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共欣赏: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家诗讲录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今天很高兴,能与大 家相聚一堂,共同谈一谈古 诗的欣赏。中国古人有一句 话叫“野人献曝”,说的是一 个山野之人,既没有避寒的 高堂广厦,也没有取暖的丝 绵狐貉,只是觉得晒太阳很 是温暖,就把晒太阳的一点 心得奉献给大家,我今天也 是如此,希望大家多给我指 正。 我现在要谈的是什么呢 ?我要谈的是:我们中国古 典诗歌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是 什么?我们中国诗歌最大的 特色在哪里?我们的长处在 哪里?我们的短处在哪里? 我现在先简单讲讲我所体会 的中国诗的传统。 在我们教材的参考资料 上摘引了《毛诗·大序》上 的一句话“情动于中而形于 言”,又说“诗者志之所之也 ”。当我念这句话的时候我 就想起,我们常常把诗词连 在一起说,其实诗和词有很 不同的传统。记得在一年多 以前,也是在这个教委大礼 堂,我曾经讲过一次唐宋词 的系列讲座。那时候我就曾 说过,词本来是歌筵酒席间 的流行歌曲,唐五代词人填 词的时候并不想表达自己主 观的理想和志意,他们只是 把男女爱情和相思离别写成 漂亮的歌词交给那些美丽的 歌女去演唱,所以,词是突 破了中国旧文学的传统的一 种文学形式,突破了“诗言 志”的传统,突破了中国旧 有伦理道德的传统。但是词 很微妙,它在这些突破之中 ,在写男女爱情之中,居然 流露了贤人君子最深隐的心 意。当然,词从本来不是言 志发展到言志是有一个过程 的。这是我去年讲过的内容 。今天我们要开始讲诗了, 诗有完全不同的传统,那就 是“言志”的传统,作诗的目 的是为了表现自己内心的感 情和志意。那么,写诗的动 机是从哪里来的?正如《毛 诗·大序》所说的——“情动 于中而形于言”。首先,你 内心的感情要产生一种感动 ,要“摇荡性情”,然后才能 “形诸舞咏”。可是第二个问 题就要问了:“情动于中”是 怎样动的呢?为什么你的内 心会有那种摇荡的感动?我 们教材的参考资料上引了《 礼记·乐记》中的一句话:“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就是说,人心的摇荡、心灵 的感动,那是外在的事物使 其如此的。不过,这又引出 了第三个问题:什么样的外 在事物才能使你有所感动呢 ?我们教材的参考资料又引 了钟嵘《诗品·序》里的一 句话:“气之动物,物之感 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我们中国常常说到“气” 。冬至阳生,夏至阴生,阴 阳之气的运行造成了四时节 气的变化。春天草木萌发, 秋天草木摇落,这自然界万 物的种种物象就感动了人。 正如晋代陆机《文赋》所说 的:“悲落叶于劲秋,喜柔 条于芳春。”外物的变化使 人的内心感情产生摇荡,诗 人就用诗歌把它表现出来。 所以《诗品·序》接下来就 又说:“若乃春风春鸟,秋 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 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李商隐的诗说“飒飒东风细 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李商隐《无题》)——当飒 飒的春风吹起,春天到来的 时候,就唤醒了一个女子内 心的感情,所以就“贾氏窥 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这是春风引起的感动。 春鸟也同样使人感动:谢灵 运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 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唐诗有“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金昌绪《 春怨》)。其实,那春风春 鸟与你何干?欧阳修说“人 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 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那风月又与你何干? 正如南唐中主李璟问词人冯 延巳的那句:“吹皱一池春 水干卿何事?”殊不知“物色 之动,心亦摇焉”,人心的 感动就正是由这些“物色之 动”所引起的。……可是我 现在就要说了,如果一个诗 人只知吟风弄月、舞文弄墨 、咬文嚼字,像有些人说的 只要能痛饮酒熟读《离骚》 就可以做名士,高人一等, 自命风雅,那是我们中国旧 文人的坏习气。可是,春风 春鸟使我们感动,这是好的 ,是应该培养的一份感情。 因为这是使人心不死的一份 感情,使人养成一颗活泼的 、有生命的心灵。如果一个 人对宇宙间不属于你同类的 草木鸟兽都关怀,难道你对 人类的忧患苦难会不关心吗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 一位一心要恢复北方失地的 英雄豪杰——写过一首小词 ,其中有两句是:“一松一 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辛弃疾《鹧鸪天》) 他把山中的松竹花鸟都看作 了朋友和弟兄!还有一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北宋名臣范仲淹 则写过:“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范仲淹 《苏幕遮》)我们中国古人 说:“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大自然的景物有春夏秋 冬、朝夕阴晴的变化,从而 引起了诗人的共鸣。我们所 要培养的,正是这样一种不 死的心灵。而如果诗人对自 然界的景物都如此关心,那 诗人对人类的悲欢苦乐当然 就更加关心了。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