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美术史

汉字美术史
作者: 陆锡兴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汉字美术史
ISBN: 9787550044548

作者简介

陆锡兴,博士,南昌大学教授。曾担任中国文字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会理事、中国辞书学会理事。从60年代开始从事文字研究和教学工作至今50余年,是中国当代文字学家、古代器物学家、训诂学家。他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广泛,普通文字学、汉字历史、文字训诂、辞书编纂、古代器物、出土文献等研究领域都有突出贡献。在文字研究领域,著有《书法艺术》《汉代简牍草字编》《诗经异文研究》《文字传播史》《汉字的隐秘世界——汉字民俗史》《汉字形体史》等专著;此外,他主编《中国古代器物大词典》,参编《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大词典》,出版论文集《急就集——陆锡兴文字论集》,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文字学论文近七十篇。1991年《汉代简牍草字编》获第四届王力语言学奖,2019年《汉字传播史》获江西省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内容简介

郭沫若说:“东周而后,书史之性质变而为文饰。如钟镈之铭多韵语,以规整之款式镂刻于器表,其字体亦多作波磔而有意求工。”又“中国以文字为艺术品之习尚当自此始”。文字的美术历史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从商代族徽字发展而来的象形篆,说明并非东周才有文字的美化意识。不过在东周以来,装饰性很强的美术字横空出世,标志着汉字美术字进入一个新的开端。“到了春秋末年,特别是在南方的吴、越、蔡、楚诸国,竟出现了与绘画同样的字体,或者在笔划上加些圆点,或者故作波折,或者在应有字划之外附加以鸟形之类以为装饰。”考古发掘证明,鸟虫书大致肇端于春秋中后期,起源于长江中下游,由此扩散到周边地区。以先秦国别而言,见于越、吴、蔡、楚、曾、宋、齐、徐等国;就年代可考而言,以楚王子午鼎(公元前558年)最早,越王不光剑(越王不光即越王翳,前411—前376 年在位)最晚,在先秦流行时间近200年。 鸟虫书之名称很晚才有记载。《说文解字》许慎叙:王莽八体之一,“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北朝王愔《古今文字志目》上卷有“象形篆”一目,仅仅留下名目。宋吕大临的《考古图》卷六“庐江李氏戈”:“金文象形篆,庾肩吾所谓蛟脚旁低,鹄头仰立者也。”又:“胡有铭六字,虫鸟书,黄金文。”黄金文,即错金文字。王莽是西汉末人,依据文献记载,西汉后期才有这个名称。赵诚指出:“这种用鸟形作装饰的文字,最好似乎可以叫做‘鸟形装饰字’,而不宜称之为‘鸟书’,因为鸟形不是作为笔画在用,当然更不宜和许慎所说之‘鸟虫书’混而为一。何况现在所见到的所谓‘鸟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许慎所说的‘鸟虫书’,见于汉代,两者时代也不同。两者是否有传承关系,尚待考证。”因此,先秦之象形书不是后世所说的鸟虫书(为行文方便,本书同时保留鸟虫书叫法)。南朝梁庾元威《论书》:“齐末王融图古今杂体有六十四书,少年崇仿,家藏纸贵。而凤鱼虫鸟是七国时书。”庾元威之“凤鱼虫鸟书”比鸟虫书更加贴切。 现代开创性研究从容庚开始。容氏是金文研究大家,他注意到鸟虫书的重要性,主要从传统的金文数据中收集数据,对文献记载的鸟虫书做了考证、辨伪,划定了鸟虫书的范围,形成了鸟虫书的科学概念,使之成为金文研究的一个分支。容庚先在《燕京学报》上发表了三篇论文 ,这三篇在 20 世纪 60 年代合并为《鸟书考》发表,并做了补充,完成了鸟虫书研究的一个完整的系列。容氏搜集春秋到唐代鸟书 44 种,采集广博考证周详,但“详于罗列现象,疏于综合分析”。 象形书是古文字的一个门类,资料收集与考证始终是主要部分。 1988 年,陈直给容氏学说做了补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不乏精彩的论述:对于鸟虫书的产生和灭绝、地域分布、使用作出了研究。关于起源:“楚与吴越皆川泽地区,鸟兽丛集,故独取鸟形,以为文字之艺术创作。”“在越器中具有代表者,有越王者旨于赐剑、越王州勾矛。吴器中有攻敔王光戈、吴季子之子逞剑。楚器中有楚王酓璋戈、楚王孙渔戈。蔡器中有蔡侯产戈,宋器中有宋公栾戈。据此王侯本身或王子王孙造器,始能施用鸟书作铭,可见为当时王族之特殊艺术文字,一般贵族,尚未见有使用者。” 山西万荣后土庙附近发现错金鸟书戈,张颔考证出错金文为“王子于之用戈”,指出此戈为吴国之器;并考证了吴、晋之间的关系以及山西出土鸟虫书的情况。 刘敦愿是著名的考古学家、美术理论家,他研究了上古象形字与鸟虫书的区别,注意到附饰问题。“商周的象形文字由于去古不远,还带有浓厚的绘画因素,它们之装饰艺术化,是在这个基础上,比较自然地进行的;鸟虫书则不然,春秋战国之际,文字的线型化,符号化已很普遍,绘画的因素基本消失了,而鸟书的出现,繁变的鸟形花纹是人为地从外部附加在文字上面的。……鸟书只是装饰艺术影响文字书写的一种回光返照。” 汉字美术字的历史十分悠久,作为汉字造型艺术和工艺美术字,汉字美术字与常用汉字形体差异很明显,美感是其主要特点。当前学术界对汉字美术字缺乏系统阐述和深入研究,长年将汉字美术字与书法混为一谈,文字学家陆锡兴教授的《汉字美术史》正弥补这一学术空白和厘清两者概念。该书是作者继《汉字传播史》《汉字民俗史》《汉字形体史》的又一力作,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汉字美术字,将散落于各个朝代各个领域的汉字美术字整合于古文字学领域,以此阐释汉字美术字的本质,挖掘看似纷乱的现象背后的内在关系,全面地整理历史事实,探讨汉字美术史的演变规律。该书从商周时期开始,一直研究到现代时期,时间跨度几千年,内容非常丰富,图片上千张,图文相辅相成,解读很透彻。汉字美术字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该书不仅可以发扬汉字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汉字美术字的美感和内涵,亦可以助力于建设现代化,提供实用美术设计的理论支撑,推动汉字设计进入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