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的生命世界·悦读自然系列 蝌蚪是谁的孩子

多样的生命世界·悦读自然系列 蝌蚪是谁的孩子
作者: 主编:刘哲副主编:高洁
出版社: 少年儿童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0.30
折扣购买: 多样的生命世界·悦读自然系列 蝌蚪是谁的孩子
ISBN: 9787558915406

作者简介

总主编:王小明,现任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上海科技馆馆长,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上海市动物学会副理事长等。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科普文章百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10余部。荣获法兰西共和国国家功绩骑士勋章等殊荣,2005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执行主编:何鑫,上海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自然科普达人,知名科普作家。撰写《环游加拉帕戈斯》《达尔文密码》等,翻译《鸟类行为图鉴》《生态学通识》等,主编《国门上的43种珍稀动物档案》等30余部著作,发表300余篇与自然保护有关的科普文章。在中国科协“我是科学家”等平台进行过500余场科普讲座。曾荣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科普之星、福特汽车环保奖、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家等荣誉和称号。 分册主编:刘哲,上海科技馆自博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部长,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博物馆公众教育活动策划、新媒体科学传播等工作。主持及参与编写《一平米博物馆:搭建我的恐龙展》《新媒体与博物馆发展》等多部科学普及、科学传播研究方面的书籍,翻译出版《博物馆网站与社交媒体——参与性、可持续性、信任及多元化》。在行业权威期刊上发表文章2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项目20余项,获得全国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展评特等奖、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奖等多个奖项。 分册主编:余一鸣,上海科技馆自博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副部长,入选上海市2023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明星项目(扬帆专项),主持省部级等课题项目5项,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奖项11项。牵头策划“绿螺讲堂”、“我的自然百宝箱”、“自然博物馆之夜”等知名科普活动,著有《鸟儿不得了》《鹦鹉螺探索笔记·寻鸟记》等书,参与撰写《自然趣玩屋》系列科普从书。发表昆虫新物种3种。 分册主编:宋婉莉,上海自然博物馆馆员。从事科学编辑、新媒体运营及科普活动策划等工作,研究基于网络媒体的科普传播社会服务模式。先后策划推出科普文章、动漫、游戏及音视频科普作品千余次。基于科普创作及受众特征研究,编著《一平米博物馆:搭建我的恐龙展》科普互动书,参与编写《走进南美动物》等科普书。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得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奖、上海市疫情防控健康科普优秀案例等多个奖项。

