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梅经典作品读写版·一片小树林

王一梅经典作品读写版·一片小树林
作者: 王一梅|编者:孟兴国|责编:方妤//范丽
出版社: 湖南少儿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4.00
折扣购买: 王一梅经典作品读写版·一片小树林
ISBN: 9787556257874

作者简介

王一梅,儿童文学作家,就职于苏州市职业大学儿童文学教育与人文学院。代表作有长篇童话《鼹鼠的月亮河》《木偶的森林》《恐龙的宝藏》,小说《城市的眼睛》《一片小树林》《合欢街》,中短篇童话《书本里的蚂蚁》等。其作品曾获第十届中宣部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五届国家图书奖等奖项。

内容简介

1 浦口的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 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 的背影。 那年冬天…… ——摘自朱自清散文《背 影》 那年冬天,朱自清在长 江北岸的一个月台停留,在 拥挤的人群中,与父亲的背 影话别。 这是南京郊外浦口老火 车站,一个有着民国遗风的 车站。 朱大洲,一个背着画夹 子的年轻人,来到这里。他 长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如 今成了工业与艺术设计学院 的讲师,每次回到浦口,他 都会到这里来。 此时,他默念着小学时 代诵读过的课文,看落日余 晖,心里涌起归去来兮的很 多感慨。 历史的车轮总在不停地 向前,老火车站从车水马龙 归于安详宁静,成为一个时 代的记号,却并未在时光中 渐渐老去。 候车厅的墙面斑驳陆离 ,淡绿变成了灰绿。 月台上一根根米黄色的 罗马柱依旧流露着英伦的风 情,撑起拱形的顶棚延伸到 远处。月台似乎没有朱自清 散文中描写的那么高。 走在站台上,似乎还能 寻觅到那个戴着黑布小帽、 肥胖的、穿青布棉袍、黑布 马褂的背影,月台有些斑驳 ,父亲蹒跚地走过去,慢慢 探身,穿过铁轨,再爬上对 面的月台,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肥胖的身子 向左微倾。 曾经的滚滚人流,已经 不在,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 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 。 这里成了怀旧的好地方 。 一列绿皮火车停在小石 块和枕木铺就的铁轨上,狗 尾巴草摇曳在夕阳下,淡紫 色的打碗碗花在生满铁锈的 路轨间静静地开放着。 对于津浦铁路来说,这 里是最南端的终点,交叉的 铁轨在这里画上了句号。对 于朱自清来说,这是他北上 的一个起点,人生的开始。 很多时候,尽头就是开头, 一段旅程的结束意味着另一 段旅程的开始。 朱大洲正在描绘着夕阳 中的背影。他的画面上,一 个背影,越来越清晰。这正 是他的小学校长杨瑞清的背 影。 朱大洲的眼前浮现出一 个画面——二十多年前,自 己还是小学生的时候,杨瑞 清的背影是那么年轻,他带 着孩子们在追赶着刚刚升起 的太阳,他们的前方彩霞满 天,杨瑞清追着太阳大步向 前…… 眼前的沧桑和记忆中温 暖的背影重叠,远去的铁轨 和老旧的绿皮火车见证了时 光的匆匆脚印,仿佛静静聆 听着孩子们的琅琅书声。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 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 的背影…… 朱大洲仿佛听到了整齐 的读书声,他与杨瑞清不见 已经二十年有余了,无论走 到哪里,他最不能忘记的正 是这位恩师的背影。 牵手智读 这一节的题目为“浦口的 背影”,从题目我们就可以 看出本节的主题关键词—— 背影。读完文章,我们可以 感受到两个背影,一个是朱 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一个 是朱大洲脑海中杨瑞清校长 的背影。作者先写朱自清笔 下父亲的背影,接着写朱大 洲脑海中杨瑞清校长的背影 ,为什么要这样一前一后放 在一起写呢?作者这样安排 是非常有深意的。她是要用 朱自清与父亲之间的父子情 深,来衬托朱大洲与恩师杨 瑞清校长之间的师生情浓, 说明在朱大洲心中,杨瑞清 校长不仅是恩师,更像是自 己的父亲,充分体现了朱大 洲对恩师的思念之情。 弄清楚了这两个“背影” 之间的关系,以及作者这样 写的目的,我们的心中是不 是产生了一系列想要迫切知 道答案的问题呢?——朱大 洲为什么会这么思念他的这 位恩师?他的恩师杨瑞清校 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们之 间曾经发生了哪些故事让朱 大洲念念不忘?杨瑞清校长 做了什么,以至于让朱大洲 把他看成自己的父亲呢…… 当你读完《一片小树林》这 个故事就豁然开朗了。 一提到小说,给人的印 象是书中的人物、故事都是 虚构的。但是,《一片小树 林》不同于一般的小说,它 是“纪实”小说,也就是说书 中的人物都是真实存在于我 们的现实生活中的,书中的 故事也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这是不是更激起了我们想要 一探究竟的想法呢?那就赶 快畅读一番吧。 P1-6

