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六记/三联精选

平生六记/三联精选
作者: 曾彦修|责编:崔萌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1.50
折扣购买: 平生六记/三联精选
ISBN: 9787108067913

作者简介

曾彦修(1919—2015),四川宜宾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3月调中央宣传部。1949年南下,参与创办《南方日报》,任首任总编辑。1954年5月调北京,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1957年划“右派”。1959年摘帽。1960年到1978年在上海辞海编辑所做编务工作。1978年夏调京。后任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等。1983年申请退休。著有《严秀杂文选》《审干杂谈》《牵牛花蔓》《一盏明灯与五十万座地堡》《半杯水集》《京沪竹枝词》《天堂往事略》《微觉此生未整人》等。

内容简介

一 土改记异 概况 1952年大概是2月中旬,我在广东工作的时候,由于 土地改革的命令急如星火,虽然在此地还相当不具备土地 改革的条件,主要是领导土地改革的一个条件,即领导土 改的庞大的干部队伍还不存在的缘故,大家都不知道什么 叫“土地改革”的时候,上面急如星火的道道命令下来, 即刻就要全面土改。我被命令带领一支庞大的土改队伍, 开赴当时属于广东肇庆地区的一个山区穷县云浮县(依当 时的情况看来,似乎像个极穷县)去做全面的土地改革, 这算先行县。这个队伍大概二三百人,是以广东省的文化 干部队伍为主,其次是华南革大的一批工作人员,再次, 是一批岭南大学(原属教会大学,但成绩相当有名)的毕 业而未分配工作的学生。总人数恐有二三百名。我当时是 一个南下干部,虽然1947—1948年在山西、河北、山东参 加过三个省一年半的土改,心里还是很慌;其余的人均未 参加过土改,我觉得这次下去难办得很。但所幸临时增派 华南革大的一个部主任老王同志,一个北方的老根据地的 干部。我自知经验不能同他比,靠他了。幸运的是,云浮 县委赵书记是南下干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间,有在 山东与东北的地方工作与土地改革的长期经验。因此,事 情就好办多了。而且,我看得出来,赵书记是主张求稳, 反对大乱特乱,反对反复翻烧饼(东北叫“煮夹生饭”) 的。因此,从根本上我们三人就有共同语言了。 我们这个队伍中,有些大名人,如画家关山月,作家 陈残云、韩北屏、杜埃等,倒也显得队伍壮大。 从根本上改变冷冷清清的工作方式 当时是必须严格按照中央尤其是武汉中共中央中南 局,特别是(代)第一书记邓子恢的规定办事的,即:土 改工作队进村后,必须绝对地、长时间地“访贫问苦,扎 根串联”,建立或重建阶级队伍之后,才能谈得上进入斗 争,如反霸、斗争地主等阶段;之后是分田阶段;再之后 是建党建政、动员参军等阶段。再之后,又是另派工作队 来搞“复查”等等;一个否定一个,一个说前一个“右 倾”。已形成宪法,半点不能移动。 开始我即不赞成这一套,因为我在山西、河北、山东 进行过土改近一年半,知道怎能照这个模式进行。照此办 理,一场土改前后要拖两三年,工作队动不动就要换三几 次。翻烧饼、煮夹生饭,一次一套,统统反右,从不反 左,不把农村搞得稀烂才怪。但那一套在当时是最高主持 土改的人十分坚持肯定的,因此,我们几百人下村后,也 不得不照此办理:工作组进村后。照样是冷冷清清,找鳏 寡孤独扎根串联,行动偷偷摸摸,怕地主富农“狗腿子” 看见,群众则久久也不知这些工作组是来干什么的。如此 搞了近两个月后,冷冷清清,工作没有什么进展。我感到 如此“访贫问苦,扎根串联”下去,半年之内群众也发动 不起来,我们反而变成是做地下工作了。 如此下去,又要把一村土改,三年完成了。于是,我 在县里同县委赵书记、副领队王某某同志协商,我提出将 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从根本上改变工作方式,大张旗 鼓,大范围接近群众,震慑极少数可能的坏人和土改的反 对者,以减少弱小穷人的怕报复的顾虑。我提出大村的工 作组内,应设一“小公安局长”,他的任务就是一天到晚 上门去找我们怀疑为坏人、“狗腿子”、顽固土改对象的 人谈话,要使他们紧张、心慌,转而老老实实,停止地下 活动。现在是我们每访一家贫下中农,都要回头看看有没 有“狗腿子”跟着。一句话,我们必须变守势为攻势,即 从根本上变被动为主动,变被坏人监视改为我们监视他 们,变秘密工作为公开工作。(P1-3)

