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国学经典文库)
作者简介
编选: 蘅塘退士 孙洙,字临西,一字芩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清康熙五十年(1711)生于江苏无锡,祖籍安徽休宁。乾隆十六年中进士,后历任顺天府大城县知县、直隶卢龙县知县、山东邹平县知县、江宁府学教授等职。鉴于当时通行的《千家诗》“工拙莫辨”,他决定编辑一部唐诗选集取而代之。在继室徐兰英的协助下,于乾隆二十九年以“蘅塘退士”署名的《唐诗三百首》终告完成。 评注: 霍俊明 河北丰润人,研究员、博士后,鲁迅文学奖评委,现任《诗刊》副主编、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文学馆首届客座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在《文学评论》等核心报刊发表论文数百篇。著有专著、诗集、散文集、批评集等十余部,译注《笠翁对韵》。曾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内容简介
卷一?五言古诗(三十三首) 五言古诗,又称“五言古风”,简称“五古”,形成于汉、魏时期,而真正奠定五言诗基础且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是阮籍(写有八十二首《咏怀诗》)。顾名思义,每句的字数是五个,但句数不限,相对而言用韵和平仄都比较自由,但每句的第二个字大体要求尽量依据黏对原则。五言古诗在唐代得以进一步发展,“古体的五言诗也变了格调。这些都是划时代的。”(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第十二》) 感遇(二首)[1] 张九龄[2] 其?一 兰叶春葳蕤[3],桂华秋皎洁[4]。 欣欣此生意[5],自尔为佳节[6]。 谁知林栖者[7],闻风坐相悦[8]。 草木有本心[9],何求美人折[10]。 注释: [1] 张九龄写有《感遇》十二首,此选其二。陈子昂写有三十八首《感遇》,后世往往将张九龄与陈子昂并举来谈论唐代五言古诗的写作。 [2]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五岁能作诗,七岁能属文,被誉为神童,“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旧唐书?张九龄传》)。长安二年(702)中进士,曾任校书郎、右拾遗、司勋员外郎、太常少卿、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尚书右丞相等职,因受到李林甫排挤而被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著有《曲江集》(二十卷)。 [3] 兰:兰草。葳蕤(wēiruí):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 [4] 桂华:桂花。皎洁(jiǎojié):明亮、洁白,多用来形容月光或目光。 [5] 欣欣:欣欣向荣,指草木茂盛。东晋陶潜《归去来兮辞(并序)》:“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此处“欣欣”可与“葳蕤”互读。生意:生机勃发。《世说新语?黜免》:“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非复往日。大司马府厅前有一老槐,甚扶疏。殷因月朔,与众在厅,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无复生意!’”北周庾信《拟咏怀》(之二十一):“独怜生意尽,空惊槐树衰。” [6] 自尔:从此。 [7] 林栖(qī)者:指居于山林的隐士。栖:栖息、寄居。 [8] 坐:因、因为。闻风:闻到风中的花香。 [9] 本心:本性、天性。 [10] 折:折断、攀折。 评析: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写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张曲江五言以兴寄为主,而结体简贵,选言清泠,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作《感遇》诗时的张九龄已经被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所以诗中借兰草和桂花以及林中隐士来自喻心性高洁、不流世俗、孤高自赏。 其?二 江南有丹橘[1],经冬犹绿林[2]。 岂伊地气暖[3],自有岁寒心[4]。 可以荐嘉客[5],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6]。 徒言树桃李[7],此木岂无阴[8]。 注释: [1] 橘:屈原写有《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自此,橘也成为品性高洁之物的象征。 [2] 犹:还,尚且。 [3] 岂:难道。伊:彼、那里,此处指江南。 [4] 岁寒心:耐寒的本性。《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多用松柏来比喻节操、品性。 [5] 荐(jiàn):介绍、荐赠。 [6] 命运随着环境和遭遇而不断莫名变化,循环往复而又难以预料和探寻。西晋陆机《梁甫吟》:“四运循环转,寒暑自相承。” [7] 徒言:空言、说空话。树:此处为动词,种植、栽树。 [8] 阴:树荫。西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 评析: 此诗可以与《感遇》第一首比照阅读。 橘树的“岁寒心”和兰草、桂花的“草木有本心”是相通的,都代表了诗人在逆境之下持有高贵人格和坚贞品性的操守。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1] 李?白[2]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3],苍苍横翠微[4]。 相携及田家[5],童稚开荆扉[6]。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7]。 欢言得所憩[8],美酒聊共挥[9]。 长歌吟松风[10],曲尽河星稀[11]。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12]。 注释: [1]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南山,位于秦岭山脉中段。《左传》称终南山为“九州之险”,《史记》称秦岭为“天下之阻”。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关内道》:“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然则终南、太一,非一山也。”斛斯(húsī):复姓,源于鲜卑族。山人:指隐士和修身、悟道之人。 [2]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关于李白得名,李阳冰认为是“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草堂集序》)。《唐才子传》也持此说,“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李白祖籍陕西成纪,出生于剑南道绵州昌隆(今四川绵阳市江油)青莲乡。开元十三年(725)李白在二十五岁时离开蜀地壮游,“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求仙问道、访友探幽。李白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位于泰山东 南),号“竹溪六逸”。开元十八年(730)夏天由安陆往长安。李白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合称“酒中八仙”。天宝元年(742)奉诏入翰林院,“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唐才子传》)。天宝三载(744),李白被“赐金放还”,也是在这一年的夏末秋初,李白在洛阳与杜甫第一次见面,“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腥膻,蔬食常不饱。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杜甫《赠李白》)当代诗人西川认为“李白和杜甫,两颗大星,运行轨道有所交会,这是世界诗歌星空的奇观,但两个人其实又是不同的。”(《唐诗的读法》)至德二载(757)岁末,李白因永王李璘东巡事件受到牵连而流放夜郎,乾元二年(759)经白帝城的途中而赦还。上元二年(761)李白经金陵往当涂,此时李白正在病中。宝应元年(762)十一月,李白将诗文手稿托付于时任当涂县令的族叔李阳冰,赋《临终歌》而病逝。关于李白之死,说法不一,“晚岁渡牛渚矶,至姑熟,悦谢家青山,有终焉之志。盘桓利居,竟卒于此。其生也,圣朝之高士;其往也,当涂之旅人”(唐代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旧唐书?李白传》)。关于李白之死也有醉酒掬水中之月而溺亡之说,“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唐末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唐才子传》)。李白素以个性放达、任侠不羁而闻名,贺知章称其为“谪仙人”。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也认为“包括杜甫在内的其他唐代诗人,没有人像李白这样竭尽全力地描绘和突出自己的个性,向读者展示自己在作为诗人和作为个体两方面的独一无二”(《李白:天才的新观念》)。李白与杜甫并称为“李杜”。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苏轼则评价“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杜甫则赞美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梦李白》其二)。明代胡震亨则认为李白的成就多样,不能只局限于“天才”的认识,“今人第谓太白天才,不知其留意乐府,自有如许功力在,非草草任笔性悬合者。不可不为拈出”(《唐音癸签》)。清代陈沆(嘉庆二十四年状元)在《诗比兴笺》评价李白及其影响,“有必选之而始善者,太白《古风》是也。夫才役乎情者,其色耀而不浮;气帅乎志者,其声肆而不荡。不浮,故感得深焉;不荡,故趣得永焉。世诵李诗,唯取迈逸,才耀则情竭,气慓则志流”。 [3] 却顾:回头望。径:路径。 [4] 翠微:山色青翠缥缈,后泛指青山。 [5] 相携(xié):相互搀扶、相伴。 [6] 童稚(zhì):童子、孩童。荆扉(jīnɡfēi):柴门,用树枝编成的院门,指家境贫寒或隐居之所。陶潜《归园田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7] 青萝:松萝,一种攀缘植物。 [8] 憩(qì):休憩、休息。 [9] 挥:举杯畅饮。 [10] 长歌:大声歌咏。松风:此处指古琴曲《风入松》,传为晋代嵇康所作。 [11] 河星:星河。稀:星光稀微,借指天快亮了。 [12] 陶然:喜悦、舒畅的样子。忘机:忘却、消除世俗的机巧之心,清净无争。 评析: 这是唐代访友诗中的杰作,作此诗时李白正在长安。 整首诗的叙述层次极为清晰,交代了从暮晚至夜再至天将晓的时间背景,叙述了从下山、入田家再到整夜畅饮的整个过程。 山色青翠幽静,田家质朴自然,竟夜饮酒长歌,这三者融合在一起可见当时李白兴致盎然,浑然忘机。 月下独酌(其一)[1]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2]。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3],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4],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5],相期邈云汉[6]。 注释: [1] 李白《月下独酌》写有四首,此为第一首。酌(zhuó):喝酒、 倒酒。 [2] 三人:指的是李白、月亮和李白的影子。 [3] 将:偕、和。 [4] 徘徊(páihuái):在原地来回走动,多指心情复杂、犹疑不定。 [5] 无情:忘情。 [6] 相期:相约。邈(miǎo):高远、遥远。云汉:天河、银河。 评析: 诗人在月下与自己的影子独酌的情形正折射了诗人无比孤寂和清冷之境。 整首诗都以“我”“影子”和“月亮”三者为中心,反复强化独孤状态,“在这首诗中,以及在大多数李白的作品中,孤立既不是孤独,也不是宁静的隐逸,而是为诗人提供了机会,显示创造性的、丰富的自我,以及以自己的想象控制周围环境的能力。只要有诗歌活动(以及来自世俗世界的观众),他就不会孤独。如果鸟和云离开了他,他能够找到更可靠的伙伴。”([美]宇文所安《李白:天才的新观念》) 与此同时,这也是自古以来文人写作中个人独与天地(宇宙、时空)往来的时空观念的反映。 李敬泽(著名评论家、散文家、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李 洱(茅盾文学奖得主、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教授) 彭 敏(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年度总冠军、中国成语大会第二季年度总冠军) 周 群(北京景山学校正高级语文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中国科普作协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翁莉(北京八中高级教师,西城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联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