★ 版本唯一 本套书第一次将王一梅经典完整长篇集结成套,并以读写版的形式出版。 ★ 文本优质 1.体裁多样。既有童话,又有成长小说,还有纪实性故事,作为读写版,不同的体裁可以丰富孩子阅读和写作的需求。 2.题材、主题丰富。题材有环保、亲情友情、儿童成长、城市与乡村、学校教育…… 主题涉及爱、家园、信念、梦想、宝藏、等待、宽容…… 语言温情诗意,想象新奇丰富, 是一套真正用故事滋润孩子身心的作品,适合各类主题读书活动。 ★ 功能多样 这是专门针对小学生的读写素养养成书,兼具文学功能和读写功能——优秀文学作品 名师读写引导 阅读写作测试——让孩子做高效的阅读和有见识的输出,将阅读的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将所学能动地化为自身素养。 ★ 大字排版,彩色印刷,温馨彩插 有感染力和亲和力,孩子读起来舒适轻松。

书籍目录

《雨街的猫》

故事前面的故事 / 001

第一章

小熊白黑黑

1 白黑黑一家最重要的时刻 /008

2 白先生被惊醒 /018

3 铁路工程师阿汤先生 /027

4 长长的铁轨通往忙碌城 /040

6 把自己送进马戏团 /062

5 生活在列车上的卷毛狗 /052

7 老罗里唱起古老的魔法歌剧 /071

第二章

阿汤大叔

8 白黑黑的新节目 /082

9 “铁公鸡”罗里做的好事 /093

10 熊为什么要冬眠 /101

11 白黑黑成了很丑很丑的熊 /112

12 蒲公英图书馆有个地下室 /121

第三章

木偶罗里

13 木匠日记 /134

14 木偶人有颗冰冷的心 /145

15 罗里的秘密 /153

16 木偶人和森林地图 /163

17 另外半张乐谱 /171

第四章

兔子阿德

18 列车向森林驶去 /180

19 忘记了从前 /189

20 木偶人经历过的一切 /199

21 橡树和白头翁的故事 /209

22 兔子和树墩有一个秘密 /219

23 树的眼泪 /228

24 /236

阿德的胡萝卜村庄

故事后面的故事 / 246

读写小测试/ 249

《木偶的森林》

《一片小树林》

《恐龙的宝藏》

《城市的眼睛》

《隐形树精灵》

试读内容

一片站着稻草人的稻田;
一棵住着麻雀的合欢树;
一个有着大黑狗和竹篱笆的院子;
三间黑屋檐的瓦房。
每天晚上都会有两三只白猫从屋顶的天窗经过,猫脸紧贴天窗向内张望,晴朗的夜晚,猫耳朵善意地转动,月光把猫耳朵投射到屋子的地面上,仿佛在地上画了一个巨大的猫头。也许,在宁静的夜晚,猫能听见人们心里的声音。
这就是男孩秦雨青乡下的家,在偏僻而又美丽的星河村,一个用山和田野连接了天空和土地的地方。
在这个村子所有人的眼里,秦雨青是城里人。因为他爸爸秦冰洋在莫城,尽管他从没有去过莫城,尽管他皮肤黝黑,和星河村所有的男孩一样,他高高的前额上紧紧地贴着几缕头发,像三毛。
星河村有一条星星河,连接着村子里的家家户户,河里星星点点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卵石。
夜晚,星星河散落着星星,河的两边长满芦苇。芦苇丛中,野鸭用一条腿站着睡觉,青蛙不紧不慢地唱歌,直到天色渐渐泛白,青蛙才停止了“呱呱”的歌声,而它一停止歌唱,星星和野鸭反倒被惊醒了。
是天色泛白的时候了。
雨青家的门“嘎——”了一声;
屋檐下狗狗大黑“汪、汪”了两声;
屋顶上白猫“喵、喵、喵”了三声;
接着是母鸡“咯、咯、咯、咯”了四声;
黑屋檐的房子仿佛被叫醒了,一盏、两盏、三盏灯亮起来;
雨青从木门中蹦跳着出来。每天清早,他都要去合欢树旁的鸡窝掏鸡蛋。合欢树开了满树粉红色的花,羽毛一样的绿叶反倒被花掩藏起来了。
鸡棚是用碎砖砌的,后方紧贴地面的地方留出一个小洞,够一只手伸进去掏鸡蛋,平时,洞口用草塞子塞紧了。雨青看了看四周,见夜里的那只白猫不在,就拔掉鸡棚的草塞子,伸进去一只手,摸到了两个鸡蛋。
“老母鸡,中母鸡,谢谢你们。”
蛋还带着母鸡的温度,暖暖的。
老母鸡、中母鸡“咯咯”地叫着,啄了啄伸进来的手,是它们熟悉的手,就大度地退到了一边。
