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用得上的心理常识

学点用得上的心理常识
作者: 亦伟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1.40
折扣购买: 学点用得上的心理常识
ISBN: 978751136192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心理学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利用客观规律去看待事物和做事是人生需求的最 高层次。 天人合一是我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也是道教 传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庄子·齐物论》:“天地 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认为万物的本源 都是一样的,都是“道”演化出来的,人类也是一样 ,道法自然。150亿年前,宇宙在大爆炸中诞生了。 地球随着漫长的演变和进化,在几十万年前开始出现 了人类。因此我们人类与万事万物一样,都是自然演 变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万物与我为一”。 “天人合一”的境界也是心理学中追求的一个最 高境界。“人是永远不能满足的动物”,从未停止过 对需求的追求。美国著名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著 名的人生五大需求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 交需求、尊重和认可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马斯 洛去世后,他的学生根据他的最新观点和理论,进一 步补充求知、求美、天人合一境界三种需求,使人生 需求理论变为八大不同的层次。其中,天人合一的境 界可谓人生需求的最高层次。 人类作为一种高级动物,第一需求是生理需求。 想要活下去,必须要有空气、食物、水……就拿填饱 肚子来说,“民以食为天”,人为了吃可是不择手段 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无一例外都进人人类的肚囊 ,各种烹饪手段层出不穷,煎、炒、蒸、煮、炖、烤 ……“酒足饭饱”后,人们开始有了对安全的需求, 害怕身体受到伤害,同时也担心生活没有保障,害怕 吃了这顿没下顿。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是比较低层 次的需求,因为这仅仅涉及自我个人的满足。 当最低层次的需求都得到满足时,群居动物性质 的人们开始了对友爱和归属的需求,都想追求爱情公 寓式的“最好的朋友都在身边,想爱的人就住在对面 ”的热闹和归属感。同时人们希望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和认可,这是更上一层次的需求。 如果没有得到认可,人们会产生更上两层的求知 、求美的需求。要想把事情做好做得漂亮,首先要了 解事情的具体情况,明确该如何做;其次要不断完善 ,力求完美。如舞者希望听到别人赞叹:“这个舞蹈 如此灵动曼妙,跳得太棒了!”教师希望别人称赞: “这位老师上课生动易懂,学生都爱听。”我们都希 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实现自我价值,从这一层次上看 是对自我实现的需求,即把自己的理想融于自己的工 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目标。 当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时,人们开始追求“天 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从心理学上讲,“天人合一” 指的是认识、遵循、利用客观规律去看待事物和做事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随心所欲和自由。老子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当达到“ 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时,心里必定是丰盈的。这时 方能放下心中的一切,顺应自然规‘律和自然需求, 来追求自我价值的升华。“天人合一”是一种与天齐 高的顶峰体验,一种人与宇宙合而为一的感受。复归 自然,与自然合一,将是人们毕生的追求。“天人合 一”又怎么会不是心理学的最高境界呢?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柏拉 图用心血绘制了一本《理想国》,后来这本书被称为 欧洲心理学史上最早的分类雏形。在《理想国》中, 柏拉图就提出了知、情、意的心理学三分法。最让人 眼前一亮的是,柏拉图通过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与他人 的对话,虚构起一座完美理想的城邦。在对这个理想 国的构建设想中,柏拉图将国家分为三个阶层,分别 为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国家的武士阶 层、平民阶层。 因此,他认为在最理想的国度中,第一等人物应 为哲学家和国家的统治者,第二等人物则为武士、保 卫国家的军人,而第三等人物就是那些底层的农业劳 动者和手工劳动者。《理想国》强调的是国家的正义 ,因此柏拉图认为一个美好的国家需要具备智慧、勇 敢、自制、正义这四种德性。而这四种品德和品质兼 具的正是哲学家,因此可以作为理想国的第一等人物 。 从整个理想国的构思中,柏拉图按照一定的标准 来划分不同人的等级,一方面根据人的本性,另一方 面则根据人们的社会分工,即不同的社会阶级。在柏 拉图的理论中,人类世界可以分为现实世界和理念世 界,理念世界又称为内在的概念世界,物质的本质只 有理念世界的灵魂才能认识。在世界中,人类灵魂由 理性和非理性两部分构成。不同的灵魂通过理性、意 志和情欲来构成不同的品德。例如理性具有智慧,意 志发展为勇敢,情欲应受节制,在三者中理性最高, 意志其次,情欲最低。 因为人性有了这三种不同的活动和追求,所以人 类社会产生了相应的三个阶级:追求感官的满足和身 体的享受者,他们往往成为社会中普通生产者;追求 荣誉和成就的人,他们大多数是勇敢节制的军人;理 I生地追求真理者,如统治者和哲学家。 柏拉图认为,只有理性、激情和欲望三者和谐统 一,才能使人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所以一个国家必 然会存在这三种人,不同等级的人被安排在他们力所 能及的岗位上,各安其位,各得其所,互帮互助,从 而使社会井然有序。一个国家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 真正具备了“正义”。马克思说:“在柏拉图的理想 国中,分工被说成是国家的构成原则,就这一点来说 ,他的理想国只是埃及种姓制度在雅典的理想化。” 虽然柏拉图唯心主义式的“第一等人物是哲学家”的 “理想国”被世人所批判,但是作为当时的一种美好 的幻想,深深寄托了人们对国家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和进步的渴望。P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