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髓(上)

凤髓(上)
作者: 尤四姐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5.70
折扣购买: 凤髓(上)
ISBN: 9787559401106

作者简介

尤四姐,现居上海,晋江原创网签约作者。80后狮子女,恋家、散漫,爱花爱*爱古言,向往无组织无纪律的生活。 2010年,尤四姐凭**作《旧春归》初露锋芒,其充满红楼意韵的京味儿语言俘获了大批读者;随后相继出版的多部作品,被读者口口相传,各大贴吧、论坛、微博账号竞相**,成为当之无愧的当代经典言情小说代表作品。因高人气、高口碑、高质量而广获赞誉。尤四姐亦凭其***的文字魅力成为时下*具代表性的古言人气作家。 已出版:《红尘四合》《锁金瓯》《宫略》《浮图塔》《禁庭》微博:O尤四姐O

内容简介

厚重的殿门关闭了一整夜,第二天打开,依旧能 闻见空气里飘浮的青桂香。 秦颂是却非殿掌管帝王听政事宜的煌门令,他熟 悉这个味道。陛下爱香品,早起无青桂香便不上朝, 这大殿经年累月被香熏过后,一桌一椅都沁人了芬芳 。不比西宫端肃,北宫奢靡,南宫因此反倒是整个皇 城中*怡人的地方,至少在朝臣们浩浩荡荡入内前, 是这样的。 他在南宫主事多年,从文帝到少帝,从皇枧到沅 佑,对于临朝前的准备,他一向驾轻就熟,站在复道 边上指派,仅靠手势,*没有半点喧哗。底下当值的 侍奉皇家的煌门宦官们个个手脚利索,席垫怎么摆, 灯案怎么排,基本不必他吩咐。他顺着台阶向上,正 中是少帝的御座,他得亲自铺排。隐囊拍得蓬松些, 脚垫四角的铜楔抽出来——*近陛下个头长得很快, 龙足已经能稳稳踏下,可以不必承托了。 他转身四下查看,各处井然,只待时辰一到,便 可迎众臣入朝。 一个中煌门朝御座旁的髹金椅努了努嘴,挨在边 上悄声提点:“令官,君侯的座椅,**就撤下吧? ” 宫中人一向称辅政大臣为君侯,其实长策侯只是 皇枧年间文帝初封的爵位。后来他官拜中磊校尉、领 京暨大都督,先帝临终托孤,沅佑年少帝登基,便尊 他为太师、丞相,由他摄政监国。 大概因为陛下年纪渐长的缘故吧,丞相欲归政, 因此不再升座,只在诸臣首席设席垫。两个煌门将这 把沉甸甸的交椅搬下去,再看时,顿觉殿宇敞亮。各 归各位,这才是*好的。 殿中负责警跸的郎中们都按班就位了,秦颂出殿 门,向常侍郎回禀。天街上号角声如**的涟漪,一 波接着一波向远处扩散。不久章华门洞开,天色也逐 渐清明起来。晨曦里见文臣武官从复道两侧缓步而来 ,又是忙碌辉煌的**。 秦颂退回殿内,迎少帝乘辇。帝王的御辇上覆着 燕飞,看不见陛下的脸,只看见一个清瘦的下颚和一 张紧抿的秀口。 他垂下眼帘趋步上前,躬身擎起手臂供少帝攀扶 。少帝戴通天冠,着绛纱袍,从容下辇。待登上御座 ,便听见常侍郎一声咬字清晰的“跪”,乌泱泱的官 员们齐齐跪倒在大殿之上,人群顿时矮下去半截;又 是一声“拜”,群臣匍匐在地,齐齐俯首。 只是这些人中,有一位掖手立在阶下,并不与他 人同。晨光晕染他的脸,金银丝线镶嵌的交领,衬得 他姿容如电,眉间仿佛有烽火粲然。 “见君不跪,称臣不名,剑履上殿”,是先帝给 他的特权。 别说叩拜,就是少帝相见,也要恭恭敬敬叫他一 声“相父”。 礼毕,众臣归位,少帝方开口:“相父辞座,实 在令朕不忍,还是重新归座的好。” 丞相长揖:“君臣不共坐,陛下厚爱,臣心领。 往年因陛下尚年幼,臣惕惕然*命辅佐,无一*不惶 恐。如今陛下年岁见长,自**起,臣在下,君在上 ,礼不可废。” 少帝年轻的脸上终于浮起笑意,不再相劝,视线 移向肃立的众臣,压手命他们入座。也不必说什么, 朝堂议事自然就开始了。 太常起身奏报:“先帝晏驾已满十年,今年当行 稀祭。上年宗庙祭祀,太后下令预算的银两扩充五成 ,不知禘祭是沿用旧制,还是按着上年规制*办,望 陛下明示。” 朝堂之上倒并不全是棘手的边疆问题,好些朝政 ,少帝是可以治理的。可惜多年的陈疾,并非一朝一 夕就能痊愈,所以少帝还是微微侧过身,“请相父定 夺。” 丞相的政见和皇帝相同:“古来祭祀都有礼法, 自然是沿用旧制。春秋祭和稀祭不一样,太后对天地 赤诚,摊派杂费增加,也不无不可。” 掌管诸侯及少数民族事务的大鸿卢执笏上奏:“ 陛下威加海内,德布四方。车余诸属国求陛下隆恩, 望派遣使节出使,广布中原文化,共修万年之好。” 少帝沉思了下:“这个提议甚好……”不过还是 那句话,“请相父定夺。” 其实王公大臣们早就习以为常了,嘴上喊着陛下 ,视线却投向丞相。少帝看在眼里,慢慢握紧了双拳 。 每次视朝总会有些高低起伏,之前的往往都是小 事,到了*后才见骇浪。果然殿下掌管教化的司徒起 身:“武陵郡谋逆一案,现已将左将*严光、赵王源 珩、广邑公主及驸马都尉上官明月父子四人等,悉数 押解御城……” 少帝终于抬起头来:“当初大司马曾回禀朕,武 陵郡反案中,都尉府只有上官明月和上官鋆父子两人 参与其中。这次押解进京的,怎么多了另外两位上官 家子弟,一共成了四人?” 掌邦政的大司马忙出列应答:“启奏陛下,臣将 案子移交廷尉审办前,确是如此。” 少帝年幼时和上官家四公子上官照交好,这是人 人皆知的。司徒看了丞相一眼,复向上拱手:“谋反 一案非同小可,将他父子四人全数押解,也是为了便 于审讯。” 少帝怅然,转头问丞相:“依相父之见呢?” 丞相直身正座,掖着笏板道:“父子是否同罪, 还需严加审问。不参与,不见得不知情。如此滔天大 罪,知情不报,等同谋反。陛下仁慈,臣等都知道, 但此案一旦处置不当,便会动摇社稷根本,还请陛下 少安毋躁,且待会审过后,一切自然见分晓。” 所以人还是扣押了,还是要过审,就算少帝打算 徇私,也没人能给这个面子。大胤的朝堂上,皇帝的 话可以不遵,这十年来如家常便饭一样,习惯了就好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