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辩忘言(蔡照波印象)

欲辩忘言(蔡照波印象)
作者: 编者:谢耿
出版社: 南方日报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欲辩忘言(蔡照波印象)
ISBN: 978754911794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蔡照波:挥毫当得江山助 瘦、精干、文人气。这是蔡照波给记者的最初印 象。聊天时,他通达古今,无所不知。兴起时,他常 常仰头大笑,让人直叹此人“岂是蓬蒿人”。喝酒时 ,他恣意奔放,与他笔下之墨竹毫无二致。作为南方 电视传媒的领军人物,蔡照波极为敬业和投入,致力 于塑造南方电视品牌的整体形象,推动本土文化的挖 掘和整理;作为艺术家,蔡照波修文、挥毫、篆刻, 无所不精,其畅快淋漓之意态,常常为身边朋友津津 乐道。常有人晾讶于,他如何游刃有余于两个完全不 同的角色,蔡照波却不无快活地说:“挥毫当得江山 助,不到潇湘岂有诗?”当记者想送上一顶“大师” 的帽子时,蔡照波立刻搬出香港的饶宗颐先生的话, “饶老不喜欢别人称他为大师,他是另有意见,做法 事的和尚才是大师。不要叫大师,叫大叔才时髦。” 潮州少年的篆刻梦 艺术起源于实用,对蔡照波也是如此。 20世纪70年代,潮州古城。一个普通的潮州少年 ,每天往来于家与学校之间,就在这平淡无奇的上学 路上,蔡照波看到一个摆地摊的人,好奇地凑上去— —花五毛钱刻印,立等可取。 这引发了少年对篆刻的好奇心,觉得这是一门立 身的手艺,学学也不错。于是他开始自学,即使做了 知青、当了工人仍不放弃。好钻研的蔡照波甚至练就 了不写印稿就直接刻印的本领.最陕能在七分钟完成 一方姓名章。 考进中山大学中文系后,蔡照波继续钻研篆刻。 起初,他喜欢清代的作品,感觉它们清细秀雅,风神 流动,但久了又觉得如花瓶美人,可以玩味的东西不 多。继而他又琢磨了齐白石、邓散木等诸多名家的作 品,他似乎刻谁像谁,但就是走不出来,颇为苦恼。 幸而得遇名师提点。中山大学古文字学家、篆刻 家商承祚教授看了他的作品说:“你的作品好是好, 但还是工艺,‘工艺,和‘艺术’,一字之差就差了 千里。你应该向艺术方面去发展。” 商承祚先生提点蔡照波要“印宗秦汉”,不要学 当代人,要往高古方面靠。商先生认为,秦汉印虽没 有流派,亦无署名,是匠人的作品,但体现了一种很 宽厚、大气的时代精神。 “秦汉印的大气、宽厚,是国家强盛、经济繁荣 、人民生活稳定的折射。汉印中大量是满白文印,印 文线条粗而布满印面。一切都是那么的平稳且中规中 矩。”后来蔡照波毫不掩饰自己对秦汉印的偏爱。 清代印章风神流动,齐白石的印章奇崛险峻。蔡 照波认为,学他们可以,但都容易有习气。而秦汉印 博大、厚重,可以学习借鉴的有很多,而且较容易走 出来。 “又回到秦汉印,忽然感觉到有才华的人都是朴 实无华的。”蔡照波玩味道。在诸多汉印之中,蔡照 波最喜“将军印”。汉代边关战事紧张,朝廷遣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