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大讲堂/财富大讲堂系列丛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格雷厄姆写过两本非常出名的证券投资书籍,一本叫做《聪明的投资者 》;另一本叫做《证券分析》。前面一本书相当于后面一本的简略、通俗本 ,巴菲特正是看到了这本书才使得他得以蒙受格雷厄姆的亲自教诲。而《证 券分析》是一本大部头的书籍,这本书一直处在不断的修订中,这本书在 1934年由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合作出版,被称为投资者的“圣经 ”。因为《证券分析》将股票投资纳入了职业化和专业化,以及定量化的领 域,今日的资产定价理论和组合投资理论都与格雷厄姆的学说有千丝万缕的 联系,所以格雷厄姆又被称为“证券分析之父”。 巴菲特曾经在《格雷厄姆和多德的超级投资者》这篇著名演讲中,用最 具有说服力的事实反驳了投资者不能战胜证券市场的说法。这篇演讲列出的 很多名人都是格雷厄姆的亲传弟子,比如“红杉基金”的创始人威廉·拉恩 等。国内很多人应该在这两年财经新闻中多次听到或者看到“红杉基金”这 一称谓。 据不完全统计,格雷厄姆的学生所掌握的财富可能高达全世界财富的1 /20,也就是说格雷厄姆的思想统治着世界5%的财富。有人甚至认为,如 果格雷厄姆再多活20年,则美国的财富也将被他全部控制。想想看一年24% 的复利吧,照这样算下来,格雷厄姆思想统治下的财富将在20年内超过世界 财富总额的10%。 格雷厄姆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中肯地说这是他关于证券分析 思想具有正确性的必然结果。在格雷厄姆之前,证券投资仿佛巫术一般,技 术分析的只言片语统治了这个领域,虽然技术分析中出现了很多大师,比如 杰西·利莫佛,当时这些人的财富都是瞬间来去,好比“无根之财”。正是 格雷厄姆的出现让巴菲特看到了投资的曙光,此时的巴菲特已经接触了上百 本的证券投资书籍,这些书籍绝大部分都是讲技术分析和小道消息的。巴菲 特认为格雷厄姆的投资理论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可操作性,经过数十年的实 践,他更加坚信这一点了。 在格雷厄姆之前的证券投资,确实出现过不少暴富人士,他们都是使用 技术分析和某些夹杂玄学的东西,这些人的成功都是昙花一现。在格雷厄姆 之后,很多人取得了长久的成功,比如巴菲特、约翰·内夫、威廉·拉恩、 邓普顿等,这些人的财富一直在稳步地增长,而且其数量级远远大于那些依 靠技术分析的交易大师,更为重要的是格雷厄姆式的投资者比那些技术交易 者更为稳健。 《证券分析》有几十万字,即使是中文版读起来也让人感到吃力,但是 我们觉得格雷厄姆的主要思想还是可以用上千字的文字深人浅出地介绍给本 书的读者的。虽然寥寥数语不能够帮助你成为大师级人物,但是却足够让你 在证券市场的投资中做得更好,更加稳健。 著名的格雷厄姆传记作家珍妮特·罗将格雷厄姆的思想精华概括成了十 三点,我们就从这十三点中找到投资中国证券市场的启示吧,要知道巴菲特 的85%的成功来自于对这十三点格雷厄姆原则的奉行。 第一,做个投资人,而不是投机分子。格雷厄姆认为投机是证券市场一 个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但是要想挣得风险报酬率合理的收益则必须坚持投资 。那么什么是投资呢,什么又是投机呢?格雷厄姆认为投资是针对价值,而 投机是针对价格。价值依赖于企业的资产和收益,而价格则是市场情绪扰动 造成的,或者说供求变化决定了价格。所以,格雷厄姆建议投资关注价值, 也就是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和收益水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国内投 资者都热衷于短线买卖,这类买卖只关注股票的价格,而没有研究公司的资 产和收益情况。这类交易行为就是投机,而不是投资。 第二,在合理的价格买人一个价值看好的公司。那些初入价值投资门径 的交易者们总是认为一个好公司在任何价格买人都是正确的做法。所谓投资 或者说价值投资就是买入好的公司。格雷厄姆认为任何商品都有一个合理的 价格,这个合理的价格等于价值,如果以高于价值的价格购买一样产品,则 是非理性行为,最好的买卖应该是在价格远远低于价值的时候进行。这一思 想对巴菲特的影响非常深远。巴菲特坚持认为当价格低于价值一个客观的幅 度时才是买人这家公司股票的恰当时候。格雷厄姆认为价格低于价值的幅度 应该看做“安全空间”,这个空间越大则投资的安全系数越高。我们来看一 个较为简单的例子。2008年1月2日,我们根据资产和收益情况对深发展 (ooo001)的内在价值进行了评估,得出其每股的价值应该为18元,但是其价 格却为38.6元,这表明按照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念深发展此时的股价是 高于价值的,不应当买入或者持有这只股票。当然,估值本身非常复杂,我 们这里仅仅是作一个演示,并不构成买卖建议。 第三,全力寻找隐藏价值。对于格雷厄姆而言,价值投资的最大目的就 是寻找那些被市场忽略了的价值。他通过现有资产净值规则来确定一家公司 是否具有隐藏价值。所谓的现有资产净值就是从资产中减去各种债务,从短 期债务到长期债务等,以及优先股,剩下的部分就是现有资产净值。将现有 资产净值除以股份数目就得到了每股的内在价值,然后与每股价格进行比较 ,如果每股的内在价值远远高于每股价格,则代表存在隐藏价值,这就表明 一个购买机会出现了。有学者在1988年利用这一规则对美国上市公司进行了 广泛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股价跌破每股现有资产净值之后买进公司的股 票,然后在两年后卖出,可以获得24%以上的收益率。不过,随着格雷厄姆 证券分析方法在华尔街广为传播,隐藏价值越来越少了。到了格雷厄姆晚年 ,他也认为自己的方法将被有限的市场所否定。不过,巴菲特和彼得·林奇 将格雷厄姆的方法进行了升级,在第三章我们就来看一种新的价值投资方法 。尽管格雷厄姆的隐藏价值法没有以前那么多的投资对象了,但是这一方法 仍旧具有很好的回报率,前提是投资者需要花费比以前更多的努力了。 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