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防治养生(附光盘)

糖尿病防治养生(附光盘)
作者: 向红丁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20.86
折扣购买: 糖尿病防治养生(附光盘)
ISBN: 9787510026683

作者简介

向红丁,中国著名内分泌专家,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北京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长。卫生部老年医学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卫生部糖尿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 医疗特长为内分泌专业,尤以治疗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为专长,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参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干预控制研究”及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 近年来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参与撰写著作40余部。目前担任《中国糖尿病杂志》副主编和《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等十几种科普杂志的编委或审稿人。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等节目进行科普知识宣讲。

内容简介

胰岛素泵的最大优点是提供基础胰岛素输入,更好地模拟 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使血糖得到满意的控制,有效地避免或者 逆转糖尿病并发症。胰岛素泵适用于血糖控制较差,上下波动的 患者,也包括需要快速获得血糖控制的患者,如糖尿病急性并发 症、妊娠妇女、急需手术的患者等。 15.如何看待糖尿病中医治疗 中医学对糖尿病早有论述,千百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 验,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一大宝库,其中有许多治疗方法 和疗效是西医西药所不具备的,所以,治疗糖尿病必须采取中、 西医并重的方法。但是,必须认识到中医、西医在治疗糖尿病方 面各有特长,也各有其弱点,应该发挥各家所长,并充分利用另 一治疗体系的特长,才能 达到良好的中、西医结合 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西医治疗糖尿病的特 点是疗效强而明确,特别 是降糖作用,中医无法比 拟,目前尚未发现降糖作 用很好的中药。和西药比降糖效果,那是用中药之短比西药之 长。那么中医中药的优势何在呢?其一是可明显减轻症状,中医 通过辨证论治,往往能解决西医难以解决的问题。举例说,有的 患者血糖控制已很好,尿糖已阴性,却仍感到口干又不欲饮,疲 乏无力,西医不好解释这种现象,也没有什么特殊治疗。而中医 则认为降糖只是解决了“标”的问题,没有改变肾阴虚的“本”,主 张用补。肾、养阴、清热、利湿等治则,如用六味地黄丸类药物,确 实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二,中医中药的优势就是治疗并发症, 对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西医西药有时也一筹莫展,如中等程度 的肾脏或眼底病变,糖尿病的神经病变等。中医则可通过辨证论 治,采取全身综合性的治疗,达到满意的效果。其三,部分中药还 有辅助降糖作用。 所以,中、西医结合,靠西医降糖、调脂、降压,靠中医辅助降 糖、减轻症状、防治并发症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同时应提醒患者, 在进行中医、中药治疗过程中注意避免 大量服用蜜丸药、含糖冲剂和口服液, 以免造成血糖波动。 中医治病的最大特点和优点是整 体观念和因人施治,把人体当做一个统 一体,因人而异地分析、治疗。中医认为 作为一种疾病来说,糖尿病的共性是热 与虚,尤以肾阴虚多见。阴虚则生内热, 燥热则伤阴津,所以患者常有津液不足 的表现,证见口干、舌燥、喜饮、盗汗等, 同时因肝阴、心阴、脾阴、肺阴和胃阴的不足而出现一系列临床 表现。到了晚期,阴虚日久,导致脾肾阳虚,临床上又出现了虚寒 之证。糖尿病的血管及神经并发症则多属于气滞血淤之证。所以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治则包括清热润燥、滋阴补肾、活血化淤 等,除能减轻症状,治疗并发症外,还有轻度降糖作用。值得注意 的是临床上有些药物名字虽像中药,但实际上是中西结合的药 物,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思想,如加工工艺良好,也不失为一种 有效的糖尿病治疗药物。这类药物中所用的西药主要是优降糖, 如消渴丸中每10粒含优降糖1片,在使用中切莫将之误认为“纯 中药”,以至引起严重的低血糖症而危及生命。按摩和针灸是中 医的一部分,都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对各种疾病 都有着不同的疗效,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对解除糖尿病患者血 管和神经病变的症状也有显著的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按摩 与针灸对血糖控制的作用尚缺乏有力的证据,有待于进一步研 究和证实。如果有人说按摩和针灸可以根治糖尿病,那就是夸大 其词,不可相信了。同时,值得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比较 脆弱,感觉不太灵敏,对感染的抵抗力也不强,而按摩及针灸都 有损伤皮肤的可能性,一旦造成皮肤感染,将得不偿失,这是糖 尿病患者在做按摩或针灸时所必须加以注意的。P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