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维善口述历史(精)

杜维善口述历史(精)
作者: 董存发|口述:杜维善
出版社: 上海书店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1.50
折扣购买: 杜维善口述历史(精)
ISBN: 978754581754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杜氏祠堂已不见,旧事流传不断 1931年,杜家祠堂落成,这是杜家一件光宗耀祖的大 事,也是在当时我的浦东老家和上海滩,发生的一件大事 。我那时还没有出生,但我常常听我的长辈和朋友们谈起 这件事。我父亲出身贫苦,是个孤儿,基本上没有受过什 么正规的教育,他自己去上海滩十六铺码头打杂的时候, 也没有想到将来会发达成为上海滩的名人。他是个老派的 人,就和过去的人们一样,在自己发达以后,希望能够衣 锦还乡、光宗耀祖、恩泽邻里。所以,他就花了很多钱, 修建了杜家祠堂,里面有一个收藏十万册图书供乡里人使 用的图书馆。杜家祠堂落成的时候,很多人送了匾额。蒋 介石送的是“孝思不匮”,于右任送了“源远流长”的牌 匾,有一块匾是日本海军部次长永野修身送的。为什么要 特别提到永野修身这个事情呢?是因为那个时候,他想讨好 我父亲、拉拢我父亲。祠堂落成的时候,请了南方北方京 剧界的所有名角儿来唱义务戏,就是现在说的义演,唱戏 的部分收入用于赈灾。当时,除了余叔岩生病以外,所有 的南北名角儿都来了。印了很多纪念册和戏单,来的人人 手一份,还有纪念品。各个军政要员送的匾额、颂词和戏 单都写在了当时的纪念册子里,如果能够找到当时的册子 ,就可以找到匾的文字和送匾的人。那次的活动是在特殊 时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以后也不会再有了。 纪念册收了章太炎写的杜氏祠堂记。我父亲亲自请国 学大师章太炎专门为杜氏祠堂写了《高桥杜氏祠堂记》, 收在了他的文集《章氏丛书三编,太炎文录续编(卷六下) 》,中国近代史专家陈铁健还撰文,考证了这篇祠堂记的 真实性。我父亲与章太炎很早就认识,请国学大师写这篇 祠堂记,显然是想借国学大师的笔墨,扬杜氏宗族的名声 ,其中肯定是溢美之词。不过,章太炎运用渊博的国学功 底,考证了“杜”姓的起源,谈到了中华文化祖制的宗庙 祠堂的作用:“夫祠堂者,上以具岁时之享,下使子孙瞻 焉,以捆致其室家者也。”浦东高桥的杜氏祠堂,不仅仅 是我们“杜”一支家族,也包括了其他“杜”姓宗族,“ 始就高桥祠堂祀其父祖以上,同堂异室之制,近世虽至尊 犹然。故诸子庶不立别庙,独为一堂,以昭穆叙群主,盖 通制然也。凡祠堂为址八亩,其蠕地以诗设塾及图书馆, 所以流世泽帅后昆也。” 章先生说,在汉唐时期杜姓出了很多名人,比方说东 汉的杜林、西晋的杜预和唐代的杜佑,他们为杜氏宗族彰 显了荣耀,创造了德言行的不朽。“古之训言,保姓受氏 ,以守宗彷,世不绝祀,不可谓不朽。称不朽者,惟立德 立功立言,宜追视杜氏之先,立德莫如大司空林,立功莫 如当阳侯预,立言莫如岐公佑,其取法非远也。” 按照章太炎的说法,立祠堂、修宗庙是中华文明自古 以来维系家族、宗室的传统,借追溯先祖恩德、以遗泽后 世子孙,追求立德、立言、践行是古人推崇的三不朽。“ 有是三者,而济以和宗族,勤地材,则于守其宗枋也何有 。” 我父亲也不例外,他请国学大师章太炎来写杜氏祠堂 记,也是想光宗耀祖、恩泽乡里宗室、留芳后世。我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