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德国(1939-1945)/铁血文库
作者简介
杨博一,作家、编剧、制片人,出版的作品有《莎士比亚箴言集》《哈佛EQ/情商设计》《心理咨询》《神秘北纬30°》《社交》《真相》《欧美悬念文学简史》等;参与创作的电影、电视剧剧本有《天涯行动》等;策划并担任执行制片人的电视剧有《黎母山的儿子》等。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是世界的政治经济 中心,而战前的西欧英国、法国、德国,一起构成了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体系。国际关系中的力量对 比离不开各国经济实力这一重要因素。而地理位置则 决定着国家的经济活动,也决定着它们之间的斗争。 中世纪末期以来,欧洲形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的“ 均势”政治格局。不管是哪个强国,都无法夺取欧洲 大陆的整个霸权。“均势”即balance of power,指 的是两个或多个个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一种情况。在现 代国际关系体系中,均势指的是没有一国处于优势地 位或能对其他国家发号施令的状态,是与霸权相对而 言的一种国际体系,是国家间力量对比的一种暂时的 均衡状态,又称势力均衡,而努力建立和维持这样一 种状态的战略或政策即为均势理论或均势政策。比如 从政治上通过联姻控制了大半个欧洲的哈布斯堡王朝 的查理五世,并没有成功迫使对手法国屈服。就是他 的儿子,哈布斯堡王朝巨大遗产的继承者,拥有庞大 的海外殖民地所带来的巨额财富的西班牙腓力二世, 雄心勃勃,试图维持一个天主教大帝国,但也被其领 地尼德兰人民的抵抗战斗和与英国的海上战争消耗了 过多的军费,导致了西班牙财政危机,从此走向衰落 。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法国,虽然一度成为当时欧洲最 强大的国家,也因为连年的战争(1667—1668年与西 班牙争夺荷兰,1672—1688年与荷兰的战争,1688— 1697年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间的九年战争以及1702 —1713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耗尽了法国国库, 此时的法国负债沉重,人民的生活穷困潦倒。到了拿 破仑时代,也因为受到英国、俄国、普鲁士等国组成 的反法同盟反对,图谋欧洲霸权的梦想彻底失败。 而到了近代,德国完成了统一。虽然它是欧洲强 国中崛起较晚的国家,却曾是最有可能统一欧洲的国 家。德国的统一原本就打破了欧洲的均势,之前邦国 分裂的情况对任何其他欧洲国家都构不成威胁。直到 普鲁士崛起并统一德国,特别是把其继承自普鲁士的 条顿骑士团军事传统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传统,这 也变相地在希特勒第三帝国军事上有所反映,并催生 了德国在二战期间军事上的成就—全新的作战理念、 极高的单兵素质、先进的武器装备。德国的地理位置 非常敏感,不仅影响着它自身的安全观念,还影响着 其他国家的地缘视角。从国内自身来说,以费希尔到 黑格尔为代表的学者对国家至上的观念极为推崇,而 马克思?韦伯则强调了德国统一后,不成为世界强国 则无存在的意义。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德国历史上的 重要人物,“铁血宰相”俾斯麦。作为手腕极其灵活 的政治家,他一直在为德国的统一从外交上谋取安全 的外围形势(比如:法、俄不会坐视普鲁士统一德国 ,因为德意志的分裂曾使得俄国有可能向西扩张,使 得法国有可能占领莱茵河流域的土地)。这就使德国 对自身安全观产生了一种恐惧感。这种不利的战略形 势,使得俾斯麦坚决与俄国保持良好外交关系,同时 集中精力对付法国,并反对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 ,避免英国的敌意。这就标志着德国的国家至上安全 观过渡到现实只讲究实力的均势政策,更突出了德国 地理位置的敏感。 欧洲强国,往往对于德国的强大容易把其联想成 中欧帝国。这一看法的产生是因为它处于法国和俄国 两强之间—欧洲的中部:德国注定要面临两线作战的 形势。因此在二战前,希特勒首先通过结盟的方式暂 时稳住苏联,集中力量先对付法国。但是传统强国法 国低估了德国的军事实力,导致很快就被德国打败。 另外,对有着强大海军的英国希特勒也以谨慎的态度 对之。以上的国际关系不仅延续了一战时的政治框架 ,更为以后的冲突和矛盾埋下了种子。特别是《凡尔 赛条约》让德国人感受到极大的羞辱。这一切都为希 特勒的德国的扩张找到了借口。要进行大规模的争霸 就需要更多的资源,它不可能像英国那样拥有大量的 殖民地资源。于是,希特勒就把眼光投向了东欧,并 随即成为德国为了战争目的实行经济统一的工具。德 国在东欧努力实施其经济霸权,以此获取那里的资源 来与英国对抗,突破当时的均势。而这,决定了德国 的命运不单单是要对付陆权上的国家,还要挑战英国 的海上霸权,甚至是美国。不过,希特勒倒是对美国 表达了极其蔑视的态度。 从此,欧洲埋下了战争的阴影。同时,希特勒法 西斯宣称,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主宰权力”的种族 ,是地球上最优秀的人种。德意志人是日耳曼人的种 族核心,应该统治世界。希特勒叫嚣:“一个民族的 奋斗目标就是统治世界,要准备用暴力和战争为德国 解决‘生存空间’。”希特勒法西斯通过宣扬“种族 优越论”和夺取生存空间,将德国民众引向盲目地追 随和支持其对外扩张和侵略战争。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获取资源和控制资源的斗 争不仅是国家上升到强国的基础,还决定着国家的对 外政策。所以,资源一直是国际关系进展和武装冲突 的根源。英国众多的海外殖民地不仅意味着维持霸权 的基础,也意味着类似这样的殖民地如果全部归于怀 有侵略意图的一国控制之下,那就会提供一个像大英 帝国那样实现统治世界的有希望的基础。德国,已经 看到了,也很清楚这一点。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