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妇女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8.40
折扣购买: 跟青春期的孩子说什么,如何说
ISBN: 9787512719903
李珉圭,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专家、韩国畅销书作家,现为韩国亚洲大学心理系教授。2001年荣获第一届亚洲大学最佳教授(Best Teacher)奖,2005年出版的《有魅力的人,和你有1%不一样》创下破百万本的销售佳绩,成为名符其实的畅销书作家。其他著作包括《1%就可以改变人生》《十几岁,决定你的梦想与幸福》《改变想法,读书就会变有趣》等,相继在日本、中国、泰国等地授权出版,深受读者欢迎。
大人与孩子如何能走得 更近 如有临死前殷殷期盼的 事情,现在就去做吧! ——伊丽莎白·库伯勒·罗 斯 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时是 最开心的,但是随着青春期 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 不想再和父母沟通,甚至和 父母独处也会倍感压力,这 究竟是为什么呢? 第一,比起父母,21世 纪的青少年更重视朋友。青 春期的孩子更喜欢和同学朝 夕相处,毫无顾忌地分享彼 此的内心想法,但是,和爱 下“指导棋”的父母却是上对 下的垂直关系,在一起会觉 得“压力山大”,难以沟通。 孩子们会觉得和同学、朋友 之间的相处相对轻松自在, 和父母的关系自然就会越来 越疏离。 第二,双方观点不同。 家长通常会以“该做什么”来 叮嘱孩子,而孩子往往以“ 想做什么”为出发点。举例 来说,父母往往会对孩子说 :“你要用功读书哦!”但孩 子的内心想法是:“可是我 只想玩。”于是就会和父母 的意见相左。 以前曾流行一首名为《 大人都不知道》的歌,歌词 这样写道:“大人都不知道 我们喜欢什么,也不晓得我 们想要什么。”我们的孩子 会觉得父母根本不了解他们 。父母会根据事情的必要性 来要求孩子,孩子则想要按 照自己的欲望行动。因此, 十几岁的青少年会抱怨父母 难以沟通。这其实是非常正 常的现象。: 换个角度再来看看 “他们太权威了。” “只有单向沟通,都不考 虑儿女的立场。” “不看我们的优点,只看 缺点。” 这些都是当代青少年经 常抱怨父母的问题,有趣的 是,父母也会因为同样的理 由对儿女感到失望。 我一度也非常怨恨我的 父亲,因为我看到更多的是 他的缺点而非优点。后来, 我发现父母其实和我们一样 不完美,他们也需要儿女多 多体谅。为此我深感不安。 当初年少无知的我,如 今却成了比谁都想要得到儿 女称赞与体谅的父母,多年 后我才终于意识到,当年我 的父母应该和我现在的心情 一样。令人惋惜的是,许多 人都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思 考,所以到最后原本关系应 该最亲密的家人,反而变得 陌生疏离。 只要父母善于察觉自己 的失误,试着去理解儿女的 立场,那么亲子关系就会拨 云见日。同样地,儿女只要 稍微改变一下对父母的看法 ,就会看见他们的态度不同 于以往。转念是一件不容易 的事情,但是只要稍稍变换 一下角度,就能够创造出更 好的局面。 不要将“获得”视为理所 当然 改变自己对父母的看法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从过去 你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中, 找出要感谢的事,比如父母 健在,生我养我、供我们吃 穿,生病时担惊受怕、精心 照顾我们。细心查看,你就 会发现,其实值得我们感谢 的事情数不胜数,以前却一 直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自 动忽略。如果抱着一颗感恩 的心,回想父母为我们所做 的一切,相信不仅压力会变 小,人生也会变得快乐许多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 如果想要被爱,就得先去爱 人。”先爱人,自然就会得 到爱;先心怀感激,就会有 更多值得感谢的事情发生。 这种“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 少回馈”的思维,心理学领 域称之为“互惠原 理”(Reciprocity Principle ),最终,我们感激的最大 受益人也会是自己。 很久以前,我对初中生 和高中生进行过一项调查, 询问他们最想听到父母说什 么话和最不喜欢他们说什么 话,结果不分年龄和性别, 学生们无一不是最想听到父 母表扬他们“做得很棒”,那 么父母最想听到儿女对他们 说什么呢?可想而知,不外 乎也是称赞。 8岁时,每次只要听到有 人表扬我就会很开心;18岁 时,被人夸奖我会感到无比 欣慰;现在已经年过半百了 ,还是很喜欢听人家夸夸我 。儿女们的称赞则往往会赋 予我莫大的力量。 不论年纪大小,人只要 被称赞,就一定会嘴角上扬 。想要受人尊重、被以礼相 待,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 我想你们一定也是如此。但 是,不晓得各位是否也时常 忘记承认父母的价值,给他 们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P3-6 1、作者权威度高:作者是韩国知名心理学作家,著作等身,有资深的心理学专业背景,对青少年心理学有着长期的深入研究。 2、内容可读性强:从青少年心理入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语言通俗易懂,实操性强。 3、自带畅销基因:韩国一版再版,畅销近40万册,首尔教育厅推荐读物,并被韩国出版文化协会指定为“青少年必读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