内容简介

海蟹里的“老大哥” 要说现在海洋里最大的哺乳动物,那可非蓝鲸莫属了。可你知道海洋里个体最大的螃蟹是谁吗?它就是——甘氏巨螯蟹。 甘氏巨螯蟹(Macrocheira kaempferi),也称日本蜘蛛蟹、高脚蟹,因形似高脚的蜘蛛而得名。在分类学上,甘氏巨螯蟹属于软甲纲十足目蜘蛛蟹科巨螯蟹属,是该属中唯一存活至今的物种。它是现存最大的海洋节肢动物,最大个体的螯肢展开后可达4.2米。它们是在海底生活的动物,平时迈着“太空步”,行走在深海的水底。它们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水下500米至600米处,在近千米深的深海中也曾有活体被发现,但是通常它们只在春季时才到浅海处繁殖。 甘氏巨螯蟹身躯巨大,要是它们生活在陆地上,可能和大象一样高,估计能将小汽车当马骑。甘氏巨螯蟹主要分布于日本周围海域,在我国东海也有零星出没。 甘氏巨螯蟹还有一个英文俗名——“Dead Man Crab”,有谣传说它们在海岸上把人杀死、分而食之。杀人蟹?难道它们真的可以杀人或者有过杀人的记录? 甘氏巨螯蟹杂食,它们确实喜欢吃肉,非常善于对付鱼类,被它盯上的猎物几乎无法逃脱。它们主要以小鱼、小蟹和贝类为食,也吃腐肉。据说,它们的食谱中甚至有鲨鱼。至于杀人蟹的传闻,大家就不要担心啦,这只是个翻译的失误罢了。很多蟹类有食腐的习性,甘氏巨螯蟹也不例外,它们常在海底捡食各种动物的腐尸,因此获得了“Dead Man Crab”的俗名,随着这个俗名被直译为“杀人蟹”,甘氏巨螯蟹便背上了这么多年“杀人”的锅。实际上,它们不但杀不了人,反而因为个大味美、呆滞易捕捉,沦为人类口中的美食以及水族馆的“阶下囚”。 甘氏巨螯蟹的产卵量巨大,平均每只雌蟹一次可以产卵超万颗。2003年,它们更是创下了人工配对并产下一百万颗卵的纪录。同时,为了提高孵化率,像多数种类的蟹一样,甘氏巨螯蟹妈妈也会抱卵——受精卵黏附在母蟹腹肢上直到孵出幼体。 甘氏巨螯蟹的幼体从孵出到长成一龄幼体,变化是巨大的。它们从一龄幼体长到成体要不断蜕皮,甚至长成成体后仍然需要蜕皮。成体的蜕皮过程非常漫长,往往要持续付出8小时以上的艰辛和努力,在此期间,它们应该是痛苦又脆弱的。刚刚蜕皮的甘氏巨螯蟹看上去嫩嫩的,但这时候的它们也的确是软软的,很容易受到天敌或者同类的伤害。待身体吸收足够的钙、磷等营养元素后,它们的外骨骼才会硬化起来,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硬化过程往往需要持续很长时间,大多数情况下会远大于它们的蜕皮时间,有些需要一昼夜才能完全硬化。甘氏巨螯蟹寿命很长,长寿者可活百年之久。 海蟹里的“老大哥” 要说现在海洋里最大的哺乳动物,那可非蓝鲸莫属了。可你知道海洋里个体最大的螃蟹是谁吗?它就是——甘氏巨螯蟹。 甘氏巨螯蟹(Macrocheira kaempferi),也称日本蜘蛛蟹、高脚蟹,因形似高脚的蜘蛛而得名。在分类学上,甘氏巨螯蟹属于软甲纲十足目蜘蛛蟹科巨螯蟹属,是该属中唯一存活至今的物种。它是现存最大的海洋节肢动物,最大个体的螯肢展开后可达4.2米。它们是在海底生活的动物,平时迈着“太空步”,行走在深海的水底。它们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水下500米至600米处,在近千米深的深海中也曾有活体被发现,但是通常它们只在春季时才到浅海处繁殖。 甘氏巨螯蟹身躯巨大,要是它们生活在陆地上,可能和大象一样高,估计能将小汽车当马骑。甘氏巨螯蟹主要分布于日本周围海域,在我国东海也有零星出没。 甘氏巨螯蟹还有一个英文俗名——“Dead Man Crab”,有谣传说它们在海岸上把人杀死、分而食之。杀人蟹?难道它们真的可以杀人或者有过杀人的记录? 甘氏巨螯蟹杂食,它们确实喜欢吃肉,非常善于对付鱼类,被它盯上的猎物几乎无法逃脱。它们主要以小鱼、小蟹和贝类为食,也吃腐肉。据说,它们的食谱中甚至有鲨鱼。至于杀人蟹的传闻,大家就不要担心啦,这只是个翻译的失误罢了。很多蟹类有食腐的习性,甘氏巨螯蟹也不例外,它们常在海底捡食各种动物的腐尸,因此获得了“Dead Man Crab”的俗名,随着这个俗名被直译为“杀人蟹”,甘氏巨螯蟹便背上了这么多年“杀人”的锅。实际上,它们不但杀不了人,反而因为个大味美、呆滞易捕捉,沦为人类口中的美食以及水族馆的“阶下囚”。 甘氏巨螯蟹的产卵量巨大,平均每只雌蟹一次可以产卵超万颗。2003年,它们更是创下了人工配对并产下一百万颗卵的纪录。同时,为了提高孵化率,像多数种类的蟹一样,甘氏巨螯蟹妈妈也会抱卵——受精卵黏附在母蟹腹肢上直到孵出幼体。 甘氏巨螯蟹的幼体从孵出到长成一龄幼体,变化是巨大的。它们从一龄幼体长到成体要不断蜕皮,甚至长成成体后仍然需要蜕皮。成体的蜕皮过程非常漫长,往往要持续付出8小时以上的艰辛和努力,在此期间,它们应该是痛苦又脆弱的。刚刚蜕皮的甘氏巨螯蟹看上去嫩嫩的,但这时候的它们也的确是软软的,很容易受到天敌或者同类的伤害。待身体吸收足够的钙、磷等营养元素后,它们的外骨骼才会硬化起来,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硬化过程往往需要持续很长时间,大多数情况下会远大于它们的蜕皮时间,有些需要一昼夜才能完全硬化。甘氏巨螯蟹寿命很长,长寿者可活百年之久。 这是一套科学性很强的书,它由100多位来自自然博物馆、科学研究机构的生物学家共同编撰。这又是一套趣味性很强的书,它收录近180个话题,视角独特,十分好玩。 如果你想知道:猪八戒是黑猪还是白猪?怎么用DNA复活恐龙?剑齿虎是不是虎?鸳鸯是爱情鸟吗?病毒感染会让郁金香变美还是变丑?鲸是不是“话痨”?……那还等什么,快来翻开这套“宝藏”科普书,揭晓答案吧! 这是一套科学性很强的书,它由100多位来自自然博物馆、科学研究机构的生物学家共同编撰。这又是一套趣味性很强的书,它收录近180个话题,视角独特,十分好玩。 如果你想知道:猪八戒是黑猪还是白猪?怎么用DNA复活恐龙?剑齿虎是不是虎?鸳鸯是爱情鸟吗?病毒感染会让郁金香变美还是变丑?鲸是不是“话痨”?……那还等什么,快来翻开这套“宝藏”科普书,揭晓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