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认知科学:从延展心智到具身现象学

新认知科学:从延展心智到具身现象学
作者: [美] 马克·罗兰兹(Mark Rowlands)
出版社: 机械工业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6.50
折扣购买: 新认知科学:从延展心智到具身现象学
ISBN: 9787111739715

作者简介

马克·罗兰兹(Mark Rowlands) 当代知名心灵哲学家,迈阿密大学哲学教授,著有《寓体于心》(The Body in Mind: Understanding Cognitive Processes)、《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 Representation in Action)、《哲学家与狼》(The Philosopher and the Wolf)等作品。

内容简介

在认知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足百年的历史中,其根基始终是这样一个共识:不论我们关注的心理过程——知觉、记忆、思维、推理,诸如此类——具有哪些特性,它们都发生在脑内。这些心理过程要么“等同于”大脑活动,要么由大脑活动“排他”地实现:心理过程——特别是认知过程——是由大脑“硬件”运行的抽象“程序”。根据上述“心智的计算机类比”,认知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1)辨识这些程序(算法层,对应认知心理学)、(2)探索大脑运行这些程序的具体方式(计算层,对应认知神经科学),以及(3)创造能运行类似程序的人工制品(实现层,对应人工智能)。 但在哲学家马克·罗兰兹看来,这种经典的认知科学及其背后的笛卡尔心智观与中世纪的“地心说”一样,纵然看似直观,实则大谬不然:任何以大脑为中心的,或强调心智由神经过程“排他实现”的心智观都是笛卡尔式的:无异于主张大脑中有个叫“自我”的小人儿在一块叫“心智”的幕布上观看意象的投影,或松果腺会分泌某种非物质性的“精神”以扮演肢体的傀儡师。作为对比,罗兰兹探讨了所谓的“4E认知观”,即(1)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2)嵌入认知(embedded cognition)、(3)生成认知(enactive cognition)以及(4)延展认知(extended cognition),但并不认为它们足以扮演“新认知科学”的基本假设:尽管表面上,4E认知观的各个分支都反对“笛卡尔认知科学”的核心假设,但若细加追究,就会发现它们反对的方式大相径庭。通过厘清4E认知观的各个分支分别主张些什么、反对些什么,以及哪些分支彼此兼容、哪些则不行,罗兰兹开创性地描绘了他心目中的“非笛卡尔心智观”,为创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新认知科学”夯实了概念根基。 本书难能可贵地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它既面向哲学家和认知科学家,也同样适合大众读者:只要他们想了解所谓“情境认知”“具身认知”“延展心智”(包括一些更加古怪的术语如“生成主义”“载具外部主义”“位置外部主义”“架构主义”,等等)都是什么意思、应如何看待ChatGPT、Claude和Sora等生成式大模型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以及如何摆正自身与那些未来注定要大放异彩的人造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