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作品系列

四十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作品系列
作者: 莫言
出版社: 上海文艺
原售价: 37.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四十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作品系列
ISBN: 9787532146420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 ?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 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 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 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 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虽然 紧靠着一条通衢大道,但香火冷清,门可罗雀,庙堂里散发着一股陈旧的 灰尘气息。小庙围墙上那个似乎是被人爬出来的豁口上,趴着一个穿绿色 上衣、鬓边簪一朵红花的女人。我只能看到她粉团般的大脸和一只拄下巴 的洁白的手。她手上的戒指在阳光下闪烁着扎眼的光线。这个女人,让我 联想起解放前我们村子里的大地主兰家那片被改成小学校的大瓦房。在许 多传说和许多传说导致的想象中,这样的女人,在夜半三更的时候,经常 会在那片年久失修的瓦房里出入,并且会发出令人心惊肉跳的喊叫。大和 尚端坐在破败不堪的五通神塑像前一个腐烂的蒲团上,神情安详,仿佛一 匹睡梦中的马。他手里捻动着一串紫红色的串珠,身上的袈裟,仿佛是用 雨中淋过的草纸做成,似乎动一动就会变成碎片。大和尚的两扇耳朵上, 落满了苍蝇,但他光溜溜的头皮上和他的油腻腻的脸上却连一只苍蝇也没 有。院子里有一棵庞大的银杏树,树上鸟声一片,鸟声里间或响起猫叫。 那是两只野猫,一公一母,在树洞里睡觉,在树权上捕鸟。一声得意的猫 叫传进小庙,接着是小鸟凄惨的叫声,然后是群鸟惊飞的扑棱声。与其说 我嗅到了血腥的气味,不如说我是想到了血腥的气味;与其说我看到了鸟 羽翻飞、血染树枝的情景,不如说我想到了这个情景。此刻,那只公猫, 用爪子按着流血的猎物,对着另外那只缺了尾巴的母猫献媚。那只母猫因 为缺了尾巴,看上去三分像猫,七分倒像一只肥胖的兔子。我回答完大和 尚的问题,等待着他继续问话,但我的话还没说完他的眼睛就闭上了,以 至于让我感觉到,适才的问话只是我的幻觉,连大和尚在那一瞬间睁开的 眼睛和炯炯有神的目光都是我的幻觉。大和尚眼睛半睁半闭,探出鼻孔约 有一寸的那两撮黑毛,宛如蟋蟀的尾巴微微颤动。我看着大和尚的鼻毛, 想起十几年前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用一把小得可怜的剪刀修剪鼻毛的情景。 老兰是兰氏家族的后人,他的祖上,曾经出过好多个杰出人物。明朝的时 候,出过举人。清朝的时候,出过翰林。民国的时候,出过将军。解放后 出过一群地主分子反革命。不搞阶级斗争后,兰氏所剩不多的后裔,慢慢 地直起腰来,出来一个老兰,兰继祖,当了我们的村长。我小时候多次听 到老兰喟叹:嗨,一代不如一代!我还听到村子里那个识字的老孟头说: 嗨,一蟹不如一蟹。兰家的风水破了。老孟头年轻时在兰家当过牛倌,见 识过兰家当年的排场。他指点着老兰的背影说:你他妈的,连你祖上的一 根眉毛都不如!一根灰挂,宛如初春天气里的杨絮,从昏暗的庙顶,轻飘 飘地落下来,落在了大和尚的光头上。又有一根灰挂,宛如前一根灰挂的 同胞姐妹,还是那样,像春天里杨树的花絮,散发着淡淡的岁月的气息, 隐含着调情的意思,轻飘飘地落下来,落在大和尚的光头上。那上边,有 十二个明亮的戒疤,排列有序,使他的脑袋,显得分外庄严。这可是真和 尚的光荣标志,为了有朝一日我的头上也有这样十二个戒疤,大和尚,请 听我继续诉说—— 我家高大的瓦房里阴冷潮湿,墙壁上结了一层美丽的霜花,就连我在 睡眠中呼到被头上的气流也凝结成一层细盐般的白霜。房子立冬那天刚刚 盖好,抹墙的灰泥尚没干透我们就搬了进来。母亲起床后,我把脑袋缩进 被窝,躲避着刀子般的阴冷。自从父亲跟随着野骡子逃跑之后,母亲发奋 图强,艰苦创业,五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积累了财富,建成了 全村最高大最壮观的五间大瓦房。提起我的母亲,村子里人人佩服,大家 都夸她是好样的,在夸奖我母亲的同时,人们总是忘不了批评我的父亲。 父亲在我五岁时,与村子里臭名昭著的女人野骡子结伴私奔,逃到了不知 什么地方。——处处都是善因缘。大和尚梦呓般的嘟哝,表明了他虽然闭 着眼睛,但却在认真地倾听我的诉说。那个穿绿衣簪红花的女人依然趴在 围墙的豁口上。她吸引着我的目光,但我不知道她是否知道她吸引了我的 目光。那只健壮的野猫,叼着一只翠绿的小鸟,从庙门前路过,好像捕获 了大虫的猎户扛着猎物游街示众。路过庙门时它停顿了一下,歪着头往里 瞧了一眼;它脸上的神情,很像一个好奇的小学生—— 五年过去了,真实的音信一点也没有,但关于父亲和野骡子的谣言, 却像那个小火车站上的运货慢车每隔一段时间卸下来的肉牛,在那些黄眼 珠的牛贩子轰赶下慢吞吞地进入我们的村庄。肉牛被牛贩子卖给村子里的 屠户杀死——我们村是个屠宰专业村——谣言却在村子里传来传去,好像 一群飞来飞去的灰鸟。有的谣言说父亲带着野骡子在东北大森林里用白桦 木建了一座小屋,屋子里垒了一个大炉子,松木劈柴在炉子里熊熊燃烧, 小木屋的房顶上覆盖着白雪,墙壁上挂着成串的红辣椒,房檐下悬着晶莹 的冰凌。他们白天打猎挖参,晚上在炉子上煮狍子肉。在我的想象中,父 亲的脸和野骡子的脸被炉火映得红彤彤的,好像抹了一层红颜色。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