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金城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31.08
折扣购买: 藏书票之爱(精)
ISBN: 9787802519091
子安,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新闻系,获美国和瑞士的双学位。中国藏书票协会常务理事,第十三届全国小版画藏书票展评委。自2001年在欧洲开始收藏书票,藏品已达数千枚,多次参加国内外藏书票展览大会。作为中国藏书票协会的成员,参与去年北京藏书票大会纪念画册的编译工作。200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和书虫书馆举办了自己的个人收藏展。著有《西方藏书票》等。
美国矿业巨头 票主易文森(Howard Nicholas Eavenson, 1873—1953)1895年毕业于美国费城斯瓦特摩尔学院 (Swarthmore College)地质工程系,因此这枚书 票右下角,有该学院的校徽徽章。书票左侧的锤子斧 头纹章图案,与易文森从事的矿产事业紧密相关。他 曾在匹兹堡拥有工程咨询公司,以及一个在肯塔基哈 兰郡的煤矿开采公司。1931年,哈兰郡当地发生大规 模罢工事件,近4000名工人参与了这次罢工。此后, 劳资双方的流血冲突从未中断。直至今天,哈兰郡仍 为是非之地。书票背景,有一种票主站在哈兰郡山顶 俯瞰绵延群山,以及山谷中他的煤矿的感觉。书票于 1931年由美国黄金时期的五大宗师之一詹姆森(John W. Jameson,1882—1939)设计并雕刻(见左下角画 押)。1931年的大罢工对易文森的生意—定有影响,不 知书票背后是否有其他含义。易文森在1942年撰写了 《美国采矿业的一个多世纪》一书,这是第一本详细 概括美国采矿业界近代发展全过程的重要书作。在 美国采矿业历史中,易文森有一席之地。后人为鼓励 更多青年向他学习,以其名设立了“易文森奖”。 “花神”票主 戴维森(Flora Neil Davidson)女士是位忠实 的书迷,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担 任过多年的图书管理员。从她遗留的资料中可以发 现,她在读书藏书过程中,也会自得其乐地撰写诗 歌、随感、日记,并且将自己关于所读书籍、文章的随 笔,所读书籍清单、摘录簿都细致分类收集,装订成 册。戴维森女士还是位旅行家,其旅行日记记录了她 在所到之处留下的美好回忆。比如,一则日记图文并 茂地记载了1929年她在新英格兰地区的旅行经历。 票面中一本敞开的书,或是戴维森旅行日记中 的一册,左面的照片与右边的感言,是票主特有的细 腻、浪漫情感的体现。一瓶鲜花遮掩后面的文字,暗 示偷看者:此书虽翻开,但因是私人日记,请尊重他人 隐私。日记左边的猫像是一个为主人看管书籍的卫 士。戴维森女士的名字是拉丁语“Flora”,即是希腊 神话中的“花神”,画家詹姆森深得其意,为书票主 人送上了_一瓶鲜花。书女与花神配在一起再好不过! 日记后面的几本书上刻有书名:艺术、旅行、苏格兰 部族、自传、藏书票。这诠释了票主平日里的爱好。 考古学家安德鲁四世 此票票主是美国考古学家安德鲁四世(Edward Wyllys Andrews IV,1916—1971),他是美国乃 至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玛雅文化研究家。安德 鲁1933年曾就读于芝加哥大学,之后转到哈佛大 学,1942年在哈佛获得了博士学位。21岁时就已经 发表了五篇关于玛雅象形文字的论文。二战期间, 安德鲁和许多青年一样参加了海军,战后曾被中 央情报局录用,但几年后又重操旧业做起了考古 研究这个老本行。安德鲁将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 玛雅低地文化的研究上,在他多次的考古挖掘中, 位于现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Yucatan)的遗址 (Dzibilchaltun)挖掘是最有历史价值的,堪称考 古史上的一次奇迹。整个挖掘过程持续了近12年的 时间,出土的大量文物证明了玛雅人在这一地区长 达3000年的居住历史。 P1-5
基本信息
书名:藏书票之爱
作者:子安 著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802519091
定价:39.80
字数:180000
页码:369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00kg
注意: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藏书票一直是读书人的,随着国人读书兴趣的提升以及各种收藏热的兴起,近些年来,藏书票开始在读书圈热闹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更多关于藏书票的专业知识。藏书票发展较晚,藏书票又属于小众范畴内的事物,子安继《西方藏书票》对西方的藏书票进行系统解读之后,撰写《藏书票之爱》一书,集个人之藏品中的精品(尤其是与阅读、与文人、与书籍相关的藏书票),进行个性解读与阐释。书籍目录
本书是子安继《西方藏书票》后的又一藏书票个性解读著作。 本书收录了作者藏品中200枚欧美各国自19世纪末期至现今各阶段的藏书票,在构图和主题等方面都与书有着紧密的联系。票主中有的是文学巨匠,如狄更斯、艾略特,有的是读书社团,如英国读书协会、作家俱乐部等,有的隶属于大学、国家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甚至私人图书馆的藏书票也占据了我收藏的一大部分,欧美知名大学和机构的名字与藏书票有着不解的缘分。 这100篇解读,是作者近些年赏玩西方藏书票的点滴记录,琐碎心得,也有某一阶段对藏书票在外发展过程中所见所闻的些许惆怅,情到深处时不吐不快,整编成集,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