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名家词解读

南宋名家词解读
作者: 谢桃坊
出版社: 四川文艺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4.80
折扣购买: 南宋名家词解读
ISBN: 9787541160097

作者简介

谢桃坊,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35年生。小学毕业后遵父命学习儒家经典、诗词及书法。1981年后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退休

内容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南宋绍兴十年(1140,金天眷三年)五月生于山东历城(山东济南市西)。这时北宋灭亡已经十三年,山东等地已是金人的统治区域。祖父辛赞当南渡之际因家族人众之累未能脱身,遂留于沦陷区,虽被迫仕于金而未忘国耻,时常准备起义南归。辛弃疾十五岁时,曾因祖父之命“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金世宗大定元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时辛弃疾二十二岁,聚众二千,加入了耿京领导的北方忠义军,任天平军掌书记,在沦陷区与金人展开武装斗争。次年,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正月,因耿京之命奉表归宋,在建康(江苏南京)被召见,宋高宗授辛弃疾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返回北方时,耿京已为叛徒张安国等所杀。辛弃疾径入金营生擒张安国,率众数千骑,历经艰险,渡江南归,以壮声英概而知名。这时辛弃疾二十三岁,青年时代的英雄生活成为他后来文学创作的重要泉源,而其英雄事业又使其在南宋开始走上仕宦之路。南归后,辛弃疾迅即被朝廷解除了兵权,改差江阴(江苏江阴)签判的地方初等文官,所率忠义军亦被分散支遣。宋孝宗即位之初,有志于恢复中原,辛弃疾进呈了关于中兴大略的《美芹十论》。可惜,这样激烈的主战议论已不能被采纳,但它却广为流传。此后,辛弃疾出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知江宁府、湖北转运使、湖南安抚使、江西安抚使等重要地方官职,以镇压赖文政茶商起义军和创置湖南飞虎营显示出将帅的才能。由此也遭到统治阶级当权者的嫉恨,终于在淳熙八年(1181)落职罢新任。自绍兴三十二年南归至淳熙八年,即辛弃疾二十三岁至四十二岁,这二十年间是其仕宦时期,也是其创作的前期,有编年词七十一首,未编年的可能尚有数十首。最早的编年词为乾道三年的《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在此之前,辛弃疾江阴签判职满之后,有一段时期流落吴江,“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写作了一些狎昵温柔的作品。前期多数的作品是南宋初年爱国词的继续发展,作者在继承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个性。在江西上饶境内的带湖,辛弃疾营建了一座精美宏大的庄园,落职后在此闲居了十年,自号稼轩居士。直到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他五十三岁时才起任福建提点刑狱,仅任两年多,又遭到朝臣的诬陷弹劾而落职,仍回到上饶家居。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辛弃疾迁移到上饶附近的铅山县期思瓜山下的瓢泉新居。这次闲居八年,到嘉泰三年(1203)夏季,再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他已是六十四岁的老人了:“谗摈销沮,白发横生。”时值韩侂胄执政,酝酿着进行北伐,企图借辛弃疾的名望为号召。辛弃疾被宋宁宗召见,被差知镇江府。虽然他对北伐的看法与当政者不一致,反对草率从事,但仍积极部署战争准备工作。宋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对北伐的意见不一致。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又因言者论列而罢任,归铅山家居。这次北伐终因计划不周、准备仓促而失败。开禧三年(1207)九月,辛弃疾在铅山家中逝世,终年六十八岁。他临终时说:“侂胄岂能用稼轩以立功名者乎,稼轩岂肯依侂胄以求富贵者乎?”(谢枋得《祭辛稼轩先生墓记》)第二年宋金又达成了“嘉定和议”。从淳熙九年至开禧三年,即辛弃疾四十三岁至六十八岁的二十五间,其中二十年都是废置闲居的,两次起用的时间都很短,致使“英雄老江左”。这是其创作的后期,有编年词三百零二首,还有一些未编年的,共约占全部词作的三分之二。它是辛弃疾创作的丰收时期,词作在题材方面大大开拓,有多数反映闲居生活的作品,也有描写山水景物和农村生活的作品;而其被压抑的爱国思想则常以放达的曲折的方式表达,某些作品更有历史批判的深度;在艺术上开始了以文为词的倾向。这时期,稼轩词艺术风格发展成熟:“大声鞺鞳,小声铿,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刘克庄《辛稼轩集序》)今存稼轩词六百二十六首,其数量之多在宋代各家词中冠居首位。辛弃疾的重要主战论文《美芹十论》和《九议》也得以幸存,诗亦存一百二十四首见邓广铭《辛稼轩诗文钞存》,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孔凡礼《辛稼轩诗词补辑》,《文史》第九辑,中华书局,1980年。。稼轩词不仅数量居两宋词家之首,其社会意义和艺术成就都是最特出的。与辛弃疾同时代的岳珂曾说:“稼轩以词名。”(《桯史》卷三)范开在淳熙间编集《稼轩词》时谈到其词“近时流布于海内”(《稼轩词序》)。稍后的宋人刘克庄、潘牥、陈模、刘辰翁等都给予稼轩词以极高的评价。如以其“自苍生以来所无”,为“万古一清风也哉”。辛弃疾在词坛上异军突起,因有了这位词人,宋词的历史才显得异常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