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散文(粽子里的乡愁名家散文典藏)

琦君散文(粽子里的乡愁名家散文典藏)
作者: 琦君
出版社: 浙江文艺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16.70
折扣购买: 琦君散文(粽子里的乡愁名家散文典藏)
ISBN: 9787533941321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县人,20世纪最优秀的中国文学家之一。早年投身行伍,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是白话文革命的重要践行者和代表作家。主要著作有:小说《边城》《长河》《龙朱》《虎雏》《月下小景》等,散文《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20世纪50年代后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物研究,晚年编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中国文物研究史上的一项空白。   沈从文凭一颗诚心,一支笔,用最干净的文字塑造了纯美的湘西世界。他的作品,满是自然的美丽和人性的纯粹。在充满焦虑甚至苦难的现实中,他笔下的世界,给我们的心灵开辟了一方净土。

内容简介

我家前门深藏在一条长长的幽径里,后门临着大 路,所以迎灯队 是从后门经过的。我连晚饭都没心吃,老早就站在矮 墙头上等。远远 看见灯笼火把像一条火蛇似的从稻田中游来,我就合 掌朝着那方向 拜。队伍渐渐近了,高大的开路先锋摇晃着双臂过去 后,就是乐队、 香案、马盗。菩萨的銮驾在最后,晴天就坐明銮,可 让大家一睹风采。 马盗是七匹马为一队,村里的青少年画了脸谱,穿了 短打武生的装 束,威风凛凛地骑在马上,左顾右盼,好不令人羡慕 。马盗有时一队, 有时两队,愈多表示地方上愈富足,也有点和其他村 庄比赛的意思。 当时有瞿溪、郭溪、云溪三个紧邻的村庄,“三条溪 ”的迎灯盛会比赛 是有名的。 迎灯队一过去,我和小朋友们马上就赶到上殿去 看戏。这时前面 的三出已演过,开始上正本了。阿标叔说:“内行人 看正本,外行人老 早坐着等。”三出也好,正本也好,我都不懂,我赶 的是“‘爽’得爆裂开 来”的热闹。 初八是下殿佛迎到上殿来回拜,看前面三出戏。 所以我又老早赶 到庙里,看菩萨兄弟行见面礼。他们相对一鞠躬,相 对坐在大殿上,春 风满面的样子。崭新的头盔,崭新的蟒袍,金光闪闪 ,好不威风。我被 阿荣伯扶着站在长凳上,一会儿望戏台上演的戏,一 会儿望两位菩萨 兄弟,脖子都摇酸了。三出戏演完,下殿佛銮驾起身 告别,上殿佛送到 大门口,鞭炮震天价响起。大家都说:“菩萨好灵啊 ,百子炮蹦落在他 膝盖上,蟒袍都不会烧起来。”我们一群孩子都紧紧 跟在上殿佛銮驾 边上。我的手偷偷地摸摸他的蟒袍,也摸摸他放在椅 靠上的手,再抬 头看看他的慈眉善目。想起老师曾教我临颜真卿的字 ,忽然觉得菩萨 原来就是人变的,好像很接近似的。 下殿佛回銮以后,高潮已过,我就没心思再看戏 了。阿荣伯一向 最爱看有情有义、有头有尾的正本戏。如果外公已经 来我家,这个时 候,他就会来接我回去。他起先总喜欢在家里跟阿标 叔下棋,讲《三国 演义》,所以我又想回家听他们讲。 最最盛大的迎灯庙戏已经结束,只剩下十五元宵 节最后一个热 闹场面了。十五一过,我又得关回屋子里读书了。于 是我反倒希望灯 节慢点到,越慢越好。 灯节还是转眼就到了。长工们忙着打扫前院,准 备祭品迎龙。大 龙要在我们家大院子里滚。所有的孩子们都会提着各 种各样的灯来 看热闹。我嚷着要从城里买来的漂亮灯,跟小朋友们 比一比。母亲说: “家里前前后后全是灯,还不够多的?”她就是舍不 得花钱买。阿标叔 又戴起老花眼镜,给我糊一盏在地上慢慢爬,不像兔 子也不像狗的, 不知什么灯。四只脚是用洋线团木心子做的。红纸不 透明,哪有城里 那种五光十色透明玻璃纸的灯好看呢?外公老是吹自 己会糊各种各 样的灯——关刀灯、轮船灯、莲花灯……可是事实上 ,他只会给我糊 直统统的鼓子灯。他说年轻时行,现在手发抖,糊不 起来了。我做出很 喜欢的样子说鼓子灯最好,不小心烧个大窟窿,马上 可以再用红纸补 上。外公笑呵呵地说:“鼓子笔直通到底,表示正直 ,无忧无虑。”外公 对什么东西都会说出一番道理来。 十五晚上,前院早已摆好祭桌,几丈长的百子炮 高高挑起,人潮 一波一波地涌来。我把鼓子灯挂在树上,在人丛里挤 来挤去找小朋友 玩。可是一听锣鼓响起,鞭炮齐鸣,我又躲到大人身 后面,从人缝里看 大龙。大龙昂着头,瞪着一双大眼睛,张牙舞爪地来 了。我有点害怕。 主祭者念完一段词儿,锣鼓又响起,大龙就开始滚舞 了。每个舞龙者 手举一段龙身,穿花似的美妙滚舞。他们平时都是普 普通通的农夫, 但这时都变成了龙的一部分。那样神奇的契合,看得 我目瞪口呆,心 里总是在盼望着,“再多舞一下,再多舞一下”。可 是还有好几处有祭 典,大龙终于摇头摆尾从大门出去了。人潮也随着散 去,最后的热闹 高潮也告结束了。 我呆呆地站在地上,外公取下鼓子灯递给我,说 :“快回到厨房帮 你妈妈搓汤团,在汤团里许个心愿。” “许个什么心愿呢?”我茫茫然地问。 “你想想看。” “我也不知道。我只想天天像过年这样的热闹, 外公不要回山里 去,爸爸也不要常常出远门。大家都在一起,还有阿 荣伯、阿标叔都要 统统在一起。” 外公笑了一下说:“那容易,只要你用功把书念 好。” “这跟念书有什么关系呢?”我不大明白。 “只要是读书人,无论是男是女,长大后都会有 一番事业,有了事 业,你就可以接了大家相守在一起,不是天天跟过年 一样的热闹吗?” 我还是想不大通。走进厨房,看母亲已经搓好一 大木盘的汤团准 备要下了。我在她耳边轻声地说:“妈妈,代我许个 心愿,随便你怎么 说。”母亲笑笑,没有作声,只把菜油灯芯剔得高高 亮亮的,又在碗橱 抽屉里取出那对红蜡烛,就着菜油灯点着了,套在灶 上的两个烛台 里。“风水烛,一年到头都顺风顺水。”她喃喃地说 。 吃汤团的时候,我问:“妈妈,你刚才许了什么 心愿呢?”母亲笑嘻 嘻地说:“我不用许什么心愿了。一家团团圆圆的, 已经再好没有了。 P7-9 <p>&nbsp;&nbsp; “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橘子红了》原作者琦君的散文精选集</p><p><br/></p><p>琦君的散文和李后主、李清照的词属于同一传统,但她的成就、她的境界都比二李高。我真为中国当代文学感到骄傲。我想,琦君有好多篇散文,是应该传世的。</p><p>——夏志清</p><p><br/></p>

