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的力量
作者简介
威斯康星大学怀特沃特分校心理学教授,艾奥瓦大学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博士(1998)。他负责运行PARBs(有认知偏差风险的匿名者)网站,其中讨论了如何使用社会心理学来减少认知偏差和冲突。他曾获得多项教学奖项,并于2016年获得威斯康星大学白水学院的快讯&科学卓越研究奖。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题是基本归因错误,也就是我们会低估情境的力量。基本归因错误是一种经典且有着广泛影响的认知偏差。基本归因对人类感知和人际关系十分重要,但是讨论认知偏差的大众媒体读物却很少关心这一问题,着实让人惊讶。 《情境影响力》一书是个例外。社会心理学家萨姆·萨默斯(Sam Sommers)在这本书中确实提到了基本归因错误,但是他关注的话题比这更为广泛。书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是人们低估情境对自我和他人的重要性,这是我完全不能同意的。例如,行动者—观察者偏差会让我们高估自己所处情境的重要性。萨默斯强调多种情境的重要性(绝大多数心理学教科书也如此处理),但是他仅仅在一个脚注中提到一次基本归因错误。 针对情境力量的经典研究,我会分享一些常见报告的新的信息。我也会更加直接且具体地讨论基本归因错误。我会描述基本归因错误的产生过程及其历史。我也会提供一系列在经典教科书中不常见的错误判断的案例。为什么我们被没有断章取义和政客误导,为什么关于轻度冒犯和内隐偏见的研究是错误的,为什么我们会在他人的非言语解读中误解他人(包括谎言侦测和同性恋雷达),为什么我们会高估自己预测他人在新情境中如何行动的能力,为什么我们会把受害者的痛苦归咎于他们自己,为什么会为自己的父母感到羞耻,以及为什么我们在驾车、工作,或者其他诸多需要人际交往的环境中那么容易发怒。针对上述问题,我会讨论如何从基本归因错误的角度给出部分解释。 有人希望自己不会轻易发怒,也不轻易对他人设防,因此我希望这本书能实打实地为这些人的生活带去平和。我也会分享若干个来自学生和他人的故事,他们在阅读此书后压力有所减轻。减少基本归因错误可以减少怒火、压力、误导性报复和人际冲突。 我会特别讨论基本归因错误和谴责受害者行为在心理治疗中出现的情况,强调认知—行为治疗中一个潜在的错误,这一错误可能反映出基本归因错误。我会举例表明社会心理学家和科普作家为什么无法抵御这种错误(当然不包括我)。我也会讨论基本归因错误如何成为其他认知偏差和社会感知过程的一部分,例如,偏见和阴谋论。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Malcolm Gladwell)在2005年出版了《眨眼之间》(Blink)一书7F ,他推崇的快速判断就是一种基本归因错误,对此,我有不少反对意见。格拉德韦尔多年以后也承认基本归因错误是“人类知觉所面临的最明显的问题”,而快速判断是“坏处远多于好处的判断。”(迟到总比不到好!) 情境在解释人们为何以某种方式行动时非常重要,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通常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审视情境。但是情境的力量在引起读者和学生注意的同时,不少作者和教育家却走得太远了,因为情境的力量是有限的。第九章《个人也很重要》就是在解释这一命题。绝大多数行为是由情境因素和个人因素共同决定的,而不是非此即彼。 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经常被用来说明情境的力量,因为虐待犯人的行为就发生在监狱情境中。我会强调实验中狱警的人格特质很有可能对虐待行为的发生也有影响,但很少被人关注到。旁观者越多,受害者能够接受的帮助就越少,这一种傍观者效应也通常被用来表明情景的力量,但是在重要的元分析中我发现了一个计算错误。根据我的修正和新的分析,我会更强调在群体性紧急事件中如何重视个体旁观者个体。事实上,凯蒂·吉诺维斯从旁观者那接受的帮助要多于故事中所描述的。旁观者越多,受害者接受的帮助越少,事实证明是错误的。 忽视个体及个人行为倾向会导致一种不常见的认知偏差——过度重视情境的因果作用,这是自由主义者解释社会问题时经常会遇到的批评。第九章会涉及一些研究,包括关于谁更容易产生这些认知偏差及其原因。 最后,我要冒险挑战去解释虽然认知偏差有负面效应,但对我们也有好处。特定的认知偏差、错误感知和适度的错觉是良好的心理的组成部分。例如,感觉上自己对生活中的消极事件的把控能力的强弱比真实能力的强弱更为重要。特定的认知偏差和错觉在其他方面也对我们有益,从安慰剂效应的身体治疗特征,到快速判断(如果有偏差的话)提升的一般日常效率。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存在认知偏差的话,我建议你不要太当一回事。管理认知偏差并不意味着自动地清除所有偏差,因为有些偏差确实于我们有利。 当然最终我要论证的是反对认知偏差,而不是支持认知偏差。我会建议用多种方法减少认知偏差,尤其是基本归因错误。在这一点上,我胜过其他绝大多数大众读物作者,因为他们仅帮助读者了解认知偏差。事实证明,仅仅阅读和了解认知偏差,这对我们的帮助是有限的。 我也会回答如何降低我们身边人所做出有偏差的判断的频率。降低自己的认知偏差已经很难了,如何以迂回的方式修正家人、朋友、心仪的他/她、配偶,甚至是合作者的有偏差的判断呢?或许最好不要尝试。我会提出一些基于特定研究的建议,强调这一任务的艰巨性,因为认为他人认知偏见可能也是一种认知偏差。 考虑到人们固有的潜在认知偏差和心理健康,我写这本书时面临一个道德困境,我不希望人们的心理健康因认知的准确性所带来的痛苦而受影响,因为特定的正向错觉对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而言是必需的。没有正向错觉,人们更容易产生中度抑郁表现,专业术语是“抑郁现实主义”(depressive realism)。我教授社会心理学,希望自己的学生知道,我在提升他们判断的准确性的同时也防止他们出现抑郁。我要求学生变得更为准确,但不要在这过程中变得抑郁。有句话正好说出了这一点,“真理让你自由,但首先让你痛苦”26,这句话或许是詹姆斯·加菲尔德总统说的,有时也被认为是马克·吐温(Mark Twain)说的。 在本书结尾,我会提出若干方法抵消求真带来的心理健康风险和准确感知之间的冲突,以最终实现自由。换句话说,幸福生活往往是非理性的,只要有正向错觉和简单的错误感知作为支持即可,但是我希望通过这本书和结尾提供的方法,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过上理性的幸福生活。所谓“理性的幸福生活”是心理健康,且没有大多数人会轻易犯的非理性认知偏差。我相信我们可以过一种幸福又理性的生活。 1、 社会心理学填补空白之作:基本归因错误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认识偏差,国内外社会心理学专著和普及读物对它的讲解却非常少。 2、 一个有趣而易读的文本:本书涉及诸多社会心理学专业名词和术语、理论性的叙述,但作者在写作时试图减少学术语言,并将其对认知偏差研究与大量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融合。 3、 对社会心理学经典理念有许多批判性的讨论:作者热衷于他的“选择偏见”,不断鼓励人们思考、反思、认识有争议的规则的不确定性以及例外情况。 4、这本书除了对基本归因错误进行精彩的学术分析之外,该书还提供了多项指导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