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1.70
折扣购买: 考古的另一面
ISBN: 9787549579402
郑嘉励,1972年出生于浙江省玉环县。1991—1995年,就读于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1995年7月,进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2010年被聘为研究馆员,从事浙江地区宋元考古、瓷窑址考古与研究。 主要著作有《寺龙口越窑址》(文物出版社,2002年)、《浙江宋墓》(科学出版社,2009年)、《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中华书局,2012年)、《丽水宋元墓志集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等。 业余从事杂文写作,既为了个人的抒情遣怀,也为了文物考古工作者与大众之间的情感、趣味与思想的连接。
古民居 金衢盆地的龙游、兰溪县,今日不算十分富裕, 明清时期可是商贾辈出。有多少人的生意失败了,我 们不爱听,这里只说那些衣锦还乡的“成功人士”。 乡下的攀比较劲,住宅是最直观的载体,媒婆的 花言巧语中,向来也以豪宅别业最具说服力。家乡房 子的观瞻,是富商巨贾的大事。今日,龙游、兰溪所 见的古民居,通常都很气派。 说是古民居,其实不太古,多为清代、民国遗构 ,如果能发现明代以前的房子,将比考古队员掘到北 京人头盖骨更加稀罕。 远远地,我们就能看见三山式或五山式的马头墙 。在今天的10go(标志)中,高耸入云的马头墙是江南 民居的经典标志。 看过马头墙,迎面而来的是门楼。门楼是民居的 正门,由砖石砌成,外观却完全是一座极尽雕饰的木 牌楼,这是“门面”的题中应有之义。高处的瓦檐, 两端高高翘起,门上的雕饰不是吉祥图案就是忠孝节 义的故事,见过这种门楼的人,当能体会“鬼斧神工 ”绝非玄虚的文学词语。然而,村庄中的门楼大同小 异,虽然壮观,却也单调。凡事太过了,又必然俗气 。我们欣赏女子适度化妆,而眼前这位名叫门楼的“ 徐娘”,年纪不小,脸上的脂粉却厚得不得了。成功 人士追求美与体面的生活方式,值得赞许,只是他们 的趣味从来需要文人的引导。 穿过正门,便是开敞的堂屋,也称中堂。当年, 太师壁中央,会悬挂一幅中堂画,俗人往往是花花绿 绿的喜庆画,雅人则多是寄情高远的山水画。两侧的 对联和上头的堂匾,书法辞章,未必俱佳,但比今日 公园里所见又高出一筹。壁前的长条案,中间摆香炉 ,两侧对称置烛台、花瓶各一,这是庄严的组合;案 前的八仙桌,左右各设太师椅,主人安坐其上,这是 体面的姿态;两侧的靠壁,照例也挂书画,让主人看 去更像个“儒商”,这是风雅的象征。如果实在无力 置办名家字画,又不怕别人笑话,以景德镇烧制的瓷 板画权宜代之,亦可。 凡是肉眼不容易见到的地方,可就简陋多了。外 观气派的房子,内里却通常采光不佳、通风不良,黑 咕隆咚的角落,所在多有。后头的厨房,柴火挨着灶 头,煮起饭来,呛得要死。当然,满院子也找不到像 样的厕所。按理说,住宅的设计,应该首先考虑人的 生活需要,可从古民居的实际状况看,设计师大概是 把自己当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 两侧的厢房,当年住女眷。门窗隔扇的木雕,总 是古民居中最吸引眼球的部分。机械的几何纹样,组 合起来,竟然如此灵动而浑然一体,点缀其间的禽鸟 正欲夺框而出,腰板间的人物仿佛又能开口讲话。人 们无不叹服,赞美东阳木雕师傅的天才创造,然而又 不免疑心,莫非古人更在乎构件的雕饰而非居住的舒 适,好比写文章的人专做那辞藻的功夫? 透过精美的窗棂,费力向内搜寻,只见一团漆黑 。是的,女子的闺房岂容他人窥视。曾记否,红楼中 的林黛玉,只念得一句《西厢记》“纱窗也没有红娘 报”,薛宝钗便以为这位千金小姐简直满嘴胡话。窗 棂背后,是封闭压抑的樊笼,在这里,有多少妙龄女 子的青春,不曾怒放,便已凋零。 圣人制礼作乐,用心良苦,古民居的固定格式, 自有深意。奢华而压抑的大房子中探出来的,将是一 张张麻木而枯萎的脸,如同我们在鲁迅先生笔下的未 庄和鲁镇见过的那样。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