雨青捧着鸡蛋跑进奶奶的房间,奶奶床头柜上有一个篮子,里面是一天一天攒的鸡蛋。
“那只白猫没有看见你拔草塞子吧?”
“没看见,奶奶。”
“写上日期了吗?”
“正在写呢,奶奶。”雨青用铅笔在蛋壳上写上日期:8 月21 日。
“唉,这日子过得太快了。”奶奶看着满篮子的鸡蛋。每个鸡蛋上都有雨青写的日期。
今天奶奶要把这些写着日期的鸡蛋卖了。买蛋的人看了日期就会知道这些鸡蛋有多么新鲜。
不过,奶奶看见的不是鸡蛋有多么新鲜,而是她最宝贝的雨青就要去莫城读书了,这日子一天比一天近了。
雨青的妈妈胡丽娟是星河村民办教师,除了给村子里的孩子们上语文课,还要帮家里做许多农活。妈妈喜欢种植,看种子发芽、小苗长大、开花、结果,最后收获,做这些事情,妈妈特别快乐。
每天早晨,妈妈都要把挂满红辣椒的长竹竿拿到场地上去晒,竹竿上挂满了一串一串的红辣椒,晒干的红辣椒颜色更加红,妈妈挑红得发亮的放进布袋。
到了城里,妈妈只能把红辣椒种子种植到花盆里,她不能再巴望获得收获的快乐,更多的只是对于土地的思念吧。
秦爷爷一睁开眼睛就点了烟斗,扛着锄头去地里溜达。他常常说:“种田人不离田头。”这和“读书人不离书本”是同样的道理。
狗狗大黑“啪嗒、啪嗒”地走着,跟在秦爷爷身后。
大黑已经老了,黑色的毛不像以前那么亮,还有些蓬松,它最近又要当狗妈妈了,肚子沉甸甸的,身体却很瘦。
一夜露水,田埂中间长出许多草来,秦爷爷把这些草锄了。田埂是大家伙都要走的,草长高了,加上露水,会打湿裤腿。
田埂和庄稼地中间有一道水渠,渠连着河。夏天的时候,渠里蓄满了星星河的水,水草长得油油的,是青蛙和田鸡的乐园;冬天的时候,在水渠和河之间筑一道坝,水流不进渠里,渠变成了干干的渠。雨青和小伙伴们就把渠当成“战壕”,玩“好人、坏人”的游戏。
秦爷爷在锄头柄上磕了磕烟斗,高兴地说:“大黑啊,今年稻田里飞虫少,收成错不了。”
主人心情好,大黑的心情也就好了,所以它摇着尾巴,还“呜呜—”地应着,表示心情愉快。
秦爷爷见好心情有了回应,愈加高兴:“这雨青去了莫城啊,他就能和爸爸在一起了,好啊。”
大黑应该能听懂人的话,听说雨青要去莫城,它不高兴。大黑和小主人雨青一起上学、放学,一起玩“好人、坏人”的游戏。雨青一走,大黑的生活要大大地改变了,它的尾巴和耳朵一起耷拉下来,眼睛里湿漉漉的。
在地里转一圈后,秦爷爷和大黑回家。
走过合欢树下的时候,鸡已经从鸡棚出来散步,它们啄着飘飘悠悠落到地上的合欢花。粉红的合欢花落在黑狗头上,狗晃着头,把一丝一丝
的花瓣踩到湿湿的泥地里。花和泥混合在一起,人和人、人和狗、人和鸡却都要分别了。
爷爷、奶奶、妈妈和雨青,还有一条狗、十多只鸡,在这个星河村过着平平静静的生活。唯独爸爸秦冰洋,独自生活在遥远的莫城,一个雨青从没有去过的城市。
晨曦中,高过黑色屋檐的合欢树像一朵粉红的云,一缕炊烟袅袅地从粉红的云中升起。

牵手智读
这是一个很特别的世界。
优美的乡村风景像放电影一样,从你的眼前掠过:金黄的稻田,蜿蜒的星星河,扎着竹篱笆的小院子,夜晚的月光下白猫从屋顶轻轻地走过,星光下的芦苇丛里青蛙在不紧不慢地唱歌……
这就是星河村,走进这个村子,你不但能领略到美丽的风景,还会认识一些质朴可爱的村里人—每天清早都要掏鸡蛋的男孩雨青,疼爱雨青的奶奶,一睁眼就要扛着锄头去稻田里的秦爷爷,爱种植的民办小学教师胡丽娟。
其实,雨青不完全算是星河村的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乐写随心
从安静的夜晚,到天色泛白时的门响、狗叫、猫叫、母鸡叫,到雨青蹦跳着出门,到合欢树下的鸡窝里掏鸡蛋,这个从静态到动态的变化有没有让你感受到浓浓的乡村气息?这种写作手法,叫“动静结合”。
请你尝试着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去描写一下你的生活吧。例如,从安静的考场到课间十分钟,从热闹的大街到鸦雀无声的图书馆,从奇幻的夜晚梦境到熟悉的卧室……
你会发现,写作原来如此有趣,它可以还原你的故事,让更多的人领略到故事的精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