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西人民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10.10
折扣购买: 李清照传
ISBN: 9787210130734
王海侠,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华商报签约作者。毕业于西北大学,多年来潜心研究哲学、美学及古代文学,擅长描摹人物的内心世界,文笔细腻,语言优美,文章常见于《延安文学》《读者》(校园版)及《人民日报》(海外版)等。著有《在美唐诗里邂逅美的爱情》《一梦归去向天堂》等。
清可照天百脉泉——降 生明水 人的诞生,如种子落入 泥土,日后会成就怎样的 人生,无法预知。希望来 源于未知,因而新生总让 人欣喜,比如春天,比如 婴孩。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 )的一个春日,一位名叫 李格非的中年男子,此刻 正感受着初为人父的喜悦 ——女儿降生了。响亮的 啼哭声宣告着她的降生, 这个粉雕玉琢的小生命, 需要一个行走世间的符号 。 取个什么名字好呢?李 格非凝神沉思,忽然灵机 一动:家乡地处泉城济南 ,这个位于章丘的明水小 镇,更是河湖如星子散落 ,家近旁的百脉泉,泉水 清澈无比,急流处灵动活 泼,缓流时泉面沉静,倒 映着天光云影,清可照天 。对了,就叫“清照”! 经历过几十载人生风雨 的李格非,深知人生不易 ,因而希望女儿既能如百 脉泉般清灵,又能有开阔 的心胸。当人境逼仄时, 心境要与天地相接。清可 照天的灵泉,不正是与天 地相接吗? 其时,远离朝堂的司马 光完成了《资治通鉴》, 进献神宗。因“乌台诗案”被 贬黄州的苏轼,改任汝州 ,途中拜访了已隐退的王 安石,后又和秦观同游, 写下了《题西林壁》《石 钟山记》等诗文名篇。 李格非怎么也想不到,“李 清照”这三个字,多年以后 会和司马光、王安石、苏 轼等如雷贯耳的名字并列 于史册,并且还多了很多 标签,如“千古才女”“一代 词宗”“词国皇后”“藕神”…… 他更不会知道,在他想象 力无法达到的宇宙中,水 星上众多环形山的名字中 ,有一座以“李清照”来命名 ,这是世界天文学家的决 定。 李清照何以享有如此盛 誉?答案或许就存在于她 的诗酒相依、悲欣交集的 人生轨迹之中,存在于她 如泉湖般清净又深邃的心 灵世界之中,存在于她一 首首犹如神来之笔的绝妙 诗词之中。 古代封建社会,大多重 男轻女,女儿家的名字也 多取得随意且带娇弱之气 ,而李格非为女儿取名字 如此用心,由此可见他并 不是一位从于流俗的人。 据说李格非的父亲早年间 是一位太守,为官清正廉 洁,曾在明水任职,因喜 欢这里的山水风物,后便 举家迁居此地。 李格非在这样清明的环 境中长大,饱读诗书,诗 词歌赋样样精通,且对儒 家经典颇有研究。家境虽 清苦,但李格非努力上进 ,于宋神宗熙宁年间考中 进士。因文笔绝佳,有人 认为他可与司马迁相提并 论。李清照曾自述“父祖出 自韩公门下”,韩公即北宋 著名的政治家、文人韩琦 。 李清照出生时,李格非 正在郓州任教授,这个职 位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实 际上很清苦。不过对于李 格非这样一个不汲汲于名 利富贵的人来说,他并不 感到委屈,只是尽职尽责 ,做个一心为民的好官。 据说连当时的郡守都同情 李格非俸禄太少,建议他 兼任官职,以便多挣些钱 来养家糊口,但刚正耿直 的李格非断然不肯。 李格非喜爱陶渊明和苏 轼的文字,推崇以诚为文 、自然真实,这样的人, 品性自然宽厚温良。像这 样才学、人品俱佳的青年 ,到了结婚的年龄,当然 是很受欢迎的择偶对象, 是很多女子心中的白马王 子。不知道李格非与其中 一位是否有过隐约浪漫的 爱情,但可以肯定的是, 他得到了理想中的婚姻。 在那个还不能自由恋爱 的时代,很多女子的终身 大事都要依靠父母做主。 在朝为官的父亲,往往会 在自己认识的子弟辈中特 别留意那些有才学、有能 力、人品和性格都好的年 轻人,作为未来乘龙快婿 的备选。李格非无疑是幸 运的,看中他的是北宋历 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 ——王珪。 王珪为宋仁宗庆历年间 进士,历英宗、神宗、哲 宗三朝为官,曾任翰林院 学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 侍郎等职,身居宰辅高职 长达十六年,欧阳修说他 是“真学士”,《四库全书》 盛赞他“文章博赡瑰丽,自 成一家”。生在这样的家庭 ,王珪的女儿自然是在书 香的浸润中长大。她与李 格非的结合,也算美满姻 缘,如今他俩女儿的降生 ,又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更 多欢乐。 因为李格非和妻子都读 过书,眼界开阔,两个人 又都品性温良,所以重男 轻女的观念在这个家庭里 显得很淡。夫妻俩珍爱着 这个孩子,看着她像一株 刚出土的嫩芽,一天天茁 壮成长起来,心里满是欣 喜和感恩。 P2-4
