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林则徐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 修其身。”这是《礼记·大学 》里的一句话,意思是说: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高 尚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 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 家庭;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 庭,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礼记·大学》里的这句话 被后人简单概括为“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这 是中华儒家思想中的精髓之 一,也是无数有志之士的人 生信条。儒家思想深刻影响 了中国历代的仁人志士,他 们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以 天下为己任,展现了深厚的 爱国精神。其中,民族英雄 林则徐就是杰出的一位。 林则徐出身于贫寒之家 ,但他从小勤奋读书,无论 寒冬酷暑,他常常挑灯苦读 至深夜。苍天不负苦心人, 林则徐14岁便考中秀才, 20岁考中举人,27岁考中 进士,并被选为翰林院庶吉 士。林则徐并非只专注于书 斋里的学问,而是倾心于经 邦济世之学,并逐渐成长为 国家的栋梁之材。 林则徐的成功首先得益 于他良好的家风。林则徐的 父母从小教育他要恪守做人 的本分,要多读书、立远志 。林则徐谨遵父母的教诲, 并将优良的家风传承给后人 。他叮嘱儿子要慎守儒风, 勿贪利禄,勿恋权位,勿荒 弃学业。他在教育子女方面 留下的齐家格言至今被世人 传颂。 林则徐为官一生,廉洁 奉公。在清代官场贪腐成风 、物欲横流的大背景中,林 则徐深知人心贪欲的危害, 他一方面对官场的贪腐现象 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严格自 律、洁身自好,做到了出淤 泥而不染,在官场留下了许 多清正廉洁的佳话。 林则徐主政一方,勤政 爱民。他为官36载,历官 14省,经手办理断案、水利 、赈灾、漕运、盐务、禁烟 等诸多事宜,事事关系民生 。他在不同的职位上,无不 殚精竭虑、尽职尽责,连道 光帝都称赞林则徐:“从未 有如此认真者!”他体恤民 间疾苦,勇于为民发声,在 江苏任上,冒险为民请命, 民众称颂他为“林青天”。 林则徐匡时济世,生死 为国。当鸦片泛滥、祸害全 国之时,他临危受命,不顾 个人安危,承担起禁绝鸦片 的重任。在鸦片战争爆发前 后,他深谋远虑,一方面奋 起抵抗外来侵略,另一方面 积极了解国外的世界,购买 并仿制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 ,成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 界之第一人”。在他被革职 查办、遣戍边疆之后,他依 然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迈诗 句,以60岁高龄在新疆艰苦 的条件下修建水利、勘查土 地,在风大沙多的新疆南北 行程两万余里,勘地69万亩 ,为新疆的发展做出巨大贡 献。 林则徐的一生跌宕起伏 、荣辱历尽,他最终实现了 古代读书人“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崇高抱负 。他是中国古代志士仁人中 的杰出典范,是中华民族的 脊梁。正如中国近代著名文 学家鲁迅先生所说:“我们 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 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 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 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 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 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 就是中国的脊梁。”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