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财富
原售价: 90.00
折扣价: 57.60
折扣购买: 应急物资逆向物流管理
ISBN: 9787504777515
"郝皓,号儒逸,复旦大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上海市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上海市标准化创新中心(物流)负责人,证大财富讲席教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大代表。兼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 297国内召集人兼专家组组长,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9)委员、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7)委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上海市科委等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十余项,承担企业委托课题十多项,主持制定7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包括SCI/SSCI检索),出版著作4部,译著1部,知识产权14项(软著、发明专利)。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宝供物流奖”“上海市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国家工博会“优秀展品奖”等荣誉。主要从事逆向物流与绿色供应链、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循环产业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 他是“第五利润源(Fifth Profit Source)”理论和“主动式逆向物流(RLOM)”模式的提出创立者。 秦宝燕,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法学副教授,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长期从事经济法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对我国知识产权法、环境保护法有深入的研究,主要代表性著作有《经济法》《信用法概论》《人身保险及案例分析》。秦宝燕老师在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任兼职律师,同时为上海市财政局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1项,独立承担多项横向课题,编写教材5本。 王治国,管理学博士,南通大学讲师,毕业于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低碳城市。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SSCI论文6篇,其中,中科院一区论文2篇,Google Scholar被累计引用161次,H-index为5。参与国家社科基金1项、上海市软科学研究领域重点项目1项,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1项、南通市社科基金1项。担任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Energy Efficiency和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等期刊审稿人。"
\"第四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应急物资逆向物流的内涵 一、应急物资逆向物流产生的背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由于城市系统组元众多,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与非线性机制,呈现出高度的动态开放性,使得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复杂的、快速的关联效应及积累、扩散效应,各灾情发生地(灾区)的物资需求难以准确预测;同时,救灾物资中相当一部分是由民众和社会公益团体捐助并自发向灾区运送,进一步增加了应急物流管理部门对应急物资的管理难度。这些都导致了部分救助站(或应急物资灾区管理站)出现较多富余物资的现象。此外,随着受灾市民和不同救援机构对应急物资的消耗,各类废弃物也大量产生。 按照废弃物的污染性、危害性不同,可以分为一般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在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中,常常会产生大量的化工类、医疗类危险废弃物,这些废弃物无论是否可回收利用,都应由具备专业资质的特种废弃物处理机构及时收集处理。一般废弃物根据可利用程度可分为一般可回收废弃物和一般不可回收废弃物,前者可由物资生产企业或有关处理企业进行处理,实现循环再利用;后者可由环卫部门处理。此外,还有包括器材工具类在内的多种可重复使用物资在救灾任务结束后需要进行回收。 应急物资逆向物流涉及环节众多,专业性强、实施难度大,依靠传统的政府应急职能部门与地方武警(驻军)相结合的方式难以完成。 二、应急物资逆向物流的内涵 应急物资逆向物流是指以回收应急物资和合理处置大规模闲置的应急物资为目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对应急物资进行回收、检测、物料的拆分和重新包装、废弃处理、维修与重新利用等过程的逆向物流活动,包括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所需的应急物资回收和利用过程实施高效率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应急物资逆向物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活动,一是回收处理废弃物资;二是再利用可重复使用的物资。其中,回收处理废弃物资指的是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收集、分类与处理受灾地区中类似于医疗废弃物与生活垃圾等的众多废弃物资。可重复利用的物资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类型:生活类、救援类、医疗类、通信类、供电类。 从表面上看,应急物资逆向物流可以不是应急物流的一个必备环节,因为此时的资源不再是“应急”,而是“处理后备用”,是资源后期的理性处理,是灾害事件处理完成之后对前期耐用应急资源的合理处理问题。但在本质上是应急物流的延伸,是应急物资逆向物流是否优化和下期应急物流的组成部分。 应急物资逆向物流主要包括回收、改变状态和无害化处理等,这保证了应急物资的可持续利用和对环境的有效保护,是应急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回收是将可以利用的应急物资收集起来重新进行适当储备,是事件后期耐用应急资源的主要处置方式。这不但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而且节省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提高了社会的节约意识。改变状态是针对已经使用的应急物资而言。对于这类应急物资可以根据事件后的重建需要,进行合理的形态改变,将其使用到其他需要的地方。无害化处理是针对事件后已无使用价值的应急物资而言。为有效保护环境和减少次生事件的发生,要对已经失效的应急物资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应急物资逆向物流的构成 应急物资逆向物流的构成实体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 1.应急物资 应急物资构成了应急物资逆向物流的流体要素,它也是建立应急物资逆向物流系统以实现空间与时间间隔跨越的目标客体。这类物资具有以下特征:可重复利用、检测处理后使用、时间敏感性较低。它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生活资料类,包括衣被、救灾帐篷、饮水器械、净水器等;二是救生器材类,包括救生舟、救生船等救生设备,探生仪器,破拆工具,顶升设备,小型起重设备等;三是救治物品类,包括各类医疗器械。 2.应急回收网络 应急物资逆向物流与应急物流具有兼容性,一般来说共用一个物流网络。为了提高应急回收的效率,尽量减少应急物资逆向物流的中间环节,应急物流正向与逆向网络采用了三级结构设计,分别设立了应急物流中心、物资中转站及物资需求中心三个运输节点。应急物资逆向物流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应急物流中心和物资需求中心。 (1)应急物流中心。应急物流中心是基于行政区域或地理位置划分的应急物流设施,主要负责对回收来的应急物资执行拣货、分类、维护、消毒、包装、贴签、发运等操作,将灾区所需物资运送至物资需求中心或物资中转站,而将不需要的救援物资进行储存。 (2)物资需求中心。物资需求中心分为物资分发点与避难所两类,分别承担不同的物流作用。物资分发点主要承担物资的分发和集中回收,是应急物流供应网络的末端,同时也是应急物资逆向物流网络的始端。 3.应急物资逆向物流管理中心 应急物资逆向物流管理中心是应急物资回收的组织和人员保障,它具体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回收、处理、仓储、运输等物流计划、控制工作,是应急物资逆向物流系统运作的组织实体。 4.应急物流信息系统 应急物资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共用一个信息系统。在应急物资逆向物流启动阶段收集、分析、评估受灾地对各类物资的闲置情况,跟踪物资需求中心收到的物资的品种、数量、地点等数据,为应急物资逆向物流执行机构制定、实施物资回收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5.应急物流运输系统 一般情况下,应急物流和应急物资逆向物流共用运输系统。运输工具子系统为应急物流及逆向物流提供载体,它包括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运输工具子系统的重点是配合救援物资回收方案,制订高效的车辆调度计划,以实现运输工具在灾区内循环流转,完成救援物资运输任务。\" 《应急物资逆向物流管理》作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丛书” 之一, 已经入选“十四五” 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2023 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本书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应急物资逆向物流涉及的系统设计、预测、网络规划、效率策略、回收模式等问题,运用数学建模、案例分析、仿真模拟等方法,创新性提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应急物资逆向物流决策优化模型和管理模式。书中探讨了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外应急物资逆向物流的发展现状,充分借鉴国外经验,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随着应急物流及逆向物流理论的逐渐丰富,为应对各类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急物资逆向物流管理会逐渐走向成熟和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