1.“自是花中流”,她是一位硬核全能文艺才女。才华与实力兼具,柔情与刚强并济;身处闺阁之中,胸怀家国大事;吟柔美的词,作豪放的诗。真实记录女中豪杰李清照的精彩一生。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这些从课本选文里接触到的李清照,只让我们了解到这位千古奇女子的某一个片段。本书淋漓展现李清照人生的五个重要阶段——少女时期、婚后初期、国破家亡、漂泊再婚、后时光,每一段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3.生活,不止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琴棋书画诗酒花。本书收录李清照45篇经典词作,一边品读她的人生,一边欣赏她的作品,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4.柔婉中有风骨,感性中有理性,这是李清照的风格,也是本书的基调。虽然可考的史料不多,但总在努力做到客观、真实地还原李清照的传奇一生。 5.文笔优美,感情真挚,娓娓道来。作者不仅记录李清照,还在尝试与她对话。 6.环保油墨印刷,健康安全,放心触摸及阅读。
书籍目录
卷一 青梅季——从出生到结婚
清可照天百脉泉——降生明水 002
翰墨飘香润幼芽——初到有竹堂 008
李家有女初长成——及笄之礼 013
常记溪亭日暮——移居东京 019
才力华赡名难掩——两首和诗 025
月移花影约重来——相恋 031
造化可能偏有意——完婚 037
卷二 琴瑟鸣——婚后相对平稳的岁月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新婚的甜蜜 044
未必明朝风不起——李格非获罪 050
云中谁寄锦书来——被迫离京回乡 056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重返东京 061
卷三 风雷动——国难家愁,生离死别
等闲平地起波澜——赵家遇难 068
相从曾赋赏花诗——偕隐青州 074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明诚重返仕途 080
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从莱州到淄州 086
江山动,烟雨摇——北宋王朝覆灭 092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南渡江宁 097
仲宣怀远更凄凉——江宁兵变,明诚弃逃 103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乌江怀古 109
明月照天涯——池阳之别 113
梅心惊破——明诚故去 119
卷四 叹零落——辗转流离,再婚、离婚
故应难看梅花——追献文物之路 126
春残何事苦思乡——暂居临安 132
梅落泥淖——再婚遇人不淑 138
自是花中流——离异系狱 144
卷五 归去来——寄居江南,孤独终老
卧看残月上窗纱——孤身养病,寄情金石 150
江山留与后人愁——打马金华 158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重返临安 164
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寻找传人 171
寻寻觅觅向何处——作别人间 177
试读内容
清可照天百脉泉——降生明水
人的诞生,如种子落入泥土,日后会成就怎样的人生,无法预知。希望来源于未知,因而新生总让人欣喜,比如春天,比如婴孩。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的一个春日,一位名叫李格非的中年男子,此刻正感受着初为人父的喜悦——女儿降生了。响亮的啼哭声宣告着她的降生,这个粉雕玉琢的小生命,需要一个行走世间的符号。
取个什么名字好呢?李格非凝神沉思,忽然灵机一动:家乡地处泉城济南,这个位于章丘的明水小镇,更是河湖如星子散落,家近旁的百脉泉,泉水清澈无比,急流处灵动活泼,缓流时泉面沉静,倒映着天光云影,清可照天。对了,就叫“清照”!
