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法制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22.40
折扣购买: 生死之辩/大律师之精彩刑辩系列
ISBN: 9787509305140
翟建,1957年生,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分校(后并入上海大学)政法系,198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主讲《刑法学》、《律师业务》和《诉讼技巧》等课程。 1984年开始从事律师业务,专攻刑事辩护,至今办理各种类型犯罪案件千余起,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其辩护风格曾被当事人总结为“迂回作战的枪手,不蕴不火的棋手,不屈不挠的格斗手”。1989年被评为上海市“十佳刑事辩护律师”,2004年再度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刑事辩护律师”,200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刑辩律师”。 2002年10月,翟建律师创办了上海市第一家个人开业的律师事务所——上海市翟建律师事务所,并将该所定位为专业的刑事辩护律师事务所。个人开业五年来,翟建律师更承办了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刑事案件,被誉为“为刑事辩护而生的人”。 2007年4月,当选为上海首届“东方大律师”。
2005年8月26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从芝加哥飞来上海的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某航班徐徐降落在跑道上。半 小时后,旅客们陆陆续续地来到边检区,排队等待办理入境手续。 其中一名旅客的装扮引起了边检人员的注意。这人个头不高,短发, 上身穿一件尺寸偏大的夹克衫,脚上穿一双同样显大的旅游鞋。出于职业 习惯,这些疑虑马上在边检民警的脑海中经过一连串推理,得出了结论, 这人有问题。 他叫贺军,上海人,正在美国普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回答边检民警 的问题时,这个名叫贺军的年轻人显得有些恍惚,始终没有正视提问者的 眼睛。通过核对护照上的照片,发现照片有些模糊,有被修改过的痕迹, 这同基本上还属于全新的护照封面比起来,显得很不协调。边检民警断定 ,这又是一名持揭换护照非法入境的偷渡分子。 “请跟我们来!”边检民警用平静而不容置疑的口吻对这个“贺军” 说。 几乎没有费什么口舌,就查清楚这是一名女扮男装的旅客,名叫程晴 。护照上的名字是她的丈夫,照片是她自己在美国时请人揭换的。接下来 的盘问更使边检人员大吃一惊,根据她的交待,8月20日凌晨,在美国印第 安那州拉法耶特市的住所内,因与丈夫贺军发生争吵,她使用手枪将丈夫 杀害,然后持丈夫的护照潜逃回国。 案情重大,边检部门立即同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803处取得联系,随 后,案件移送由刑侦部门负责。 在刑警队办公室,程晴仍对自已枪杀丈夫的事实供认不讳,但却始终 拒绝交代丈夫尸体的去向。803处的刑警们一面向公安部汇报:一面展开必 要的调查,核实程晴的资料并联系贺军的亲属。 经初步调查,程晴与贺军均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化工系,在校期间两 人确立了恋爱关系。2000年大学毕业后,程晴办理了出国留学手续,于 2001年1月前往世界排名第86位的美国普度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五个月后, 程晴专程回国与贺军结婚,后贺军以陪读身份同程晴一起到了美国。在美 期间,贺军也考上了普度大学的研究生,攻读化工专业的学位。 在旁人眼中,小两口堪称天造地设的一对,有着让人称羡的天分与无 限光明的未来。一开始,小夫妻确实恩恩爱爱,学业上互相支持,生活上 互相帮助,即使身处异国他乡,日子仍然过得平安、幸福。 然而,谁也不知道,程晴的心底有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她的爸爸 是西部地区一所著名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而妈妈却只是一个小县城 里的普通工人。