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人生感悟
作者简介
郭继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历史学博士后,著名研究生考试和研究生教育指导专家,全国多家考研培训机构和文化机构主讲老师,《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红宝书考点巧解》《考研政治专项突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主编。所授课程能够融会贯通,清晰明了,让考生耳目一新,深受广大考生好评。
内容简介
/一/ 持续地为人生做减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① 《大学》的开篇,便开 宗明义指出了《大学》的宗 旨,即“大学之道,在明明 德”。大学的“道”,存乎于 人们心中,是人们心中本来 就有的光亮的德行。这里所 谓的“大学之道”,是相对“ 小学之道”而言,朱熹在给 《大学》做注解时有一个说 明,主要意思是:人们在十 五岁之前,要学习的内容为 “小学之道”,主要学习礼仪 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早晚向家中的长辈 问好;起床后帮助家人洒扫 庭院,搬挪椅凳;还要学习 骑马、音乐、诵读、书写等 技能和文化知识。这些是人 们能够更好进入社会的基础 。到十五岁之后,则要尝试 学习思考人生之类较为深刻 的话题,朱熹把这个阶段的 学习称为“大学之道”。“在 明明德”中的第一个“明”字 ,是使动用法,是使什么光 明起来的意思;第二个“明” 是形容词,光亮的意思,这 里指人的光亮德行。“大学 之道,在明明德”明确了人 们修行的途径和方法,就是 要人们找到自我心中本来就 有的光亮的德行。 世上很多道理是相通的 ,《大学》提出的“明德”思 想,类似于佛教中人人都有 的“佛性”。人们修习佛法, 不断寻找“佛性”的过程,就 是“明明德”。《道德经》说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要求学道之人要学会为自我 的心灵做减法,不断减去遮 挡心灵的污垢,这个过程也 与《大学》里“明明德”的过 程相通。包括《中庸》中的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的思想,也与《大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