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文文学回忆录(精)

王跃文文学回忆录(精)
作者: 王跃文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30
折扣购买: 王跃文文学回忆录(精)
ISBN: 9787218118536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我命里注定写小说 问:你的中篇小说《秋风庭院》刚发表就引起文 坛关注,后来还获了《小说选刊》组织的全国性文学 奖。我就是读了这部中篇小说开始关注你的。当时全 国中短篇小说奖停办了,而鲁迅文学奖尚未创立。所 以,这篇小说获奖的意义并不亚于鲁迅文学奖。你能 谈谈这篇小说吗? 答:不能这么看,毕竟它获的不是鲁迅文学奖。 事隔十八年之后,我因中篇小说《漫水》才获得鲁迅 文学奖。 《秋风庭院》写的是所谓“官场人生”,即官场 中人的特殊生存方式与生存处境。主人公地委书记陶 凡是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官声不错。 他想在官场独善其身,可他一旦从权力位置上退下, 才蓦然发现自己早已失去了独善其身的能力和条件。 这不仅仅是因为外在条件的缺乏,*由于漫长的官场 生涯,不知不觉间将他作为正常人的“人性”慢慢侵 蚀,慢慢淘空,剩下的只有“官性”。一旦他作为“ 官”的身份不复存在,他已是一具“空心人”了。即 使有一方故土可以让陶凡游子回乡,他也不可能有那 种归隐后的宁静和满足。 这是我们中国当代许多官员退下来后都面临的问 题。我们或许会问,为什么中国封建时代许多官员致 仕之后,却能够安然归隐田园,重新拾回被官宦生涯 中断的田园生涯呢?我想这是社会形态变化使然。清 代规定,不论京官、外官,休致之后必须在五个月之 内回原籍,不得在京城或外地任所定居。当代中国* 大的特征是活生生扯断了以前农业社会中人与自然、 人与传统的血肉联系。乡愁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心目 中,并不仅仅是故乡这一意义,*是人性内在的一种 田园回归,自然回归。而现在,人们已经无家可归, 也找不到归家之路了。这种“官性”对“人性”的暗 中淘空与置换,现代社会对人们故乡之路的剥夺,是 我这篇小说里*悲凉的东西,也是官场人生里*可悲 悯的东西。 实际上,我的这种悲悯不仅施于像陶凡这样的所 谓的“好官”身上,*施于投身于官场生涯的每个人 。应该说,我的很多小说都是一曲官场的“人性悲歌 ”,这也是我认为自己的小说相对于其他人的官场题 材小说所具有的独特之处。 孟繁华先生对我的小说有过这样的评价:“王跃 文的小说不同,在世俗欲望日渐膨胀并在官场过之不 及的现实生活中,在权力争夺与情欲宣泄高潮迭起的 丑恶出演中,在卑微沮丧踌躇满志惴惴不安小心谨慎 颐指气使的官场众生相中,作家不是一个冷眼旁观或 兴致盎然的看客,也不是一个投其所好献媚市场的无 聊写手。在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写作中,既有对官场权 力斗争的无情揭示与批判,也有对人性异化的深切悲 悯与同情;调侃中深怀忧患,议论处多有悲凉。”我 觉得,“悲凉”这两个字可能*接近我这类作品的底 色。创作《秋风庭院》之后,我在六年问发表了另外 五个同这篇小说故事关联的中篇小说,结在一起就是 后来出版的长篇小说《朝夕之间》o 问:通常读者会注意你《国画》等长篇小说,你 的中短篇小说的分量其实也很重的。短篇小说《桂爷 》的主人公桂爷是一个为村民服务了几十年的老** ,新**大发接任后一直想把他弄成吃五保的,因为 他无儿无女。可是吃五保有指标,村里只有死了老五 保户四喜,桂爷才能顶上。这样就产生了戏谑和扭曲 。桂爷原本不想吃五保,但想着吃五保能减轻大发的 负担,便同意大发替他去办个指标。可四喜总是不死 ,还经常气桂爷。后来,大发没办法只好造了一个假 的红本本,准备自己出钱供应桂爷吃五保。但是他去 送红本本时,发现桂爷已悬梁自尽了。小说戛然而止 。这篇小说手法有些夸张和讽刺,具有很强的寓言特 质。作品很短,却令人震撼。 答:这个短篇小说的寓言特质确实很鲜明。我试 图用低调冷峻而又略带微讽的笔触,叙写出当下农村 日常生活景况中某些荒诞和黑色幽默。桂爷曾经是一 个精神上的强者,他的精神支柱的*低底线是“不求 人”“不拖累人”。但是,置身于生存的沉重压力之 下,置身于当下农村种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现实环境中 ,*终他只能为了他的精神尊严,放弃自己的生命。 桂爷的遭遇看起来是极不合理无比荒谬的,然而这又 是当下农村中的一种真实处境。这个小说的故事框架 并不是**虚构的,几乎是某个时期中国农村现实的 再现。现实的荒诞无处不在。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