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方文艺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9.38
折扣购买: 大山深处的美食
ISBN: 9787531742845
打白粿 要过年时,村子就进入了打白粿的时期。一年又一年 ,当白粿的香味和一声声强有力的打粿声从家家户户的屋 子里飘散到村子的每一个角落时,红红火火的年也就一天 天逼近了。 做白粿用的是粳米,本地人叫作禾米,专门种来打粿 吃的。打棵时先将粳米洗净,然后放在木盆或木桶里浸泡 ,泡到米微微发白。 打粿是一项集体活动,也可以说是一项比较浩大的工 程,最少要有两个男人一个女人才行。经常是男人负责打 粿,女人负责淘米、捞米,小孩则帮忙烧火。大铁锅里大 半锅水烧沸后,把浸泡好的米放入锅里,搅动一下,以免 粘锅。米在开水锅里滚两下,形成米蛋(即没有开花的米 ),再捞起,倒在石臼里。男人用一根碗口粗、叫作大山 猪的木杵,趁热将米蛋捣成粿菜。粿菜捣好后,从石臼里 端起,放在一张早就洗净的木桌上,众人齐上前,将粿菜 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码在一个特大的木饭桶里,再放到 锅里用大火蒸。一块块断桥残雪似的粿菜,在一片热气里 朦胧得让人生出无限遐想。 蒸熟的粿菜再次倒人石臼。这时,一个男人双手高高 举起木杵,对着还冒着热气的粿菜打下去。旁边有一个半 弓着腰的拨臼人,在打粿人的木杵举起时,他就伸出双手 把周围的棵往臼心送。两人配合默契,轮流打与拨。当所 有的米蛋都被打得粘在一起,形成一团洁白如玉的棵团时 ,粿就打成了。 打好了的粿要趁热搓,冷了再大的力气也搓不动。这 时,男女老少齐上阵,手忙脚乱地抹油,兴高采烈地将棵 搓成条或压成饼。压成饼的粿有些还要被印上“春”字或 “寿”字,以备过年迎春和分岁时用。 将搓成条或压成饼的粿放在阴凉处晾干,然后码在可 以装上百斤粿的大缸里,倒上泉水。这样收藏的粿,可以 吃到来年的四五月。这些名叫白粿的粿,却不是纯白的, 而是有一点点发灰,如年代久远的白玉。 在众人搓粿的当头,女主人则忙着炒一大盘油头足足 的,加了芹菜、大蒜、葱、萝卜丝或芋头丝的包稞菜,热 情地叫大伙儿吃粿。 大家都是老食客,也不用客气,轻车熟路地把粿团捏 成一张薄皮,把菜包着,捏成一个大水饺的样子往嘴巴里 送,享受着人间最真切、最美好的美食。刚打下来的粿, 弹性十足,入口爽滑细腻,很快就能把肚子吃得圆滚滚的 。此时,心也融融,情也融融。 氤氲的米粿香气里,那些古朴的风情,在一片虔诚的 期待中,有了温暖的落脚点。 香菇炒白粿 山村里,冬天一到,让劳苦百姓津津乐道的美食之一 ,就是香菇炒白粿。 打白粿的米是自家田里种出的粳米,也叫禾米。这种 米韧劲足,爽滑,打粿最好吃。打成的粿被搓成粿条或压 成粿饼。晾干后,码在可以装百余斤粿的大缸里,倒满清 清的冬日的泉水,一直可以吃到来年春暖花开、草长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