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讲中国伦理学史(精)/大师讲堂

蔡元培讲中国伦理学史(精)/大师讲堂
作者: 蔡元培
出版社: 团结
原售价: 69.80
折扣价: 38.40
折扣购买: 蔡元培讲中国伦理学史(精)/大师讲堂
ISBN: 9787512643468

作者简介

蔡元培是一位**的教育家,在本书中蔡先生系统整理和研究了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发生、发展及其变迁。

内容简介

第三编 原理问题 认识是能知方面的问题,他的对面是所知问题。哲学的所知是普遍的原理。对于各种经验而起“这究竟是什么”的疑问,是实在问题;又如起“这是什么样出来的”的疑问,是生成问题;今分别讨论如下。 (一)实在论. 实在问题的起源,由于常识上虽即以经验所得为实在,而学者研究的结果,不得不做定一种较真的实在,而以经验所得的为现象,所以有真的实在与现象的实在之对立。这是对于实在概念作价值的区别,并不是以现象为虚无为假托,而视为第二次的实在,或第二种的实在,就是“单是现出来的实在”的意义。现今科学家以原子为真的实在,而我们知觉上的一切物象,均视为原子的现象,也是此意。 本质与现象的区别,起于哲学家在自己意识方面,发现思维与知觉的不同。彼以为哲学家任务在于知觉所给的现象以后,用理性的思想,求出真的实在,所以有后物理学(Methaphysik)的名词,就是我们译作玄学的。因此名物的本质为玄学的实在,而名现象为经验的实在。后来又参入认识论的色彩,应用**与相对的范畴;以本质为本自实在的而名为**的实在,或即名为**;以现象为系于真的实在而存立,所以名为相对的实在。 ★民国时期风云变幻,学人辈出,学术名作纷纷涌现。 ★此次结集百册经典出版,欲为复兴中华文化、助力全民阅读贡献力量。