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26.46
折扣购买: 微表情心理学(精)
ISBN: 9787558161988
霍晨昕,一个小写手,有点小理想,想靠自己的力量造成点小影响。坚持写靠谱的东西,致力做靠谱的人,尽量干靠谱的事儿,期望结交靠谱的人。我是80后宅人写手,我是霍晨昕,我穿38码运动板鞋。我享*这路上的一切。
试着这样做,对着一面可以看到整张脸的镜子,微笑 ,皱眉,撇嘴。你会发现当这些面部表情逐一出现的时候 ,你并没有出现相应的情绪。也就是说,你微笑并不代表 你高兴,你皱眉并不意味着你在生气或发愁,你撇嘴也不 表示你出现了排斥或不屑的情绪。你**可以控制面部肌 肉的运动。 可如果你就此得出情绪和表情没有必然联系的结论, 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一系列社交准则的迫使下,人人都会戴着一张面具 生活。比如,见到不喜欢的人,却又迫于各种压力不能得 罪对方,那么心里再厌恶,也会微笑;明明很愤怒,却不 能在公开场合发泄,只能装作冷静。除了社交准则的压力 之外,有些人戴着面具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谎言。不管出于 什么原因,面部表情都只传达了两个信息,一个是想让别 人知道的,另一个是不想让别人知道的。 那么,什么是真表情?什么是假表情? 简单来说,真表情是人的无意识反应,比如,听到好 消息时的喜上眉梢,是不*控制和没有经过大脑思考的, 这是真表情。相反,假表情是刻意伪装的表情,是有意识 反应,比如,孩子渴望得到某个玩具而对父母露出的笑容 。 不管是真表情还是假表情,基础情绪都是一致的,有 快乐、愤怒、悲伤、厌恶、惊讶、恐惧、轻蔑等。在很多 时候,这些情绪不是单一出现的,比如,愤怒和厌恶同时 出现,惊讶和恐惧同时出现。这就造成面部表情的多元化 和复杂性。不仅如此,情绪的变化或程度的增减,也会导 致面部表情的不同,比如从快乐到悲伤,从不耐烦到暴跳 如雷。 假表情和真表情*大的不同,就是情绪和表情的不一 致。比如,你在很快乐的时候听到好友的诉苦,就必然要 换上与朋友情绪相符的遗憾表情。其实,有意识地控制自 己表情的能力,不是长大后才学会的。在我们还是幼儿的 时候,就会经常听到父母这样的教诲:“别人跟你打招呼 时,你要微笑回应,这是礼貌。”“别人送你东西的时候 ,要表现出开心。”“别总板着一张脸,这让人不舒服。 ”久而久之,学习控制表情和掩饰真实情绪,就成了我们 的一种生活习惯和处世准则,这被称为表现准则 (displayrule)。 抛开表现准则给表情带来的复杂性,单是表情本身就 有数千个种类,有的表情甚至没有相应的词语可描述,再 加上表情程度的不同、同时出现数量的不同,或者出现时 间和持续时间的不同,都让人类在辨别表情真假的道路上 感觉困难重重。 但这并不意味着束手无策,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和实 践经验,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总结出一套“*具**的面 部线索”,也就是微表情。通过微表情,人们可以*加细 腻地读出表情的真实性。这项分析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初 被FBI采用,并一直沿用至今。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