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图文典藏版)(精)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图文典藏版)(精)
作者: (美)海伦·凯勒|译者:李红梅
出版社: 万卷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图文典藏版)(精)
ISBN: 9787547027028

作者简介

李红梅,1967年6月出生,教育学硕士,大学外语系教授,从事英语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参与翻译多部文献资料与文学作品。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社会活动家、演讲者。出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北部的一个小镇塔斯哥伦比亚,19个月时即因病失去了视力、听力和说话能力。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重度残障者,却创造出了震撼全人类的伟大奇迹: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教育和帮助下,她不但学会了读书、写字和说话,通晓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5种语言;并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4年的学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人,先后被两所著名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之后,她又为改善盲聋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四处奔走,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和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现名为海伦·凯勒国际组织)广筹善款,创立慈善机构,积极为残疾人造福。因此,她被美国政府授予“总统自由奖章”,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除此之外,她一生还勤于写作,共创作了14部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我生活的故事》、《我生活的世界》、《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中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等。海伦·凯勒因而被视为20世纪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受到了全世界的尊崇。命运给予她不幸,她却并不因此而屈服于命运,她坚持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不幸中播种希望,并最终凭着这股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对幸福快乐的执著追求,为自己赢得了光明和欢乐。

内容简介

珍惜每一天 我们或许都看过这样一些令人感动的故事:故事 的主人公生命仅剩下最后的一点时间了,也许只有一 年,也许还不足一天。那么,这些面临死亡的人将如 何度过他生命中的最后几天或几小时呢? 这类故事往往能引发人们的思考,人们想知道, 不同的人在相同的境遇下,将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死是生命的必然结局,处于生命的倒计时,我们会是 什么样的心情或是有哪些感悟呢?当我们回首往事的 时候,又会有哪些成就、哪些遗憾呢? 当然,也有一些人愿意把“及时行乐,今朝有酒 今朝醉”作为座右铭,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为死神的即 将降临而备受煎熬。有时我会想,假如今天是我生命 中的最后一天,怀着这样一种态度去生活、去思考, 我们就会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就会怀着友善、 进取和渴望去度过每一天。但是,当时间在我们前面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悄然流逝时,这种紧迫感就常 常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通常在故事中,那些主人公常常会在最后一刻, 由于意外好运而绝处逢生,但是他的人生观却从此发 生了改变,他会更加深刻地领悟到生命及永恒的真谛 。我们也时常看到,那些曾经濒临过死亡边缘的人们 ,对生活中的事情都看得更透彻、更豁达,他们将生 命赋予了一种醇香之美。 可是,我们的大多数人总把人生视作当然,虽明 知自己终将有一天会死去,但却总是把那一天想得非 常遥远。我们正处于精力旺盛、身体健康的状态,死 亡是遥不可及的,以至于我们根本就不会想到它。日 子似乎没有穷尽,所以,我们总是为那些没有意义的 事情而虚度年华,几乎意识不到我们是在浪费生命。 我想,我们的整个人和所有的感官都有着同样的 惰性。因此只有失聪者才珍惜听觉,失明者才能体会 到重见天日的幸福。那些成年后失聪或失明的人更是 这样。但是,那些视觉或听觉正常的人,大部分却感 受不到这些感官的可贵。他们的眼睛和耳朵毫不费力 地感受到了一切色彩和声音,可他们却不懂得珍惜。 我们不会感恩所拥有的一切,直到我们失去它们;我 们意识不到健康的可贵,直到有一天我们失去了健康 ——从古至今,莫不如此。 有时我甚至想,如果每个人在他刚懂事的时候患 过几天盲聋症,这将是他一生的幸运。黑暗将会让他 更珍惜视觉;聋哑会让他更珍重声音。我时常询问我 那些视力很好的朋友们,探问他们到底看到了什么。 前些天,一位好友前来探望我,当得知她刚从树 林里散步归来时,我问她看到了什么。“也没看到什 么特别的。”她回答说。要不是类似这样的回答之前 我听得太多了,我简直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其实 ,我早就知道有视觉的人反而看到得更少。 在树林中徜徉许久,却没有看到多少值得注意的 东西,怎么会呢?即使我这个没有视力的人,仅凭着 触觉,都能发现很多奇妙有趣的事物。 我可以用双手轻柔地抚摸树干,分辨出桦树光滑 的外皮,或者松树粗糙的表皮。春天,我会沿着枝条 满怀希望地寻找着蓓蕾,寻找着大自然从冬眠中苏醒 过来的第一个音符。有时,我抚摸到一朵花柔润而饱 满的肌理,会发现它有漂亮的卷曲。有些时候,如果 我足够幸运,在我将手轻轻地放在一株小树上时,我 可以感觉到小鸟在音律轻快的歌声中快乐地跳舞。我 喜欢让小溪清凉的流水从我张开的指缝间缓缓淌过。 我能感觉到松针或者海绵似的柔草铺成的厚厚的、柔 柔的地毯,比奢华的波斯地毯还要讨人喜爱!在我看 来,春华秋实是一场动人而又不会落幕的美丽戏剧, 它的剧情在我的指尖一幕幕滑过。 我的心会为此痛苦地流泪,因为我急切地渴望能 够看到我所感知的这一切。如果我仅仅凭着触觉就能 感受到这么多的快乐与美感,若是利用视觉那会发现 身边多少的美丽啊!可是,那些视力正常的人却看不 到这些。他们对于这世界上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万 花筒似的景象视而不见,他们认为那是理所应当的。 大概人们都是这样,不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却 常常渴望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在可贵的光明世界中, 视觉居然只被视为一种便利,而不是去观察丰富多彩 的生活的优势,真的太可惜了! 假如我是某个大学的校长,我一定要开设一门必 修课程,讲授“如何使用你的眼睛”。让教授向他的 学生们讲述,怎样通过用心观看那些熟视无睹的事物 ,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乐趣,并以此来唤醒他们那迟钝 的感觉和天赋。 我可以假想一下,假如有奇迹出现,哪怕只给我 三天光明,我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在我设想的时候 ,也请你们闭目想象一下,假定你仅仅拥有三天光明 ,你会怎样利用你有限的时间,让你的目光停留在你 最想注视的东西上面呢?对于我而言,我会尽最大可 能要看看在我黑暗的日子里令我无比珍惜的东西,你 肯定也想让你的目光定格在令你珍惜的东西上面吧, 以便在未来无边无际的黑暗中,将它们铭刻在心灵深 处。 假如,真的出现了奇迹,我能够拥有三天的光明 ,紧接着再回到黑暗中去,我将会把这段时间分为三 部分。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