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时事
原售价: 50.00
折扣价: 29.50
折扣购买: 破局思维
ISBN: 9787519505165
第一节 内因 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我 们自身因素而产生的困境 不胜枚举。这其中又可以 大致分为消极因素和积极 因素两种。 首先是消极的内因所产 生的困境,诸如懈怠、懒 惰、荒废、逃避、投机取 巧等。人们往往选择一时 的轻松,或者用看似更为 简单取巧的方法来处理生 活、工作、婚姻家庭中出 现的问题。殊不知,在日 积月累下,这种态度往往 最终导致更大的困境。 我们都听说过《寒号鸟 》的寓言故事。 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崖 上有一道缝,寒号鸟就把 这道缝当作自己的窝。石 崖前面有一条河,河边有 一棵大杨树,杨树上住着 喜鹊。寒号鸟和喜鹊面对 面住着,成了邻居。 几阵秋风,树叶落尽, 冬天快要到了。 有一天,天气晴朗,喜 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 ,衔回来一些枯草,然后 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 寒号鸟却整天出去玩,累 了就回来睡觉。喜鹊说:“ 寒号鸟,别睡了。大好晴 天,赶快做窝。” 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 崖缝里对喜鹊说:“傻喜鹊 ,不要吵。太阳高照,正 好睡觉。” 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 呼地刮着。喜鹊住在温暖 的窝里。寒号鸟则在崖缝 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 叫着:“哆啰啰,哆啰啰, 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 第二天清早,风停了, 太阳暖暖的,好像又是春 天了。喜鹊来到崖缝前劝 寒号鸟:“趁天晴,快做窝 。现在懒惰,将来难过。” 可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 ,伸伸懒腰,答道:“傻喜 鹊,别哕嗦。天气暖和, 得过且过。”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 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 缝里冷得像冰窖。寒号鸟 重复着哀号:“哆哕哕,哆 哕哕,寒风冻死我,明天 就做窝。” 天亮了,太阳出来了, 喜鹊在枝头呼唤寒号鸟。 可是,寒号鸟已经在夜里 被冻死了。 寒号鸟的懒惰、懈怠让 自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 境,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 价。 虽然这是一则寓言,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 也经常因为一时的懒惰或 者贪图安逸而导致此后面 对难以克服的困境呢?小 到厨房里堆叠的脏碗筷、 卧室里随手丢放的脏衣服 ,大到临近考试还一直没 有开始的复习准备、领导 一催再催却始终没有开始 的工作。所有这些问题都 不会因为我们的懒惰、逃 避而消失,只会随着时间 的推移酿成苦果,然后在 终点等着我们自己吞下。 有一个靠运输货物维持 生活的人养了两匹马。一 天,这个人分别将两匹马 各拉的马车装满了货物。 途中,一匹马走走停停, 慢慢地就落在了后面。主 人便把后面一辆马车上的 货物全放到了前面那辆马 车上。 后面那匹马看到自己车 上的东西都没有了,便开 始轻快地前进,并且揶揄 地对前面那匹马说:“嘿! 你有能耐吧,你受苦受累 活该,你越是努力干,主 人就越要折磨你。”前面那 匹马听了一言不发,继续 努力向前奔跑。 偷懒耍滑头的马见状, 就越来越得意,继续不停 地讽刺挖苦那匹任劳任怨 的马,但对方始终没有搭 理它。 到达终点后,有人对马 的主人说:“既然你只需要 一匹马拉车,干吗还养两 匹马呢?这不是在浪费吗 ?不如好好喂一匹,把那 匹不干活的马杀了卖掉。 这样既可以卖些钱,又可 以节省不少草料。” 主人一听,觉得这主意 不错,就听从了。 那匹喜欢偷懒的马见势 不妙,想挣脱缰绳逃跑,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马主 人抓住它的辔头,将它卖 给了杀马的人。 在这则寓言故事中,偷 懒的马因为自己的投机取 巧丢掉了性命。它以为自 己是聪明的,实际上却是 愚蠢的。对于它的主人而 言,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帮 助主人运输货物。一旦不 再具备这个条件,它也就 丧失了存在的必要。 我们由此推之,那些在 工作中面对任务推三阻四 ,能躲就躲、能逃就逃的 员工,当你不能再为企业 创造任何价值,而只提供 负担的时候,等待你的命 运又将是什么样子的呢? 同样,作为企业的负责人 ,当你发现自己的员工无 法再为企业创造任何有形 或者无形的价值时,是否 应该当机立断做出抉择呢 ?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 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 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 ,明天再去看看,觉得禾 苗好像总也没有长高。于 是他想:有什么办法能使 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 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耗费了他 很多力气。等他拔完了禾 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 但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 以后便跟家人夸口:“今天 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 苗长高了好几寸。” 农夫的儿子听了以后, 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 田里的禾苗已经全部死掉 了。 《揠苗助长》的故事我 们耳熟能详。我们可以将 宋国农夫的遭遇简单地理 解为认知错误。但如果进 行深层地剖析,产生这种 认知错误的根源,其实在 于这个农夫急功近利的心 态,欲速而不达。这个世 界上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 少之又少,绝大多数的成 功都源自反复的尝试与不 懈的奋斗。任何想要跳过 事物发展规律而直接成功 的做法,其最终结果都将 是事倍功半,甚至一败涂 地。 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