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学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31.40
折扣购买: 浙江有意思
ISBN: 9787517817888
王寒,作家、学者、**媒体人。 出生于西湖边,成长于东海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为江南某报常务副总编辑。一个在现实中很现实,在梦幻中很梦幻的女子喜欢行走。喜欢读城,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
1 老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若一定要在苏杭 之间比个高下,我觉得还是杭州*可人些。要不,在 苏州、杭州都当过主要领导的白居易他老人家也不会 说——“江南忆,*忆是杭州”了。 2 所有写江南的经典诗句,杭州都能对得上号。杭 州,是一座符号般的江南城市。 杭州的美不是那种咄咄逼人的美,它的温婉风情 ,只会让你感到润物细无声般的舒适,杭州是唐诗里 的风景,是宋词里的风物,是山水册页。它有万般柔 情,它让你跌进温柔乡中不想出来,让你只想在这个 天堂城市里与山呀水呀花呀草呀美人呀长相守。 3 很多人不明白,白居易为什么会“江南忆,*忆 是杭州”? 杭州人说了,不要问为什么为什么,这个答案, 你到了杭州后,自然会明白。 4 杭州既风流又风雅。 生活在杭州的花鸟草虫,待遇都很高,报道规格 也很高。西湖边的一只水鸟、夏日里的**朵荷花, 都可以占据当地主流媒体头版头条的位置,鸟呀花呀 什么的,有时候把市领导的活动挤到报纸的边边角角 去。这一点是杭州的可爱之处。 5 宋时的风流诗人柳永在《望海潮》中,给杭州做 了生动的城市广告: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 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 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结果这首诗把一个虎视眈眈的外敌招惹来了,金 主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对“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的江南怦然心动——这么好的地方,老子 得赶紧占领来。“遂起投鞭渡江之志”,隔年以六十 万大军南下攻宋。 6 有一句用滥了的诗:“你来或不来,我都在这里 。”于情人,这句话是痴情;于西湖,这句话是风情 ;于游客,它就是抒情。 杭州的锦绣山河让多少人眼红啊,据说慈禧太后 这个跋扈专横的老太婆修建颐和园的动机,就是想把 西湖美景复制到北京去。 7 中国六大古都——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 封、杭州,除了杭州,个个都有**的霸气。 不过,没有霸气又如何,反正,推崇杭州的人自 古就有。欧阳修就说过:“若乃四方之所聚,百货之 所交,物盛人众,为一都会,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 以资富贵之娱者,惟金陵、钱塘。” 在欧阳修的眼里,几个古都放在一起PK,要论综 合评分,还是南京、杭州*高。其实,别的不用比, 光这两地的美女,就把别处都比下去了。 8 杭州是岳飞去世后的身葬之地。岳飞是中国历史 上*有名的两名武将之一,另一名是关羽,岳飞和关 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图腾,以忠义著称。 杭州人很自豪岳飞与杭州的关系,杭州的打铁关 ,因岳家军曾在此打造**而得名。 9 到过杭州的名人很多,在杭州人的心目中,马可 ·波罗是*有眼光的人。公元1300年,意大利旅行家 马可·波罗就对杭州赞不*口,他称赞杭州“是世界 上*美丽、*华贵之天城”。 澳大利亚**霍克也很善解人意,他说:“杭州 的男人是世界上*智慧的,杭州的女人是中国*美的 。”虽说老霍说的是客套话,但杭州的男男女女听了 ,无不心花怒放。 10 到西湖一定要找三座桥和三座墓。三座桥是断桥 、长桥与西泠桥——断桥是白蛇和许仙相遇的地方, 长桥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的地方,西泠桥是苏 小小独守之处。这三座桥是风月无边的桥。而三座墓 是岳坟、于谦祠、张苍水墓——他们三人皆是抗击外 敌入侵的**将领。 三座桥,体现的是杭州的阴柔之美,而三座墓, 体现了杭州的阳刚之气。谁说杭州只有阴柔的一面? 人家阳刚起来,比谁都阳刚。 11 都说“少不入川”,其实,少*不宜人杭。鲁迅 就说过,杭州是一个消磨意志的地方。1933年,郁达 夫想把家安到杭州,鲁迅劝他千万不要去:“至于西 湖风景,虽然宜人,有吃的地方,也有玩的地方,如 果流连忘返,湖光山色,也会消磨人的志气。” 的确,“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读书不就是为了黄金屋和颜如玉吗?吃苦不就是为了 享受吗?有了现成的美景、美食、美女,还苦巴巴地 奋斗些啥呀? 12 岳飞的庙、于谦的祠、秋瑾的墓、苏小小的馒头 冢、俞樾的书房、盖叫天的旧居、林风眠的画室、史 量才的别墅、林和靖的放鹤亭、弘一法师的出家处… …这样那样的名人,与杭州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因为他们,杭州这座城市才如此生动、鲜活,又如此 深情、厚重。 13 徐志摩爱杭州的山水,但他看不惯杭州人的做派 ,他说:“但不幸杭州的人种(我也算是杭州人),也 不知怎的,特别的来得俗气来得陋相。不读书人无味 ,读书人*可厌,单听那一口杭白,甲隔甲隔的,就 够人心烦。” 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