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味

口味
作者: 汪曾祺
出版社: 万卷
原售价: 32.80
折扣价: 20.10
折扣购买: 口味
ISBN: 978754705065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荠菜。荠菜是野菜,但在我家乡是可以上席的。我们 那里,一般的酒席,开头都有八个凉碟,在客人入席前即 已摆好,通常是火腿、变蛋(松花蛋)、风*、酱鸭、油 爆虾(或炝虾)、蚶子(是从外面运来的,我们那里不产 )、咸鸭蛋之类。若是春天,就会有两样应时凉拌小菜: 杨花萝卜。(即北京的小水萝卜)切细丝拌海蜇,和拌荠 菜。荠菜焯过,碎切,和香干细丁同拌,加姜米,浇以麻 酱油醋,或用虾米,或不用,均可。这道菜常抟成宝塔形 ,临吃推倒,拌匀。拌荠菜总是*欢迎的,吃个新鲜。凡 野菜,都有一种园种的蔬菜所缺少的清香。 荠菜大都是凉拌,炒荠菜很少人吃。荠菜可包春卷, 包圆子(汤团)。江南人用荠菜包馄饨,称为菜肉馄饨, 亦作“大馄饨”。我们那里没有用荠菜包馄饨的。我们那 里的面店中所卖的馄饨都是纯肉馅的馄饨,即江南所说的 “小馄饨”。没有“大馄饨”。我在北京的一家有名的家 庭餐馆吃过这一家的一道名菜:翡翠蛋羹。一个汤碗里一 边是蛋羹,一边是荠菜,一边嫩黄,一边碧绿,*不混淆 ,吃时搅在一起。这种讲究的吃法,我们家乡没有。 枸杞头。春天的早晨,尤其是下了一场小雨之后,就 可听到叫卖枸杞头的声音。卖枸杞头的多是附近村的女孩 子,声音很脆,极能传远:“卖枸杞头来!”枸杞头放在 一个竹篮子里,一种长圆形的竹篮,叫作元宝篮子。枸杞 头带着雨水,女孩子的声音也带着雨水。枸杞头不值什么 钱,也从不用秤约,给几个钱,她们就能把整篮子倒给你 。女孩子也不把这当作正经买卖,卖一点钱,够打一瓶梳 头油就行了。 自己去摘,也不费事。一会儿工夫,就能摘一堆。枸 杞到处都是。我的小学的*场原是祭天地的空地,叫作“ 天地坛”。天地坛的四边围墙的墙根,长的都是这东西。 枸杞夏天开小白花,秋天结很多小红果子,即枸杞子,我 们小时候叫它“狗**”,因为很像狗的**。 枸杞头也都是凉拌,清香似尤甚于荠菜。 蒌蒿。小说《大淖记事》:“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 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 。”我在书页下面加了一条注:“蒌蒿是生于水边的野* ,粗如笔管,有节,生狭长的小叶,初生二寸来高,叫作 ‘蒌蒿薹子’,加肉炒食极清香……”蒌蒿,字典上都注 “蒌”音楼,蒿之一种,即白蒿。我以为蒌蒿不是蒿之一 种,蒌蒿掐断,没有那种蒿子气,倒是有一种水*气。苏 东坡诗:“蒌蒿满地芦芽短”,以蒌蒿与芦芽并举,证明 是水边的植物,就是我家乡所说“蒌蒿薹子”。“蒌”字 我的家乡不读楼,读“吕”。蒌蒿好像都是和瘦猪肉同炒 ,素炒好像没有。我小时候**爱吃炒蒌蒿薹子。桌上有 一盘炒蒌蒿薹子,我就**兴奋,胃口大开。蒌蒿薹子除 了清香,还有就是很脆,嚼之有声。 荠菜、枸杞我在外地偶尔吃过,蒌蒿薹子自十九岁离 乡后从未吃过,**想念。去年我的家乡有人开了汽车到 北京来办事,我的弟妹托他们带了一塑料袋蒌蒿薹子来, 因为路上耽搁,到北京时已经焐坏了。我挑了一些还不太 烂的,炒一盘,还有那么一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