这种落差使得她的妈妈即使已经搬来省城同丈夫生活在一 起,仍然疑神疑鬼,无端怀疑丈夫会有外遇。因此,父母的婚姻并不幸福 ,由于妈妈经常干涉爸爸的活动与自由,不允许爸爸接触女同事甚至女学 生,给爸爸的学术研究与教学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发生过几次尴尬 的事情后,考虑到当时程晴已经考入清华大学,爸爸妈妈离婚了。程的妈 妈回到了县城的老家,过着孤独寂寥的生活,后来更因精神失常,离家出 走,从此居无定所。 程晴出国后,发誓努力学习,报答母亲。不料未满一年,噩耗传来, 妈妈去世了。程晴来不及接母亲到美国,来不及给母亲尽孝,来不及报答 养育之恩。由于时间的关系,她甚至来不及奔丧和守孝,她心理上产生了 无限的自责。她坚信,是离婚造成了母亲的早亡,而自己,无论如何不能 重蹈覆辙。 新婚燕尔,一切顺利。美国的生活是自由的,以他们的天分,学业上 没有什么负担,由于两人都有奖学金,加上贺军平时还经常在易趣网上拍 卖一些日用品贴补家用,日子倒也过得十分适意。 可惜好景不长,或许是由于丧母对程晴的打击太大,或许是母亲精神 上的问题对她有某种程度的遗传。总之,她的脾气越来越坏,开始像母亲 一样干涉丈夫正常的人际交往。有一次,他们刚搬了新家,由于普度大学 有不少中国留学生,贺军就想邀请大家到家里聚会,开个PARTY。等到请柬 已经发出,客人就快到了的时候,程晴突然不同意在家里举办聚会。她不 喜欢别人来自己家里,也不愿意贺军接触那么多男男女女。结果,硬是逼 着贺军去给那些被邀请的人一一解释并道歉。 还有一次,邻居听说她家新买了一台洗衣机,就想来她家看看,合适 的话自己也买一台。程晴不同意人家来家里,竟然用数码相机从不同角度 给洗衣机拍了照片,用电子邮件发给邻居。 夫妻之间的信任开始减少,矛盾却不断增加。 用程晴自己的话说,以前两人在国内的时候,面临重重的困难,但这 些压力却没有使他们分开。当他们历经磨难终于有了一个舒适宽松的环境 时,两人之间反而有了分歧,总是因为一些琐事争吵不休。一次次的争斗 消耗着两人的感情,于是贺军提出用离婚的方式,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因为家庭的原因,程晴本人最怕的恰恰是离婚二字。她认为正是因为离婚 ,妈妈才郁郁而终,未享天年。 现在看来,或许两人都低估了这段经历对程晴心理上的影响,这种影 响决定了程对贺军离婚的提议万分恐惧,只能断然拒绝。争吵时总是处于 情绪亢奋状态的程晴,断定贺军故意使用离婚的问题要挟自己,迫使自己 在两人争执的任何问题上让步。 矛盾开始累积,程晴的情绪经常处于崩溃的边缘:2004年2月的某天凌 晨,在争吵过后,程晴让贺军写下保证书,保证一辈子不跟她离婚,不对 她不好,不惹她生气,不能不听话,不许回国,不许喜欢别人;2004年6月 ,普度大学警方接报称程晴抓伤贺军,后因贺军作证而撤销了指控;2004 年12月24日圣诞节平安夜,程晴用刀刺伤贺军并试图自杀未遂,遭到美国 司法机关的重罪指控,后又由贺军保释出狱,等候审判。 在此期间,法庭曾经禁止程晴接近贺军,等待心理医生的报告。为了 配合程的治疗,贺军每周都陪程前去诊所接受心理咨询,等到心理医生认 为陈的情绪稳定了,法庭撤销禁止令之后。两人又重新生活在一起,但是 这一次,贺军就没有上次那么幸运了。 2005年8月19日晚上,两人再次大吵了一场。贺再次提出了离婚,程认 为自己的婚姻真的已经无法挽回,万念俱灰、彻夜不眠。到凌晨时她作了 最后的努力,推醒贺军想再好好谈谈,贺军未予理会,程遂从床头柜中拿 出事先购买的手枪,朝丈夫的后脑开了一枪。 8月31日12时许,美国伊利诺斯州罗斯蒙特警察局接到报案,称芝加哥 一家酒店的停车场内有一部红色别克轿车已经停放多日,并散发出浓烈的 异味。警方立即前往现场查看。在该车后备箱中,发现一具已被肢解的腐 烂了的男。性尸体,被分装在塑料袋内,经警方鉴定后确认死者为贺军。 尸体找到后,2005年11月1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牵头组成的 赴美调查取证工作组,从美国警方获取了该案的证据材料。这些证据经中 国驻美国总领事馆和美国州务卿办公室相继认证后,具有在中国指控程晴 故意杀人罪的证据效力,案件告破。 该案在中美两国间引起轰动,新闻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各种传言纷纷 扰扰,莫衷一是。 确实,清华高材生、留学美国著名大学、曾经的恩爱夫妻、枪杀丈夫 、肢解尸体、女扮男装潜逃回国,这些新闻要素哪怕只有一项,都足够吸 引公众眼球了,何况它们叠加在了一起案件中。 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