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水彩画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二章?20世纪上半叶普通中小学水彩画教育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校教育制度正式确立,伴随 着两次学制更迭,经历过数次课程标准的制定与修正, 普通中小学美术教学模式有了基本的定位,水彩画因其 既能够满足我国中小学生调剂精神生活、培养审美观念 的美育需求;又能够作为西画学习的基础训练,以掌握 色彩变化能力的原因,成为普通中小学图画课程的必修 内容。经过一步步的发展,水彩画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体 系中的地位得以确立并最终被纳入高级中学教学大纲。 本章将就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水彩画教育如何在学制 更迭下发展成为中小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中小学水彩 画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具体教学实践,水彩画师资力量 和水彩画教材的发展状况以及最后所取得的教学成果等 相关问题展开详细论述,以期为当代中小学水彩画教育 的发展提供线索和经验。 第一节?20世纪上半叶普通中小学水彩画课程的建 立 清末,活跃的西画运动影响了整个中国画坛,中国 美术界对西方美术及美术教育的回应是显著的、广泛的 ,中国美术教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反传统革新。至1912 年之后,政府颁布了多项倡导改革的教育法规、提案, 全国各地大量创办私立或公立的美术专门学校并在综合 类大学中组建艺术系,中国美术中高等教育逐步成长, 日趋成熟。在这个过程中,水彩画教育逐步脱离了最初 与色粉画、有色铅笔画共同构成的色彩画形式,成为一 门独立的课程并沿着实用与绘画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作 为“工艺科”的技术性训练,二是作为美术的绘画性训 练,两者均属于实践类课程。第一条发展方向延续了清 末以绘画辅助实业教育的思路,第二条发展方向则使水 彩画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桎梏,逐渐回归绘画艺术的本源 。至20世纪上半叶的中后期我国水彩画创作和理论研究 成果丰硕,为新中国成立后其成为独立的绘画专业打下 了基础,本部分将以第二条发展方向为研究主线,追溯 中高等教育阶段水彩画发展的脉络。 20世纪初,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中国教育界先 后历经了“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 和“壬戌学制”四部学制的演变,构建并完成了中国教 育近代化的转型。中高等教育在四部学制下的体系划分 不尽相同,事实上自19世纪中后期开始,中国教育近代 化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止。在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 运动”过程中,清政府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思想转变为“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国出现了第一批 近代化的工业和企业,并兴建了与之对应的洋务学校, 为西方科技文化和艺术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铺垫作用。 一、“壬寅学制”“癸卯学制”下水彩画课程的初 现 中国学校形式下的美术教育建设早期是以日本为模 板,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时期,康 有为、梁启超便提出了向日本学习,对科学文化和教育 制度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良措施,以提倡新学、发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