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安全感与自我疗愈

原生家庭、安全感与自我疗愈
作者: (日) 中野日出美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28.60
折扣购买: 原生家庭、安全感与自我疗愈
ISBN: 9787569953893

作者简介

"中野日出美 日本心理交流协会会长。 日本心理学会认证心理咨询师。 亲子关系治疗专家。 全球会员超过5000名的国际催眠联盟(IHF)认定的首位日本人讲师。美国NLP协会认证教员。 基于交流分析、NLP、现代催眠等理论,独家开创了潜意识疗法。 “重建依恋疗法”创始人。约20年间治疗了3000余个与依恋障碍相关的病例,其独家开创的“重建依恋疗法”效果显著,评价极高。尽管单次治疗费用超过10万日元,但预约依然常常爆满,需要等待三个多月。 现任Inner Access心理疗法中心代表、NPO法人、日本心理交流协会代表。 主要著作包括《青春期男孩养育:父母需要知道的事》《青春期女孩养育:父母需要知道的事》《男孩养育课:在男孩潜意识里种下7颗“成功种子”》《女孩养育课:在女孩潜意识里种下7颗“幸福种子”》等。 "

内容简介

"什么是“依恋障碍”? 我在自序中说到,很多人总是深陷于不安全感的牢笼,真正的根源在于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痕—“依恋障碍”,但“依恋障碍”其实可以克服。那么,首先让我们来探究一下什么是“依恋障碍”。 所谓“依恋障碍”,是指因为母亲或其他养育者未能恰当地养育孩子,导致孩子无法形成“依恋关系”,即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无法与养育者之间建立心理羁绊,进而在情绪和人际关系方面产生某些问题。 美国精神医学会的诊断标准将“依恋障碍”分为“抑制型”和“脱抑制型”。“抑制型”指的是在和他人的关系中表现出过度的抑制,与之相对,“脱抑制型”则指的是即便面对陌生人,态度也过于亲昵。 “依恋障碍”的症状并不仅限于此,而是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比如:恐惧他人、过度警戒、对自己和他人存在攻击性、晚熟、情绪不健全、行为障碍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出现在童年时期,长大成人后依然会存在。 正如自序中所说,长期以来我以潜意识为切入点,向患者提供心理治疗服务。这些患者在身体、心理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在咨询过程中,我深度倾听了他们的经历后,发现他们在童年时期与父母的关系是畸形的,而正是这种畸形关系阻碍了他们与父母形成健全的依恋关系,导致他们在成年后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实现自律及独立。 随着包括忽视在内的虐待、父母离婚、家境贫困及缺乏教养等情况不断地增加,人们逐渐了解这些情况会导致孩子产生“依恋障碍”。但最近也出现了另一种情况,有些父母看起来非常疼爱、珍惜孩子,可他们内心潜藏的阴影也会成为孩子产生“依恋障碍”的原因,比如溺爱或过度保护孩子,等等。 为了防止“依恋障碍”出现,父母不能只一味地疼爱孩子。因为过度的保护会导致孩子碰到一点儿事情就受伤,无法成长为直面各种挑战的大人,这就相当于用一条名为“依恋”的绳索绑住了孩子,让他们永远待在父 母的羽翼之下。 现代社会,很多人总是宅在家里,成为独居族,或是人到中年依然依赖父母,无法独立,成为啃老族,我认为这也是“依恋障碍”的表现。 “依恋障碍”如何让我们远离幸福? 正如我反复所说的,根据过往的经验分析,我确信人在成年后遇到的身体、心理及人际关系等问题大多源自“依恋障碍”。因此,在本书中,我希望从广义上来分析“依恋障碍”的原因、表现、产生的问题以及改善方法。虽然这些无疑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但幸运的是,我在治疗中深度倾听、分析病患者的经历,从而有机会了解了很多人的人生。 我希望在本书中尽可能地将这些东西分享给大家,详细情况我会在之后的章节中阐述。