡人文”,谈论俗文学、乡土教材以及张竞生等,在在显示我的专业背景;第三辑“自家生活”,忆旧为主,琐琐碎碎见真情,也是本书最初得以推进的主要动力。爱家乡与爱家人,二者互相叠加,情到浓处,方才可能笔墨生辉。 一阙思乡曲,回望人生路。陈平原教授新书抒写家乡潮州情。本书是陈平原教授谈论故乡潮州的新作。文体不拘,主题鲜明,只谈故乡,只忆潮州。书中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说:“在我心目中,潮州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一座仍然充溢着生命力的活着的小城。”正因为有了如陈平原教授笔下这些鲜活的生命记忆,这座城市也就有了血肉。书中处处流淌着作者对于家乡潮州的深情。离开家的读书人,究竟能为家乡做一些什么?或许是记录,或许是研究,或许是编一本关于家乡的读本,或许是在适当的机会提出更好的创想。爱乡爱土,忆人思城,情到浓处,笔墨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