这是曾彦修在晚年对自己人生坦诚的回望,曾老的一生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书中涉及到中国现当代史中重要的历史事件,他始终坚信着人的一生不是由文字写成,而是由一个人的终身行动写成的。在这部书,他像探案一般将所谓的结论抽丝剥茧,还事实以本来的面目,只为表达一个微小的愿望:对任何人的生命和声誉,均应该予以无比尊重。

书籍目录

前记  一 土改记异 二 打虎记零 三 镇反记慎 四 肃反记无 五 四清记实 六 反右记幸 附录 一个地下党员被人供出后有无不被捕的可能? 我所知道的胡耀邦为“六十一人案件”平反急如星火 特载 吴江 一本有严肃意义的书

试读内容

在我一生经过的一些大事中,我的原则是:一切按具体情况处理。明知其错的我绝不干。为此要付出多大代价,我无条件地承担就是。世界上很多事情,常常都会有例外的,唯独有一件事情,我以为绝不能有例外,那就是:良心。

本书中的几篇回忆,均为新写。时间虽已过去很久,但一切如在目前,写作十分顺利。其中“四清记实”部分,我以为极其有趣。虽然它的基本内容,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曾以《审干杂谈》之名,在北京群众出版社及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过小册子,但那书名有点像是在号召加强阶级斗争似的,在社会上也无影响。出人意料的是,老大哥吴江同志竟然看了此书,并写了长文予以多方嘉奖,这给了我的激励。于是,一块顽石变成了一片美玉。高山流水,感激无涯。因此,这次我又用心将这些事重新写了一遍,事情由简而繁,看起来可能更有趣一些。“四清”弄了两三年,被“清”者何止千万人,可惜未留下多少真实的记录。一次一位访问者听我讲了一两个此中故事,笑着说,你这怎么有点像侦探案一样。我说,很对,有的地方像福尔摩斯侦探案 ;不仅如此,有的地方还有点像日本的推理小说呢,不过那时还没有推理小说之名。细致推理精神均可运用。

本人一生写的东西,重要的应该就是这篇所谓《审干杂谈》了,因为那是拼着我的生命去证明了那三十个人都是无任何罪行的——而这却是同“四清”的目标根本相反。我又不是用“一风吹”的办法,而全都是凭真凭实据得出的结论——任何神经正常的人都能接受的结论。同样地,在我一生中,在1952 年的“三反”运动、1957 年的“反右”运动中,我做的也全是一模一样的事,今就此三事新写一点儿回忆,列入本书中。人的一生不是由文字写成,而是由一个人的终身行动写成的。一切要由实践检验。像“三反”,至今已过去六十年了。事实证明,我单位别人的“打虎”的事是全错的;我这之后立刻“放虎”并没有错。

另外,我因为在“反右”中出了点名,可能有人以为我准是个能飞檐走壁的江洋大盗。现在,我把这事也简单写出,其实连什么小事也没有。有关“反右”问题的,对我传说很多, 虽均认为我是自动报名的,但与真相仍差很远。因此我从未对任何人说过1957年我划“右派”一字。此事除了人民出版社五人小组等知道外,其余在社会上确无一人知道任何东西。

因此我就一直不说,因为说了也无人相信。现在在2012 年10月出版的戴文葆先生纪念册《光辉曲折的编辑生涯》上,有殷国秀老同志的一篇文章,间接提到了我,而且复查了档案,

我就能讲讲此事了。

我写此书,有一个微小的希望,即:对任何人的生命和声誉,均应该予以无比尊重,这是人与非人的界线,千万不要去做相反的事,或颂扬相反的东西。

作者 2013 年 8 月中旬

媒体评价

这本书里讲的是,作者亲历的真实的历史,贯彻了作者实事求是、无私无畏的处事精神,值得一读。 ——吴道弘 六十年前,我就在彦修同志麾下当小兵。从那时开始,我已深深感到这位老领导敢于坚持真理,绝不退让、动摇。 ——沈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