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全传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簪花少年 1.“熊砖井”的传说 从前,人们常以籍贯作为某名人的代称,比如“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就分别影射着李 鸿章与翁同龢两位晚清大员的籍贯与人品。人称“中 堂大人”的李鸿章为“李合肥”,顾名思义,李鸿章 是安徽合肥人。合肥县以东30里的磨店(今安徽合肥 市瑶海区磨店乡群治村祠堂郢)便是李鸿章的出生地 。因为这儿出了个李鸿章,原本默默无闻的磨店也名 扬四海。 在磨店祠堂郢村西有一口非常著名的古井,井水 一直大旱不干、水质甘甜清澈,为村民们提供生活用 水。开凿者是明朝一位姓熊的侍郎,所以它的官名叫 “熊砖井”。为什么人们会把李家的兴盛与“熊砖井 ”联系在一起呢?这还得从李氏家世谈起。 “熊砖井”附近曾住着一户人家,主人是一个名 叫李心庄的农民,虽然他家境清贫但十分勤劳,过着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明末的某一年,李 心庄的一个远方姻亲许迎溪(又名许光照)因躲避战 乱,从江右(即江西)湖口迁来合肥定居。合肥县位 于长江、淮河之间,在巢湖北岸,属于巢芜盆地,土 地广沃,沟渠纵横,旱涝保收。从此,许迎溪过上了 安定、自在的日子。许、李两家相距不远,既是姻亲 又是好友,往来十分密切。李心庄膝下无子,于是请 求收养好友次子稹所(因避雍正帝名讳改为慎所)为 嗣,许迎溪慨然应允。之后,许慎所便随李家改为李 姓。 李家从慎所这一代开始,一直居住在“熊砖井” 旁边,经过几代繁衍,李家人丁渐旺。至清朝乾隆年 间,李家的家底已较为殷实,并积攒了200多亩土地 ,李慎所的五代孙李椿成为一乡的小地主(因家族人 口多,人均占有土地并不算太多)。 不过,李家世代无人做官,缺少政治靠山,有钱 没势,因而在村里常常遭到恶劣官绅的欺压盘剥。所 幸李椿口才不错,又稍通文墨,据理力争,才保住了 李家的家产和那片土地。通过这件事,李椿悟出了一 个道理:“力田习武”只能养自身,志大则可养千口 。要想光宗耀祖、出人头地,进身仕途才是最根本的 途径。于是,李椿把“锄子读书、文章经国”当作家 训,将李家的希望寄托在长子李殿华的身上。 李殿华(字庆庵)谨遵父命,一度热衷于功名仕 途,但他累年苦读,学业却没有多大长进。在两次参 加省里的乡试举人考试不中后,他觉得自己命中注定 不是走仕途的人,于是彻底放弃考取功各的念头,甚 至发誓一辈子不再进城,回到乡村领着子孙一边种地 一边教他们读书。此后,他果然近50年没有再进城一 步。直到去世,他仍是一个男耕女织的小农。 当然,每天看着子孙读书倒也其乐融融。由于李 氏宗族人口越来越多,仅凭祖上留下来的一些土地和 家产,已显得家大业小,不够子孙享用,所以后来就 分家而居。李殿华平素已养成随遇而安、与世无争的 品性,在分家一事上,他作为长子,十分谦让大度, 因此分得的土地财产最少,负担很重。而他花钱向来 大方阔绰,又因治病花掉不少银两,在外边欠下不少 债务,常有人上门来讨债,每到年终的时候,要债的 人更多得如过江之鲫。李殿华是个很讲体面的人,对 债务倒也不躲不避,但一时确实难以偿还,只得跟债 主们说尽好话,求他们多宽限几日,幸亏债主们大都 通情达理,好言好语也就应付过去了。但这终究不是 长久之计,几天后要债的人又来登门,李殿华脸上挂 不住,只能东奔西走,去一些家境还不错的亲戚好友 那里讨借,想着他们不会定归还的期限,待日后慢慢 偿还。但亲友们也渐渐地开始感到厌烦,有的干脆就 不再与之往来,见了李殿华避之唯恐不及,担心他再 来借钱。当时有一位叫周菊初的姑舅亲,为人厚道, 心地善良,愿意帮助李殿华一家,同时劝告他要勤俭 ,再困难也不要忘了家训,尽力供儿孙上学读书。 知书达礼的李殿华自然深明其理,基于自己年轻 时科举失败的教训,他把希望寄托到下一代身上,十 分重视对几个儿子的培养,严格督促他们读书,期望 他们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也许老天爷不会辜负 李家数代人的努力,给他一个满意的结果。 李殿华一共生有4个儿子,依次为文煜、文瑜、 文球、文安。长子李文煜博学能文,但因家境贫寒上 不起学堂,只能趴在窗户外边听课。他苦学不辍,6 年之后开始收徒弟,教他们学知识,为日后李氏宗族 的崛起起到了带头作用。喜好吟诗作赋的他后来著有 《晴岚文集》20余卷。次子李文瑜和三子李文球也都 是极有才华的人。最小的儿子李文安,本名文歼,字 式和,号玉泉,别号愚荃,生于嘉庆七年(1802年) 。他也跟几个兄长一样,读书十分用功。 如果说,“熊砖井”的井水真有什么神奇功用的 话,李家四兄弟天天饮井水,但并未见谁的资质有多 聪颖。尤其李文安小时候不仅没有过人的天资,相反 还有点笨,“资性中下”,性格比较内向,又体弱多 病,一般的孩子4岁就开始启蒙了,而他到8岁才读书 。到了13岁,别人都有考上秀才的了,他才读完《四 书》和《毛诗》,但他没有放弃,仍坚持苦读。李殿 华不知道这个儿子天生笨拙,还以为他贪玩不用功, 于是“时亲督课,每作文脱稿,必先阅,指其瑕疵” ,“或为讲书史懿训,或为述失曾祖暨先祖盛德”。 尽管如此,李文安还是跟不上其他人的学习进度。李 殿华为此忧心如焚,由于自己的身体不是很好,便让 李文安回家一边学习料理家务,一边跟着大哥李文煜 读书。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