书籍目录

故乡情怀

灯景旧情怀 / 003

春酒 / 011

粽子里的乡愁 / 014

杨梅 / 017

桂花卤·桂花茶 / 022

水是故乡甜 / 026

老钟与我 / 030

春雪·梅花 / 035

千里怀人

父亲 / 045

油鼻子与父亲的旱烟筒 / 056

母亲 / 060

母亲新婚时 / 068

母亲的金手表 / 071

髻 / 075

碎了的水晶盘 / 080

一对金手镯 / 086

启蒙师 / 093

圣诞夜 / 100

一袭青衫 / 111

三十年点滴念师恩 / 123

儿时有味

小玩意 / 143

金盒子 / 149

压岁钱 / 154

吃大菜 / 160

小仙童 / 164

香菇蒂 / 167

忆儿时 / 172

浮生小记

三更有梦书当枕 / 183

读书琐忆 / 199

自己的书房 / 203

我的另一半 / 207

“三如堂”主人 / 212

与我同车 / 218

快乐周末 / 223

儿子的哲学 / 227

浮生小记 / 229

忘我 / 235

按钮人生 / 237

西风消息 / 239

宠物良伴

狗逢知己 / 243

心中爱犬 / 247

猫缘 / 251

雪中小猫 / 255

笨猫风波 / 258

人鼠之间 /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