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与爱情:林语堂与廖翠凤

幽默与爱情:林语堂与廖翠凤
作者: 施建伟|责编:张明华
出版社: 华文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8.80
折扣购买: 幽默与爱情:林语堂与廖翠凤
ISBN: 9787507558470

作者简介

施建伟,1939年生于江苏苏州,196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1991年任华侨大学中国文化系主任,同年被破格评为教授,并成为第一批“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获得者;1993年任同济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兼文化艺术系首任系主任、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首任所长、对外汉语部主任;2001年被同济大学特聘为当年文科唯一的资深教授;2003年6月被聘为同济大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名誉所长;2007年任同济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同济大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心名誉顾问。 已出版的著作有:《中国现代文学流派论》《近幽者默:林语堂传》《鲁迅美学风格片谈》《幽默大师林语堂》《林语堂在大陆》《林语堂在海外》《林语堂廖翠凤》《虎踞江东的孙权》《港台作家传记丛书》等,发表文章和学术论文等三百余篇。

内容简介

一个美满的家庭在动荡的社会生活中是人生最可靠的避风港,林语堂幸运地遇到了廖翠凤这样的贤内助,使家庭成为他发展事业的后方基地。 林、廖的婚姻是奇妙的结合,这是两个个性完全相反的人。林语堂出身于一个充满欢乐的穷牧师的家庭,而廖翠凤则在一个重男轻女的钱庄老板的家里长大。廖女士对外面社会上的事情不大知道,不仅对国家大事不太关心,甚至对林语堂为什么要在《语丝》上写文章骂人,后来为什么又要提倡幽默,为什么想发明中文打字机、编纂字典等工作,她都不大清楚。 在《语丝》时期,林语堂写文章,任意而“骂”,廖翠凤担心他的安全,劝他不要再写“批评政府的文章”。可是,林语堂不听偏要写,廖翠凤生气了。 “你为什么不能好好的教书?不要管闲事了。”她厉声说。 “骂人是保持学者自身尊严,不骂人时才是真正丢尽了学者的人格,”他答道,“凡是有独立思想,有诚意和见解的人,都免不了要涉及骂人。” “你在‘邋遢讲’!”她骂道。这句厦门话,意思是胡言乱语。 即使到了上海,林语堂的“幽默”文章已风靡文坛,廖女士对丈夫经常“开夜车”写文章,仍认为是在胡说八道“邋遢讲”。但这时,她已不再“厉声”喝骂了,夫妇间的对白像说相声一样有趣: “堂呀,你还在邋遢讲,来睡觉吧。” “我邋遢讲可以赚钱呀。” “你这本书可以赚多少钱?” “不知道。你要多少?” “多少都要。”……使她惊异的是,他胡说八道,居然有这么多人欣赏,居然可以赚钱。有一次,算命的说她是吉人天相,逢凶化吉。她听了非常高兴。这多年来语堂没有出事,也许是因为她的关系。 如果说,在家庭生活中,林语堂像一块岩石,那么廖翠凤就像海葵,牢牢地吸住林语堂这块岩石。岩石迁移到哪里,海葵也跟到哪里。 廖翠凤少女时受过严格的旧式教育,不仅被灌输了三从四德的封建道德思想,而且被灌输了基督教的严厉戒律和清教徒般的信念。林语堂与廖翠凤结婚以后,就向她宣扬李白的那套“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人生哲学,教她享受人生,把她被约束的天性解放出来。林语堂把生活视为永无止境的追求和探险,他随时都会有新的体验和发现;而对于廖翠凤来说,时间和空间是凝固的,只有面前的世界才是真实的,她只谈现实,也只面对现实。有一次,在欧洲旅游,林语堂带她游览希腊古迹,一座建筑在山丘上的卫城,她爬得精疲力尽,上山后的第一个反应是:“啊哟!我才不要住在这种地方!买一块肥皂都要下山,多不方便!”这是一个操劳家务的主妇的真实直觉,林语堂非常欣赏她的直感。 林语堂一生的成就,与妻子竭尽全力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林语堂专心致志笔耕,廖女士则尽心管理家务,安排他的饮食起居,照料他的日常生活,还要提醒他注意社交上的仪容,使他不失面子。林太乙在回忆父母时说:“她常盯着父亲看半晌,他不等她开口便替她说:‘堂呀,你有眼屎,你的鼻孔毛要剪了,你的牙齿给香烟熏黑了,要多用牙膏刷刷,你今天下午要去理发了。’接着哈哈大笑。母亲就得意地说:‘我有什么不对?面子是要顾的嘛。’” 初萌的爱情看到的是生命 持续的爱情看到的是永恒 穷牧师的儿子和富商的千金 一个外向有才,一个内向有骨气 他们先结婚后恋爱,同甘共苦风雨同舟 他是她眼里的光 他们把生活琐碎过成了温情 她是贤妻良母,他是家庭支柱 他们是社交场上令人羡慕的一对 他们之间的对白像说相声一样有趣 他们个性完全不同 却能在生活中饱有幽默与爱情 他们互相成就的秘诀是“给”与“受” 无论遇到什么惊涛巨浪他们都能从容应对 让我们一起走进林语堂廖翠凤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