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7.90
折扣购买: 心近自然
ISBN: 9787540780135
杨士*,1970年生,1992年大学毕业至今一直在复旦附中工作,中**员,中学**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现任复旦附中副校长,兼任复旦二附中校长。其间先后担任校团委副**、团委**、德育处副主任、科研室副主任、科研室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校长助理、控江中学副校长(挂任职务)等职务。参加过首批中学骨***(地理)***培训和首批“上海—加州”影子教师项目培训等。已连续5次被聘为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实践活动)专家评委;目前*聘为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兼职硕士生导师、安徽师范大学地理教育硕士生导师等。主持或参与各类课题15项并有获奖,发表各类论文上百篇,主编(编著)、参编各类书籍40多本。获得上海市环境保护**工作者、上海市园丁奖、首届杨浦青年创新奖、杨浦区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教育主张: 【座右铭】发散使人聪明,集中使人成功。 【行为处世】为人要谦虚,做事当执着,做有准备之人。 【教学风格】构建“思维的课堂”,努力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注重教学实效,“幽默地”教“联系生活的地理”。 【教育主张】让学子拥有活力、迈向**;教育就是要满足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着眼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成长。 【自我期待】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所获荣誉: 主编(编著)、参编《高中地理活动创新设计》《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研究》等著作40多本。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上百篇。 参加首批中学骨***(地理)***培训、中国科协“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验学校首轮教师培训”、上海市普教系统首批“两名”培训对象等培训,入选上海市教委首批“影子教师”项目并赴美国洛杉矶学习。 指导学生先后3人次在**大赛中获奖(ISEF大赛、I-SWEEP和美国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有30多个项目在全国、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奖。数人获“明*科技之星”“明天小小科学家”“小院士”等称号。 自编教材《高中地理助学指引》为港台班授课,该教材沿用多年,港台班地理高考年年取得佳绩。
以自然为友 碧纯的河水大面积*到污染,城市上空出现成片 的灰色,绿色以惊人的速度减少,许多生物在我们还 不知道名字的时候就已濒临*迹…… 人类在自以为征服自然后,无底的私欲继续膨胀 着,甚至忘记了自己是从何而来。 远古时候,人类认为自然是神,是上帝,对自然 充满了敬畏;之后,人类以为自然是母亲,自己却成 为*不孝的子女,贪婪地从母亲那里索取;再后来, 人们便把自然当作了敌对方。 如果无端将一个人的头发剃光,相信他*不会答 应。但在黄土高原,几乎沿路的所有山头均曾被剃掉 了“头发”。原本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的乡村却烟囱 矗立,浓烟滚滚,人们不知自己和子孙将付出多少他 们不应付出的代价。旧时四川有民谣说:“天生万物 以养人,人无一德可报天。”对于自然来说,现在* 追悔莫及的恐怕就是诞生了人类。 自然虽然无言,其实时刻都在清楚地提醒着人们 正视其存在及其重要性。人类开垦*原,*原便很快 变成了荒漠;人类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使原来的沃土 变得贫瘠。洪水突如其来,雾霾不散,使举国上下感 *到了自然的情绪——原来自然翻脸无情的时候是这 么可怕! 所幸在一些人沾沾自喜于破坏自然而获得眼前利 益时,不少有识之士看到了辉煌背后的危机。“一万 个人的声援,不如一个人的行动。”宁夏沙波头几十 年的努力,使治沙成为现实;环保志愿者杨欣等人继 承自然之子——索南达杰、扎巴多杰等人未竞之志, 在长江源建立了藏羚羊保护站;百岁老人几十年默默 无闻地植树造林,给荒山披上了绿装;还有一位*本 老人每年自费带着*本志愿者和树苗,不远万里到内 蒙古植树造林;“自然之友”“地球之友”“根与芽 ”“生态之友”等团体*是继往开来地书写着民间力 量在自然保护中的义务与荣耀……所有这些,都应验 着这样一个事实:人类文明的进程“绿意渐浓”。也 正是这样的榜样作用,激励起我等良知未泯的人们关 心着地球,关心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化意识为切实的 行动,力所能及地践行着自然保护的诺言。 如果说昨天和**,人类是破坏自然的主力;那 么明天,在屡遭自然报复之后,还自然以本来面目, 使天蓝、水碧、气清、视绿景象再现的生力*,只能 是人类自己。 与自然为友,其实是拯救人类自己**的出路。 逃离雾霾 雾霾中,看着孩子嬉戏的老人悠然闲坐。光阴, 就如同指缝问的沙子一般缓缓而过,他们的神情是安 详的,习以为常、安之若素。然而,看到雾霾中的孩 子,我的心中总有一阵刺痛。 现今80岁以上的人们,仅仅是在生命的末尾才开 始听说污染一词;50岁以上的人们,在成长期曾享* 过清洁环境的恩惠;而如今那些幼小的孩子呢?他们 从小呼吸着污浊的空气,吃着被污染的食品,喝着被 污染的水,听着嘈杂的噪音,看惯了灰色的天空,没 有听过真正意义上的鸟鸣,没有看见过身边清澈的溪 流。污染对他们的影响,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谁也 不知道一生在污染中度过的他们,将会*到什么样的 伤害。 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