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就能说重点(升级版)

开口就能说重点(升级版)
作者: (日)斋藤孝|责编:侯娅南|译者:林欣仪|绘画:(日)尻上寿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49.90
折扣价: 29.44
折扣购买: 开口就能说重点(升级版)
ISBN: 9787550250956

作者简介

作者: 斋藤孝,日本著名的沟通大师。1960年生于静冈县,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院,又在该大学研究所修习学校教育学博士课程,后担任明治大学文学院教授。专门研究领域为身体论、沟通论。代表作:《日文最好发声念》(获得每日出版文化奖)《找回体感》(获得新潮学艺奖)《“能干的人”到底哪里不一样》《发问力》《步骤力》《工作力》《沟通力》《斋藤孝的“当头棒喝”系列》(全十三册)《会议革命》《无压力对话术》等书。 译者: 林欣仪,成功励志书籍翻译家,乐于在工作中吸收新知识。译有《思考不关机》《业务员要像算命师》《0.5秒挑中你》《站着开会比坐着好》等书。 绘者: 尻上寿,日本漫画家,发表过众多的随笔,并在报纸上进行漫画连载,风格幽默十足。

内容简介

彻底提升1分钟的密度 我总是随身携带秒表。 无论是在大学上课,还是 给社会人士讲座,都一定 会带着秒表。为什么呢?因 为我深深知晓“1分钟”的重 要性。 1分钟,一般人通常把它 当成很短的时间。但是对 我来说,1分钟其实相当漫 长。只要有这1分钟的容量 ,就能放进许多重要的话 。可是许多人总是大大浪 费了这个容量。 如果一般人有3分钟,就 会用这3分钟来思考1分钟 的说话内容。也就是把时 间稀释成三倍。可是,有 了3分钟的时间,就应该准 备三倍分量的1分钟话题才 对,不是吗? 然而,我平时接触大学 生与社会人士的时候,发 现绝大多数人都缺乏这种“ 密度感”。几乎所有人都认 为,1分钟就是“很短”罢了 。 比方说,大家说起话来 前言都很长。日本人发言 时通常会先谦逊一下,例 如“或许我讲的会有些不顺 ……”“在这短短的1分钟里, 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之类的。不然就是像说相 声一样,洒了一堆笑点却 一直没有进入主题。我可 以了解想铺陈的心情,但 是时间上并不适合。因为 开场白如果铺陈了30秒, 那正题也就只能说30秒了 。 所以,重点就是训练自 己彻底提升1分钟的密度。 用训练让身体记住“高密度” 的感觉。有了高密度感, 再把时间延长到2~3分钟, 资讯量就会相当庞大。 当然,人类的谈话内容 并非全都是重要资讯,有 时候也要调整气氛,炒热 场子,引起对方的兴趣, 并不是只要密度高就好。 但是我认为,语言既然是 沟通工具,现代人多少都 应该学习怎样提升谈话的 密度。 时间是共享的宝贵资源 我之所以这么坚持“1分 钟”是有理由的,因为感觉 上,1分钟的长度比较容易 看出开头与结尾。 比方说,我给大学生一 项任务,要他们在1分钟之 内完成,但是才30秒我就 说“时间到”,那么学生就会 抱怨:“还不到1分钟啊!” 如果45秒的时候说“时间到” ,大家也会发现“时间是不 是短了点儿”。要是拖到1分 20秒的时候才结束,就会 有人说“这1分钟好长啊”。 也就是说,大家其实已经 具有“1分钟”的时间长度感 了。 但是,一旦我把时间延 长到3分钟,在经过2分钟 之后,大家就搞不清楚时 间了。交谈的时候情况更 明显,通常一定要有人说“3 分钟到了”,自己才会发觉 。 让学生做3分钟的演说, 也没人能刚好用3分钟说完 。 大多数人都是用前面一 两分钟说废话拖时间,差 不多过了3分钟才打算进入 正题,所以很多人都要花 上五六分钟。虽不易察觉 ,但时间就是这么容易流 失。 学生演说只要控制时间 ,问题还不算大。但是有 些演说就不是控制时间能 解决的。比方说座谈会或 分组讨论会,每个人的发 言时间总是有限。 P2-5 ★“怀才不遇”最大的原因不是你没钱、没背景,而是因为沉默寡言或者废话连篇。 ★这是一本给年轻人的职场救命书,因为从小不喜欢发言、演讲,也缺乏强制性的训练,不爱说话或说话不着边际的人大有人在。 ★本书适合想尽快获得上级好感的公务员和公司职员、希望具有“领导力”的管理者,苦恼于孩子不听话的父母,立志卖得更多的销售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