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友谊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1.90
折扣购买: 理性多元思考法
ISBN: 9787505755192
苅谷刚彦 1955年出生于东京都。东京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修士毕业后,进入西北大学大学院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曾任西北大学大学院客座教授、电视教育开发中心助理教授、东京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现任牛津大学社会学部教授。著有《教育的世纪——学习与传授的思想》《大众教育社会的未来》《学校的概念》等。
1 作者的立场、读者的立场 步骤1 阅读的作用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怎么读书了”,我们经常能听 到类似这样的感叹。确实,与看电视和看漫画的时间相 比,现在的年轻人读书的时间要少得多,甚至连“现在 的年轻人都不怎么读书了”这句话本身都变成了老生常 谈的“常识”。但请不要急着点头,我们先来思考一下 。 为什么大人们对年轻人不读书这件事感到遗憾?这 种想法本身应该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如果不读书的 话,就会错失某些重要的东西。“不读书有什么坏处? ”“会失去什么?”那么你是在搞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 之后,才对这种老生常谈的声音表示理解吗?还是根本 没考虑那么多,直接就点头认可了呢?如果想养成自主 思考的习惯,就不能对这些所谓的“常识”简单地点头 认可。 “如果不读书的话会错失什么?”将这个问题再稍 微展开一点,可以思考“通过读书能够得到什么”和“ 什么东西只有通过读书才能得到”。如果没有什么东西 非得读书才能得到,那不读书这种行为就不应该遭到批 判。如果是你的话,会给出怎样的回答呢? 以下是我的回答。假设通过读书能够得到知识、信 息、教养、快乐、兴奋、感动,等等。接下来从中找出 “只有通过读书才能得到的东西”,会剩下什么呢?如 今随着电子媒体的普及,即便没有书籍,也一样可以获 得绝大多数的知识和信息。而且与读书相比,电子媒体 的效率甚至更高。 至于快乐、兴奋、感动,也因为影像和声音媒体的 发展而更容易获得。同样,大屏幕上的画面和立体声音 响带来的兴奋及感动可能远超读书的效果。 那么“教养”呢?确实,无论是通过电视还是电脑 ,或者通过演讲会和大学课程,都能够获得“知识”。 如果将“教养”单纯地看作知识,就算不读书也一样能 够获得“教养”。 既然如此,有什么是只有通过读书才能得到的呢? 我认为应该是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深入思考的“机会” ,或者说,是为了培养思考能力而与信息和知识打交道 的“时间”。 与其他媒体不同,书这类纸媒体可以让读者根据自 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接收信息的节奏。比如,正在阅读 这本书的你,如果觉得从头开始按顺序阅读太麻烦,可 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阅读,也可能大致地浏览一遍 之后认为没什么意思,就将这本书扔到一边(但还是请 大家坚持读完)。或者可以将读过的部分再读一遍,一 边揣摩作者的用意,一边猜测接下来会是什么样的内容 。也就是说,与其他媒体相比,读书可以更自由地安排 时间。 这样一来,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有更加充分的时间 来进行思考。比如遇到一段非常意味深长的句子,如果 是在普通的对话交流中,可能会因为没有太多的时间思 在线吃瓜,经常被营销号带节奏?遭遇病毒式营销,分分钟为智商税激情下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你是否已经放弃思考,只接受愿意看到的信息,将理性与思辨放在了对立面? ◎东大、牛津知名教授打造让你终身获益的思维法则 知名教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一套系统性且实践性超高的多元思考指南。通过一系列具体步骤和大量案例及思维练习,帮你搭建一个基础思维框架,循序渐进地教大家如何摆脱只愿相信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僵化思维。 ◎运用阅读、写作、提问,从输入到输出,建立全面的独立思考体系 本书从有效输入出发,带你夯实基础思考能力:无论看新闻、看直播,还是阅读自媒体文章,都能够一眼看穿作者意图,准确地、批判地获取信息,不被任何舆论带跑偏;个性化提升输出的技巧:运用单人辩论,从不同角度审视自身立场,随时随地精准输出独到见解;掌握有效提问:将单纯的疑问发展为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提问”,将大问题拆解成具体的小问题,进一步增加思考的视角,犀利传达自身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