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译文
原售价: 82.00
折扣价: 53.30
折扣购买: 恩主(苏珊·桑塔格全集)
ISBN: 9787532775682
苏珊 桑塔格 1933年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93年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学院院士。她是美国声名卓著的“新知识分子”,与西蒙娜 波伏瓦、汉娜 阿伦特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大西洋两岸第一批评家”。2000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1年获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2003年获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及德国图书大奖——德国书业和平奖。2004年12月28日病逝于纽约。
小时候,我就有一点儿与众不同。我出身倒是平 平:生在一个殷实之家,家人现在仍旧住在较大的省 城。我出生时,父母早已步入中年,我排行老三,而 且比上面两个要小好多,母亲去世的时候,我才五岁 。姐姐已经远嫁国外。哥哥刚成年,在和父亲一起忙 生意。他结婚早(母亲去世后不久他就成家了),而 且心平气和地接受了这样的安排,没出几年,就有了 几个孩子。我现在已多年没见他了。小时候,我独自 一人待着,那是家常便饭,也就过早地品尝到孤独的 滋味。父亲、哥哥长年在外,我一个人被丢在那栋大 房子里,很早就体验到一种沉重感,还带着一丝忧郁 ,直到长大成人,这一感受都挥之不去。但是,我并 非刻意要与众不同。上学的时候,我功课不错,跟同 学玩耍,和姑娘们打情骂俏,送她们礼物,和女孩子 做爱,还写点小故事——总之,在生活中,我那个阶 层和年龄层次该做的事我都做了,而且日程还排得满 满当当的。因为我并不是特别腼腆,脾气又好,所以 ,家里人和亲戚都说,我是一个虽有点沉闷,可仍算 可爱的孩子。 我是在中学毕业后,离开家乡去上国立大学的时 候,才第一次变得难以抑制地想与众不同的。不管做 什么事情,环境都非常重要。一直到上大学,我的生 活中有的是保姆、父亲和亲友,他们所有人对自己、 对我都很容易感到满意,互相谦让,和睦相处,真叫 人心情舒畅。我喜欢和他们在一起。惟一让我反感的 是,他们对别人的言行表示义愤填膺时却摆出一副悠 闲满足的姿态。除此之外,我认为,你对他们的期待 值不高也不低,只能这么高。但是,搬到首都以后, 我很快就意识到,我不仅不像那些我在其中长大成人 的一本正经的外省人,而且也有别于那些我如今生活 于其间的城里人,还指望与他们有更多的共同之处呢 。我周围是些同龄人,这些少男少女,有的和我一样 ,来自外省,但多数人家住国立大学所在的城市。( 我略去这座城市的名字,并非要逗弄读者——因为我 并没有把某些词语和当地的机构名称都从本书中删除 ,而每位要来观光的游客对这些都了解,所以,读者 不难发现我生活在哪座城市——略去其名,是希望表 明,我坚持认为,我住哪儿对我要叙述的事情并不重 要,尤其是对家乡、对这座城市我都没什么可抱怨的 ,比起大多数城市来,这座城市一点儿也不差,兴许 还略胜一筹;这儿是文化中心,很多举止风趣、谈吐 儒雅之士都寓居于此。)那时候,大学里聚集了我国 的有志青年。大家都踌躇满志,雄心勃勃,一个个准 备将来在医学界、司法界、艺术界或者科学界大显身 手,有些人希望在政府行政部门有一番作为,还有一 些人打算投身革命;而我昵,却发现自己胸无大志。 如果说,志存高远能鼓舞人,我不在其中。他们有人 诡计多端,有人心存妒意,我不与他们为伍,而总爱 独处;和其他人在一起,只有当我自己身心非常愉快 的时候才会让我感到更舒服,而这种愉快我只是在内 心、在梦里、在沉思中才感觉到。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