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黑龙江科技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31.80
折扣购买: 你的口才价值百万
ISBN: 9787538853704
这样,说话要看对象,就成了口语交际中必然而又重要的要求了。如 果忽略了或无视这一要求,就必然会给交际带来不好的影响,甚至还会使 交际无法正常进行。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多方面的,就口语表达和接受而言,最大的现实 差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而口语交际中的“不看对象”,也主要表现为 对以下一些方面的“不注意”: 1.不注意年龄差异 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小孩之间的吵架常常是由于互相诋毀导致的。 “阿军,你为什么又跟小亮打架呢?”妈妈问道。 “谁叫他骂我是个秃子!”阿军愤愤地说。 “你长得真像个包子!”一个小男孩对旁边的女孩说。 女孩马上反驳道:“你以为你长得美呀,哼,芦柴棒一根!” 年龄的不同,会导致听话者对话题反感的程度不同。像小孩,你就不 能指责他;而对于老人,最忌讳提及“死”字。例如,几位年轻工人去看 望一位退休多年的老师傅—— “您老身体真硬朗,今年高寿?” “79,快80了。” “好呵,人生七十古来稀,厂里数您最长寿吧?” “哪里,老宋才是冠军,他活了85岁。可是年岁不饶人,他前不久去 世了。” “唷,这回该轮到你了!” 老师傅一听这话,脸色陡然变了。 不要把听话者一视同仁,你不仅要考虑他(她)的性別,还要考虑他(她 )的年龄。 2.不注意语言差异 世界上有许多种语言,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大部分人只能掌握和运 用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对这些人,你要是对他们讲外语可就是对牛弹琴 了。即使是本国或本民族语言,还存着方言不同的问题。如汉语,使用它 的人遍布全国各地,但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方言,这给口语交际带来了极 大不便。同样的话,在不同的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意思,所以说,交谈时 要注意对象在语言上的差异。 有些人不注意这一点,在不同地域的人面前也用方言,结果闹出笑话 ,有时候甚至会产生不良后果。 有这样一个笑话,说是有个广州人到北京去排队买东西,他对站在最 后的一位女青年说:“同志,你最美(尾)吧?”中国女子不像某些西方女 子那样喜欢人家公开夸她漂亮,特别不喜欢素不相识的异性同她搭讪或夸 她漂亮,结果,那个女青年白了他一眼。那个广州男子见她不出声,就顺 口又说一句:“我爱(挨)你站着!”这一下可把那个女青年惹火了,劈头 盖脑就骂:“你这个人咋的?想耍流氓吗!大白天的,又不认识你,什么 ‘美’呀!‘爱’呀!想到派出所去是不是……”那个广州人挨了一顿骂 ,有口说不清。后来,一位到过广州的女同志才给那个女青年解释清楚了 。原来那个广州人说的是:“同志,你排的是最后一个吧?”他把“最后 ”说成“最尾”,“尾”字和“美”字,广州人用普通话表达不容易分得 清;同样,“挨”和“爱”字也容易混淆。我们国家疆土辽阔,文字同而 言语异,南人不习北语,北人不懂南话,这不仅影响了社会交际,而且每 每闹些误会,令人啼笑皆非。上述故事正反映了这种现实。 可见,进行口语交际时,如果不注意交际对象在语言上的差异,是会 妨碍交际的。 3.不注意文化层次差异 一位大学毕业生分到一家厂子工作,起初感觉不错,但没过几个月, 发现车间主任对他越来越冷淡了。他很迷惑。后经一位好心师傅指点,他 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在学校呆惯了,说话爱用些术语,像什么“最优化方 案”、“程序化”、“目标管理”等。而车间主任只上过技校,最烦别人 在他面前咬文嚼字、卖弄学识。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当你与不同层次的听话者说话时,你就必须用 他所具有的文化水平说话。一般来说,文化层次越高,越喜欢用一些典雅 的言辞。例如,“拉屎撒尿”说成“上厕所”、“去洗手间”等。 4.不注意风俗习惯的差异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域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交谈 对象,可能会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如果不注意交谈对象的风俗习惯,也可 能造成失误,影响交际。 不久前,一位美国生意人来到一家公司洽谈生意,生意商刚走下小车 ,公司经理迎了上去,一句生硬的英语脱口而出:“you had breakfast yet?”(您吃过早饭了吗?) 经理这一问,可把生意人间懵了,他看了看周围的人,又拿出表看时 间,很是莫名其妙。他问身边陪同的翻译人员:“这家公司的先生没有邀 请我吃饭呀!现在都10点钟了,还没吃早饭吗?”这位翻译员突然省悟过 来,连忙解释,才避免了一场误会。 在西方国家,如果你问对方吃过饭没有,他们会以为你想邀请对方就 餐或吃点东西。假如对方回答“还没有吃过”,你又不发出邀请,对方则 会认为你耍弄他们。前面经理的“您吃过早饭了吗”本来是一句典型的中 国客套话,可是外商理解不了,险些造成误会。 此例告诉我们,说话要注意区分对象,注意交际中的习俗,即使客套 话也不例外。 总之,说话一定要考虑对方的风俗习惯,千万别说些有违对方风俗习 惯的话。(P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