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掌故/中国名城掌故丛书

大连掌故/中国名城掌故丛书
作者: 韩悦行
出版社: 大连
原售价: 31.00
折扣价: 23.25
折扣购买: 大连掌故/中国名城掌故丛书
ISBN: 978755050362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帝国主义血腥统治下的庄河县,发 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杀害爱国知识分子事件,人称“六君子事件”,代表 人物是庄河县中学校长宋良忱。 宋良忱,又名作模,字伯叔,1883年生于庄河大孤山。他在奉天两级 师范学校毕业后,又去金陵师范大学深造,毕业后回家乡执教。1922年春 接任庄河中学校长,实现了他多年矢志投身家乡教育事业的愿望。此时他 风华正茂、精力充沛、治校严谨,提倡“尽责务”三字校训,号召学生不 畏寒窗之苦,努力完成学业,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思想。 他为培养人才,不惜重金到北京、上海等地聘请名牌大学毕业的老师来校 任教,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庄河中学在当时名望极高,宋良忱在庄河 教育界颇有名声,他的治学精神,博得群众的崇敬和欢迎。 宋良忱一向爱乡爱国。1933年年初,爱国人士孙德馨、廖香南因反满 抗日被捕,宋良忱不顾个人安危,只身前往庄河警察署,提出要保释孙、 廖二人,未成,二人被害。“九一八”事变后,日伪当局强令停用商务印 书馆、中华书局出版的教科书,一律改用伪满的教材,但宋良忱校长想方 设法抵制日本的奴化教育,继续使用老教材,为此日伪当局将他调离中学 ,改任庄河教育局局长,最后为使他彻底离开教育界,调任他为庄河电话 局局长。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反满抗日的斗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在北平的东北各界爱国人士杜重远、阎 宝航、高崇民、车向忱等人,在张学良支持下,成立了东北民众救国会。 车向忱受救国会的委托,扮成药房先生,于1931年年底来到安东(今丹东) 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为成立救国会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年救国会又派 原安东林科学校校长李献廷来安东,联络教育界组织抗日救亡活动。 1933年春,安东省教育界“有力同心者”在安东图书馆秘密成立东北 民众救国会安东分会。 1935年年底,安东省教育厅长孙文敷向出席安东省教育厅举办的中学 教师鉴定会议的13名代表,部署各县要立即组织以县教育局长和农会会长 为中心的抗日救国会。当时出席会议的庄河县代表是宋良忱和林贵家。 宋良忱、林贵家回县以后,便积极筹划庄河抗日救国会的各项准备工 作。1936年春,宋良忱召集以教育界为主的有关人士成立庄河抗日救国分 会。这个分会由13个人组成,以宋良忱为会长。 救国会的成员主要由中小学校长、教师和其他各界爱国人士组成,救 国会将中小学教师全部转入该会组织,把每人每年缴纳的教育会费全部转 入救国会会费。建会之初曾号召会员捐款,捐款一部分支援安东分会,另 一部分捐给东边道抗日义勇军。此间抗日将领邓铁梅曾来庄河,同宋良忱 有过接触,救国会送给他一部分捐款。当年6月第二次募捐,教师扣其当月 工资的5%,合计为7000元,工商界会员捐款3000元,宋良忱校长一人捐款 300元,总计10580元。邓铁梅领取3500元,又支援杨靖宇的部队2500元。 1936年年底,东北人民革命军总司令杨靖宇的副官李相山派人潜入桓 仁县城进行活动时被日伪警务机关逮捕,不久,救国会安东分会遭到破坏 ,以孙文敷为首的负责人全部遭到逮捕。 1937年元旦,庄河日本宪兵队以反满抗日的罪名逮捕宋良忱,五天以 后又逮捕了杨继蟠、孙俊卿、姜维亭、徐成章、林贵家、王道权、戚景龙 、张彦果、王俊峰、于心泉、许三辰、孙孝先等人。此间,安东分会下属 11个县的分会全遭破坏,一时间安东省教育界横遭大逮捕,许多学校关门 停课,而且又扩展到工商界,孙文敷等58人被杀,300余人被判刑,这便是 轰动一时的“安东教育界大惨案”。 宋良忱在狱中发现庄河只逮捕13个人,全是分会的领导人,他估计是 分会领导名单被发现。于是他在狱中一再告诫难友,在审讯时只讲被捕13 个人以内的事情,绝对不许牵扯其他人或事,他们经受了种种惨无人道的 精神折磨和肉体摧残,始终如一,坚贞不屈,再没有牵连出一个人。 2月3日,庄河警察署将他们转移到奉天陆军监狱。监狱判处宋良忱、 杨继蟠、孙俊鲫、姜维亭、徐成章、孙孝先6人死刑。3月13日,被害于奉 天南门外浑河边,时称庄河“六君子事件”,即“庄河教育界惨案”。 庄河抗日救国会以募捐的形式,号召人民支援抗日义勇军,同日本侵 略者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实在令人敬佩,可歌可泣。庄河爱国知识分子 在敌人的重压下,表现出的爱国精神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民族气节,将永 远彪炳史册,光耀人间。P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