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依恋障碍”的确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不幸与裂痕。例如: ·缺乏对他人的信赖感和自我肯定感,无法控制情感 ·无法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反复地过度信赖与背叛他人 ·容易感到受伤,还会引发自残等行为 除此之外,“依恋障碍”还会引发抑郁症、身心疾病、恐慌症、人格障碍等状况,这些问题无声无息地侵蚀着我们的人生。 那么,我们是不是束手无策呢? 非也。如果采用正确的方法,最终我们一定能克服“依恋障碍”。这个“正确的方法”,正是我接下来要介 绍的“重建依恋疗法”。 “重建依恋疗法”:找回我们内心的安全感 “重建依恋疗法”除了能够克服“依恋障碍”,还具有巨大的重获幸福的效果。 我提倡的“重建依恋疗法”是在心理学的交流分析理论基础上,综合应用了NLP和艾瑞克森催眠法等。具体方法是:首先分析病患在童年时期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的性格特质;然后探索现有问题的成因;接着,运用各种方法帮助病患以其他形式重建曾经未能建立的依恋关系。 在过往案例中,这一疗法让三千余人摆脱了内心煎熬,他们开始享受温暖喜悦的人生。 在此,让我们来倾听一下那些克服“依恋障碍”后活出自我的人的心声吧。 “我意识到自己是在父母的忽视下长大的。或许是因为这样吧,我觉得自己平时很不重视问题。我自己成为母亲以后,也没法儿从心底去爱我的孩子,如果无法按照我的想法去控制他们,我就会打他们,我现在真的非常后悔。但可能现在因为我自己改变了,儿子和女儿也坦率地说出了他们的心事。如果我没能改变自己,现在会演变成什么结果,我一想到就不寒而栗。”(四十二岁·女性) “我小的时候,母亲有时对我拳打脚踢,有时无视我,有时又极度溺爱我,我就在那种毫无缘由的养育方式下长大。我明明应该很讨厌那样的母亲,但我成年后也没有从她身边离开,而是一边和她吵架,一边照顾她。老师说我这是因为‘依恋障碍’,我一开始不太相信,但当我觉察到很多过往的事情,逐渐得到治愈时,我明白了这是因为我的‘内在小孩’(内心‘幼小的自己’)依然需要母亲的关怀。现在,我会和母亲保持一定的距离,更加重视自己的真心。非常感谢。”(三十九岁·女性) “那时我和妻子的关系不怎么好,对工作也心生厌恶,于是接受了治疗。我觉得非常不好意思,成年后哭成这样还是头一遭。当老师说‘这些眼泪不是现在的你流下的,而是你内心那个幼小的自己在哭泣’时,我哭得更凶了。的确,我在孩提时代就失去了母亲,养母也没有给予我母爱,我根本没撒过娇。我没想到,那么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到现在还对我有影响。而当我慢慢地注意到那些事情,可以哭出来以后,我的人生开始发生变化。现在我能和妻子交流真心,也能温柔地对待孩子。真的太感谢老师了。”(四十七岁·男性) " "☆ 意识到依恋伤痛,才能重构接下来的人生:成年人在心理、身体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苦恼,或多或少都可以追溯至“童年时期与养育者的关系” “人际关系总是经营不善” “不知为何看别人的脸色,被玩弄” “自我肯定感低下,迅速陷入消极” “多次被背叛” “无法信任别人,因此无意与别人深交” “认为自己消失更好” “内心认为自己一定不会被爱、被选择” …… 停止这些自我嘲弄的“心理游戏”吧,你值得拥有更加精彩的人生。跟随本书,一点点回顾你的人生故事。 ☆ 资深心理咨询师中野日出美,20年+心理治疗经验,3000例+心理咨询案例,治愈分享 中野日出美独家开创的“重建依恋疗法”效果显著,评价极高,单次治疗费用超过10万日元,预约爆满,需要等待3个多月。 ☆ 治愈上千依恋障碍者的“重建依恋疗法”,读者好评如潮 “当我慢慢地注意到那些事情,可以哭出来以后,我的人生开始发生变化”“我在慢慢理解父母,也觉得‘自己的人生要自己负责’”“现在我通过治疗痊愈了,也能够摆脱童年时的阴影了。今后,我想珍惜自己。”“现在,我会更加重视自己的真心。” 阅读本书,你也将治愈自己的内在小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