经历过几十载人生风雨的李格非,深知人生不易,因而希望女儿既能如百脉泉般清灵,又能有开阔的心胸。当人境逼仄时,心境要与天地相接。清可照天的灵泉,不正是与天地相接吗?
其时,远离朝堂的司马光完成了《资治通鉴》,进献神宗。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苏轼,改任汝州,途中拜访了已隐退的王安石,后又和秦观同游,写下了《题西林壁》《石钟山记》等诗文名篇。
李格非怎么也想不到,“李清照”这三个字,多年以后会和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如雷贯耳的名字并列于史册,并且还多了很多标签,如“千古才女”“一代词宗”“词国皇后”“藕神”……他更不会知道,在他想象力无法达到的宇宙中,水星上众多环形山的名字中,有一座以“李清照”来命名,这是世界天文学家的决定。
李清照何以享有如此盛誉?答案或许就存在于她的诗酒相依、悲欣交集的人生轨迹之中,存在于她如泉湖般清净又深邃的心灵世界之中,存在于她一首首犹如神来之笔的绝妙诗词之中。
古代封建社会,大多重男轻女,女儿家的名字也多取得随意且带娇弱之气,而李格非为女儿取名字如此用心,由此可见他并不是一位从于流俗的人。据说李格非的父亲早年间是一位太守,为官清正廉洁,曾在明水任职,因喜欢这里的山水风物,后便举家迁居此地。
李格非在这样清明的环境中长大,饱读诗书,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且对儒家经典颇有研究。家境虽清苦,但李格非努力上进,于宋神宗熙宁年间考中进士。因文笔绝 佳,有人认为他可与司马迁相提并论。李清照曾自述“父祖出自韩公门下”,韩公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人韩琦。
李清照出生时,李格非正在郓州任教授,这个职位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上很清苦。不过对于李格非这样一个不汲汲于名利富贵的人来说,他并不感到委屈,只是尽职尽责,做个一心为民的好官。据说连当时的郡守都同情李格非俸禄太少,建议他兼任官职,以便多挣些钱来养家糊口,但刚正耿直的李格非断然不肯。
李格非喜爱陶渊明和苏轼的文字,推崇以诚为文、自然真实,这样的人,品性自然宽厚温良。像这样才学、人品俱佳的青年,到了结婚的年龄,当然是很受欢迎的择偶对象,是很多女子心中的白马王子。不知道李格非与其中一位是否有过隐约唯美的爱情,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得到了理想中的婚姻。
在那个还不能自由恋爱的时代,很多女子的终身大事都要依靠父母做主。在朝为官的父亲,往往会在自己认识的子弟辈中特别留意那些有才学、有能力、人品和性格都好的年轻人,作为未来乘龙快婿的备选。李格非无疑是幸运的,看中他的是北宋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王珪。
王珪为宋仁宗庆历年间进士,历英宗、神宗、哲宗三朝为官,曾任翰林院学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等职,身居宰辅高职长达十六年,欧阳修说他是“真学士”,《四库全书》盛赞他“文章博赡瑰丽,自成一家”。生在这样的家庭,王珪的女儿自然是在书香的浸润中长大。她与李格非的结合,也算美满姻缘,如今他俩女儿的降生,又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更多欢乐。
因为李格非和妻子都读过书,眼界开阔,两个人又都品性温良,所以重男轻女的观念在这个家庭里显得很淡。夫妻俩珍爱着这个孩子,看着她像一株刚出土的嫩芽,一天天茁壮成长起来,心里满是欣喜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